中药传说故事香附的故事

北京中西皮肤科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11271.html

香附的药用很广,可以用盐醋酒姜汁等四种方法炮制,可以调经止痛,疏肝理气,解郁散结,对肝脏,肾脏都有很好的疗效!据《本草纲目》载:

“香附辛味甚烈……利三焦,解六郁,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砀山地出香附子,并以“砀香附”的药名,与“川天麻”,“藏红花”,“云南白药”,“宁夏枸杞”等传统的地道药材齐名。自然,这里也广泛流传着关于香附子的传说。

从前有个姑娘叫索索,天生丽质,心地善良。

有一年,古砀郡大旱,十月无雨,百草皆枯。索索迫于生计嫁到古黄河边的一个茅庄,不料这里正闹瘟疫,大人小孩胸闷腹痛。自从索索嫁来以后,丈夫安然无恙,问索索,索索也不知。丈夫隐约感到,索索身上有股香气,断定这是驱疫的奥秘,于是便让索索外出给众人治病,不几天,全村人又都露出了笑脸。

庄户人家闲着没事,又扯起索索看病来,一传十,十传百,传到索索丈夫耳朵里,竟成这样的话:

“……索索每到一家,就脱去衣服,让大人小孩围过来闻……”丈夫虽有拯救乡亲之心,但决不容这种方式,于是两人常闹

别扭。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丈夫下了毒手把索索害死了。名声不好的女人是不能入棺的,秫秸一捆埋到河边。不几天,就在索索的坟上长出几缕小草,窄窄的叶,挺挺的茎,蜂也围,蝶也绕,有人说:

索索风流,死后也招小虫子。丈夫听后,挖地三尺,把尸骨深埋。可过了一段时间,小草又冒出,依然招蜂引蝶,丈夫又去挖又去埋,可草越挖越多,越埋越旺。于是人们后悔了:

索索死得冤屈,千万不要再挖了,将来万一再闹心口痛,说不定这草能治病……

直到今天,尽管药名改叫香附子,可当地人仍叫它索索草。可惜的是要想用它理气止痛,必挖出其身,三个根球一个比一个深。

香附

莎草根,雷公头,香附子,香附米,三棱草根。

平,辛,微苦,微甘。归肝、三焦经。

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宽中。

本品通行三焦,尤长于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故凡肝气郁滞所致的胸胁脘腹胀痛、妇女月经不调以及胎产诸病,皆可应用。前人称它为"气病之总司,妇科之主帅"。

1.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 本品辛香行散,味苦疏泄,主入肝经,善理肝气之郁结并止痛,为疏肝解郁之要药,肝郁气滞诸痛症均宜。用于郁症,症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失眠健忘等,常与茯苓、郁金、菖蒲等同用。治肝郁气滞之胁肋胀痛,可与柴胡、川芎、枳壳等同用,如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治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疼痛,可配高良姜,如良附丸(《良方集腋》);治寒疝腹痛,可与小茴香、乌药、吴茱萸等同用。

2.肝郁气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乳房胀痛 本品疏肝理气,善调经止痛,故为妇科调经之要药。治肝郁气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可单用,或与柴胡、川芎、当归、肉桂、桃仁、红花等同用;治乳房胀痛,多与柴胡、青皮、瓜蒌皮等同用。

3.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 本品味辛能行,入脾经,有行气宽中之功,故常用于治疗脾胃气滞证。治疗气滞脘腹胀痛、胸膈噎塞、噫气吞酸、纳呆,可与砂仁、乌药、苏梗等同用。外感风寒兼脾胃气滞者,可与苏叶、陈皮同用,如香苏散(《和剂局方》);治气、血、痰、火、湿、食六郁所致胸膈痞满、脘腹胀痛、呕吐吞酸、饮食不化等,可与川芎、苍术、栀子等同用,如越鞠丸(《丹溪心法》)。用于气滞腹痛,症见脘腹胀满串痛,暖气不畅,与广木香、苏梗、玄胡同用。③用二饮食积滞,症见腹胀,恶心欲吐,暖气有伤食气,可与神曲、麦芽、川朴等同用。

本品生用则上行胸膈、外达肌肤;熟用则下走肝胃、外彻腰足。炒炭则止血,童便炒则入血分而补虚,盐水炒则入血分而润燥,青盐炒则补肾气,酒炒则行经络,醋炒则消积聚,姜汁炒则化痰饮。得人参,白术则补气,得当归、白芍则补血,得木香则疏滞和中,得檀香则理气醒脾,得沉香则升降诸气,得川芎、苍术则总解诸郁,得栀子、黄连则能降火热,得茯神则交济心-肾,得茴香、破故纸则引气归元,得厚朴、半夏则决壅消胀,得紫苏、葱头则解散邪气,得三棱、莪术则消磨积块,得艾叶则活血气、暖子宫。

