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人,你知道泾川

泾川县隶属于甘肃省平凉市,位于甘肃省在东经°15′~°45′,北纬35°11′~35°31′,黄土高原中部秦陇交界处。东与宁县及陕西省长武县交界,西接崇信县、崆峒区,南邻灵台县,北靠镇原县。东西长57公里,南北宽36公里,总面积.3平方公里(年)。人口28.32万人。

泾川县全国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居丝绸古道要冲,为华夏文明腹地,自古以来是西出长安通往西域的第一重镇,著名景点有回山王母宫、瑶池、王母宫石窟等著名景点。

中文名称

泾川县

外文名称

JingchuanCounty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中国甘肃省平凉市

下辖地区

1个街道、8个镇、7个乡

政府驻地

城区街道

电话区号

邮政区码

地理位置

甘肃省东部

面积

.3平方公里

人口

人口28.32万人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点

西王母浴苑

机场

庆阳机场

火车站

泾川站

车牌代码

甘L

特产

罐罐蒸馍,荞面,千层馒头,王小凤擀面皮!

历史沿革

平凉农村摆酒

泾川县风光

约公元前11世纪的商代末年,泾川境内有当地历史上最早的两个国家——阮国和共国,两国都是商的诸侯国。阮国疆域在今城关、罗汉洞、泾明、红河之间,共国疆域在今城关水泉寺一带。后来均被周文王所灭。

约公元前年的西周末年,义渠戎逐渐强大,在今庆阳西南宁县建立西戎古国——义渠国,泾川境属之。

周赧(nǎn)王四十三年(公元前年),秦昭襄王灭义渠戎,置北地郡,辖今平凉东5县、庆阳和宁夏的固原地区。泾川境属之。

西汉时期,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年),置十三刺史部。元鼎三年(公元前年),分北地郡而设安定郡,安定郡属凉州刺史部管辖。安定郡治高平(今宁夏固原),管辖今甘、宁、陕交汇的关陇广大地区。下辖21县:高平、复累、安俾(bǐ)、抚夷、朝那、泾阳、临泾、卤、乌氏、阴密、安定、参、三水、阴盘、安武、祖厉、爰(yuán)得、眴(xuàn)卷、彭阳、鹑阴、月氏(zhī)道。其中临泾县(今泾川城关水泉寺)、安定县(今泾川北塬至庆阳镇原)、爰得县(今泾川南部)、阴盘县(今泾川南塬与长武、灵台接壤处)辖境在今泾川一带。

东汉时期,汉顺帝永建四年(公元年),羌族势力衰败,安定郡迁回。连年战乱导致人口数量大幅减少,安定郡由东汉初的20县合并为8县,即临泾、朝那(zhūnuó)、乌氏(zhī)、高平、三水、彭阳、阴盘、鹑觚(chúngū),这次调整保留了原来安定郡的大县而挤掉了小县。郡治高平被毁严重,遂将安定郡治所设在临泾(临泾水之意)县,而且原来西边较远的县也未返回旧治所,都设置在新郡治所周围。其中临泾县在今城关水泉寺一带,朝那县在泾川西北,乌氏县在泾川东,高平县在泾川南。8个县的辖境占有今泾川、灵台、镇原三县之地及陕西部分地区。

三国时期,安定郡辖境属魏国。曹操平定关中陇右之后,安定郡随凉州刺史部被并入雍州。

西晋时期,安定郡下辖安定、临泾、乌氏、都卢、鹑觚、阴密、西川7县,其中安定县、临泾县、乌氏县三县的全部地区或部分地区在今泾川境内。

十六国时期,晋愍(mǐn)帝建兴五年(公元年),安定郡归前赵(汉);公元年,安定郡归后赵;公元年,安定郡入前秦。公元年,置安定为雍州治所。公元年,复置雍州于安定(指安定郡的治所临泾,今泾川城关水泉寺);公元年,安定郡入后秦。

北朝时期北魏太武帝神三年(公元年),设泾州,领6郡17县。安定郡领安定(今泾川南部)、临泾(今泾川北部)、朝那(今镇原西南,包括泾川党原)、乌氏(今泾川东北)、石堂(疑为今灵台百里)5县;陇东郡领泾阳、祖居、抚夷3县;新平郡领白土(今陕西彬县)、爰得(今泾川、长武交界)、三水(今陕西旬邑)、高平(今泾川、长武交界)4县;赵平郡领鹑觚(今灵台邵寨)、东盘(今长武东南)2县;平凉郡领鹑阴、阴密(今灵台)2县;平原郡领阴盘(今崆峒)。当时,泾州、安定郡、安定县三级治所均在泾州古城内。