1.配紫苏梗:香附疏肝解郁,理气活血,调经止痛;紫苏梗行气宽中,温中止痛,理气安胎。香附入血分,行血中之气;苏梗走气分,以行气宽中。二药伍用,一血一气,气血双凋,理气解郁,行气止痛,治脘腹胀满不舒等证。

2.配苍术:香附为血中之气药,调气疏肝,善解气郁,气郁开,则胸胁痞闷诸症可解;苍术醒脾燥湿,使脾阳健运,则湿去痰消。二药合用,舒肝理脾,总解诸郁,常用治肝脾郁结诸证。

3.配乌药:香附舒肝解郁,行气定痛,其性宣畅,能通行十二经,但偏于入肝胆,长于治胁痛、痛经;乌药凋气降逆,散寒止痛,能上入肺脾,舒畅胸腹气滞。二药配合,熊顺气止痛,适用于寒郁气滞引起的胸闷腹胀或胃腹疼痛等证,也可治肝郁气滞之月经不调等证。

4.配黄连:香附为气药之总司,长于疏肝理气并有止痛作用,因其性平,故寒热均宜;黄连泻心火,解热毒。二药合用,行气泻火,一疏一清,使心火去,郁滞解则疼痛除。常治疗火郁胸满疼痛。

5.配高良姜:香附为理气之良药,能通行三焦,疏肝解郁,善行血中之气而理气活血,调经止痛,健胃消食;高良姜温热行散,功专温胃散寒,行气止痛。二药配用,相得益彰,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甚效,常治肝郁气滞、胃寒脘痛、胸闷不舒。

6.配艾叶:艾叶性温而辛香,能暖气血而温经脉,逐寒湿而止止冷痛;香附为理气解郁、调经止痛之妙物。二者合用,共奏暖血温经、理气止痛之效。

7.配檀香:香附与檀香,辛香气浓,均有一定的理气作用。香附疏肝而理气,解肝之郁;檀香和胃而理气,醒脾畅中,开胃进食。香附得檀香,则理气醒脾,二者常用于肝气郁滞、脾胃失和而见的胸胁闷胀、暖气叹息、不思饮食、胃脘疼痛等证。

8.配当归、艾叶:香附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三者合用,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功,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等。

9.配木香:香附疏肝理气止痛,兼能活血;木香行气止痛,兼能温中。二者伍用,有疏肝调中、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胁、胃脘疼痛等症。

10.配乌药: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主行血分,功善理气开郁;乌药顺气降逆、散寒止痛,专走气分,长于顺气散寒。二药合用,有理气解郁、散寒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寒凝下焦、气血不和之小腹疼痛、腹胀肠鸣泻下、里急后重等症。

11.配延胡索:香附走气分,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延胡索走血分,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二者伍用,共奏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血瘀之胸胁胀闷不舒、乳房胀痛、疝气疼痛以及痛经等。

凡气虚无滞、阴虚血热者忌用。

内服:6~12克,入煎剂,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调敷,或作饼热熨。

本品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山东、浙江、福建、湖南。秋季采挖,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燎后直接晒干。本品气香,味微苦。以色棕褐、香气浓者为佳。生用,或醋炙用。用时碾碎。

《别录》:"莎草根,味甘,微寒,无毒。主除肺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一名蒿,一名候莎,其实名缇。生田野,二月、八月采。"

《图经本草》:"治膀胱间连胁下气妨,常日忧愁不乐,心忪少气。"

《本草纲目》:"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胕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妇人崩漏带下,月经不调,胎前产后百病。"又云:"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乃足厥阴肝手少阳三焦气分主药,而兼通十二经气分。生则上行胸膈,外达皮肤;熟则下走肝肾,外彻腰足;炒黑则止血;得童溲浸炒则入血分而补虚;盐水浸炒则入血分而润燥;青盐炒则补肾气;酒浸炒则行经络;醋浸炒则消积聚;姜汁炒则化痰饮。得参、术则补气;得归、芍则补血;得木香则疏滞和中;得檀香则理气醒脾;得沉香则升降诸气;得川芎、苍术则总解诸郁;得栀子、黄连则能降火热;得茯神则交济心肾;得茴香、破故纸则引气归元;得厚朴、半夏则决壅消胀;得紫苏、葱白则解散邪气;得三棱、莪术则消磨积块;得艾叶则治血气,暖子宫,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也。"

《本草正义》:"香附辛味甚烈,香气颇浓,皆以气用事,故专治气结为病。"

《本草求真》:"香附,专属开郁散气,与木香行气,貌同实异,木香气味苦劣,故通气甚捷,此则苦而不甚,故解郁居多,且性和于木香,故可加减出入,以为行气通剂,否则宜此而不宜彼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wuzx.com/cwxcz/105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