西魏大统元年(公元年)废临泾县,分临泾县与朝那县的一部分置安武县。并在泾州治总府,治所安定(原临泾城,今泾川城关水泉寺),先后曾辖泾州,邠(bin)州、盐州、灵州、显州、云州。

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年),撤州而复置郡,安定郡统7县:安定、鹑觚、阴盘、朝那、湫古。大业十二年(公元年),改湫古县置临泾县,治所在今庆阳市镇原县境内。

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年),安定郡改名泾州;太宗贞观时,全国设10道,泾州属关内道。泾州领5县:安定、鹑觚、临泾、良原(今灵台梁原)、阴盘;天宝元年(公元年),全国改10道为14道,改州为郡,泾州为安定郡;肃宗至德元年(公元年),因“安史之乱”,避安禄山之讳,改安定郡为保定郡,安定县改为保定县;乾元元年(公元年)复为泾州,领保定、灵台、良原、临泾、潘原(今崆峒四十里铺)5县;大历三年(公元年)春,设泾原节度使,管理泾州、原州,治所在泾州;光化二年(公元年),陇山以东属岐王李茂贞的彰义军节度使管辖,治所在泾州。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公元年),李茂贞向后唐朝贡称臣,泾州并入后唐。

北宋时期,宋初泾州为彰义军节度,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公元年),改彰化军;至道三年(公元年),全国设15路,泾州属秦凤路,领保定、灵台、良原3县;真宗咸平四年(公元年),升保定县长武镇(今泾川泾明长武城)为县,一年后改降为长武寨;徽宗大观二年(公元年),复设长武县。泾州领保定、灵台、良原、长武4县。时泾川分属保定、长武2县;庆历元年(公元年),分陕西沿边为秦凤、泾原、鄜(fū)延、庆环四路,泾州属泾原路。范仲淹、韩琦开府泾州。

金时,泾州属庆原路。金世宗大定七年(公元年),改保定县为泾川县,意为泾水之川。元光二年(公元年),迁州治于长武(今泾川泾明长武城),不久又迁回泾川。泾州领泾川、长武、良原、灵台4县。

元时,泾州初属都元帅府,曾在泾州立总司,辖邠州,后属巩昌总帅府;忽必烈至元八年(公元年),灵台并入泾川;至元十一年(公元年),长武县并入泾川,复灵台县,将良原县并入灵台;至元二十三年(公元年),泾川改属陕西行中书省平凉府;至元二十七年(公元0年),泾州改为直隶州,领泾川、灵台2县。

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年),泾州降为散州,属平凉府,撤泾川县,县事由州直理。由于洪水冲毁泾州城,州衙由水泉寺古城迁至泾河南的皇甫店,即今县城;洪武九年(公元年),泾州属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平凉府,领灵台1县。

清康熙三年(公元年),分陕西布政使司为左、右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司领平凉、庆阳、临洮、巩昌四府。乾隆六年(公元年),右布政使司改为巩昌布政使司。次年又改为甘肃布政使司,治所由巩昌移至兰州,泾州属甘肃布政使司平凉府。乾隆四十二年(公元年),泾州升为省直隶州,领灵台、镇原、崇信3县。

民国二年(公元年),泾州改名泾县,属泾原道,民国三年(公元年)复名泾川县。民国二十四年(公元年),改泾原行政区为甘肃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泾川属之。民国二十五年(公元年),泾川县改属甘肃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旅游景点

回山王母宫

回山王母宫

西王母宫位于中国丝绸古道甘肃泾川县城以西1华里处,泾汭二河交汇的回山之上。西王母大殿为王母宫的主殿,东王公大殿为王母宫主殿,配殿左殿为三皇殿、周穆王庙;右殿为五帝殿、汉武帝庙。

瑶池

瑶池

瑶池位于回山南麓,是传说中西王母举办蟠桃会、宴群仙的地方。这里环境幽雅,绿树成荫,水从石隙浸出,流向汭河,形成瑶池沟流域自然风景区,拾级而上,曲径入幽,奇花异草,美不胜数。特别是“夜月亭”更具特色,古时就已成为泾州八景之一。

王母宫石窟

王母宫石窟

王母宫石窟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回山下,属北魏时期开凿的佛教石窟。窟内为方形中心塔柱,四面和窟内三壁分三层雕有大小造像余尊,具有北魏太和年间风格,距今约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图文来自:徐霞客游记-12-0:18:50

泾川快讯网商务合作:

赞赏

长按







































盖百霖副作用
擅长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wuzx.com/cwxcz/20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