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县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县域的范围也是时大时小,早年的面积包括眉县和岐山、扶风的南部,甚至更大。现在比古时要小的多。眉县的有意思在哪呢?一是当地有个郿坞堡,很出名,风头一时盖过眉县。但有意思的是,出名是因为一个恶人,此人就是董卓。他专权时在县城东北修了一座城池,规模很宏大,《后汉书》记载:“董卓发卒筑郿坞,高与长安城等,积谷为三十年储,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其愚如此。”董卓的郿坞是一个典型的坞堡,但再坚固的城堡也比不上人心所向。所以,八百多年后,苏轼站在郿坞遗址上,感慨万千,当天的日记内容是:“衣中甲厚行何惧,坞里金多退足凭。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
眉县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境内有座太白山,让隔壁的太白县干着急没办法。此山的好处在哪里?听我慢慢道来。《录异记》载:“金星之精,坠于终南主峰之西,因号为太白山。其精化为白石如美玉,时有紫气覆之”,古人总是把太白山与上天联系起来。其实,太白山名的由来,与传说有关,更与它的高峻、庞大和山顶积雪分不开。宋人宋敏求著《长安志》卷十四文载:“周地图记太白山甚高,上常积雪,无草木。半山有横云如瀑布,则澍雨。人常以为候验之,如离毕焉。故语曰‘南山瀑布,非朝则暮。’”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断峨眉巅”,这是唐朝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形容太白山高峻的两句话。它如同“鹤立鸡群”,冠列诸峰之首,既高且峻。它的最高处叫拔仙台,也称八仙台。这里碎石堆积,色如白雪,是个“琼瑶世界”。传说,姜太公助武王伐纣成功后,来此封神拜将,诸将得道成仙,故名。从拔仙台往下看,群峰罗列,山势峻伟,云海茫茫,如置身于虚空之上。向上看,举手近日,星辰森列,似乎身跃太空。极目远眺,八百里秦川,尽收眼底。
这么神奇的地方,一定会孕育出神奇的民间艺术,眉县有着众多的手工艺制品,如脸谱、剪纸、刺绣、皮影、泥塑等,栩栩如生。尤以眉县“下河寨道情”称绝,这可真是古老而且珍贵的民间艺术,眉户就是由她衍生、变化、发展而来的。眉户剧《梁秋艳》的演出曾轰动一时。
而作为这些艺术的主体,眉县人吃什么呢?太早的我们就不说了,清至民国,农村夏秋大忙时日食三餐,割麦、碾场、插秧等,由于邻人帮忙或请短工,伙食小有改善,特别是午饭,主食臊子面或大米饭加酒肉。平时,男人喜欢端大碗,夏秋蹲在头门外,边吃边闲聊,冬春一家人围坐热炕吃饭。早晚吃玉米糁或糊汤加馍,中午以食面条为主,也有常食大米饭和搅团的,正如本县民谚云“一顿蒸饭一顿面,隔二间三吃搅团”。早午如有剩饭,须在晚间前吃完,也有冬季一天只吃两餐的。
当然,上面说的只是日常饮食,过事时就不一样了。过去,农村红白喜事有6人一桌,也有7人一桌的,男女分座,年长者坐上席,由一人立席把盏招呼客人。宴席上一般桌子四角摆着只看不吃的水菜碟子,正中放荤素菜,有“十二起”(十二大碗),也有“十三花”(十三碗),每人面前放酒杯。视家庭经济状况和过事的性质定应酬的规模,但一般都吃两顿。
吃饭是少不了酒的。眉县自古出好酒,是中国酒文化之乡,因为年11月12日,眉县首善镇第五村红东村出土一批春秋时期距今多年的酒具和酿酒器,为研究中国酿酒史和西周经济提供了宝贵资料,将中国酒文化向前推进了多年。因此当地人不缺好酒,太白酒、眉坞春、眉坞浓香酒、关中特曲、关中茅香酒等品种不但频繁出现在当地人过事的饭桌上,也随着关中人走到省外。
如今的眉县比往昔要繁华的多,大大小小千余家的餐馆分布在城镇乡村,招待着八方宾客。当地人吃饭都有心目中的第一,比如小吃,在眉县首推蒸面皮。与我们熟知的秦镇凉皮,回坊的麻酱凉皮不同,眉县面皮完全是另一个味道,而且当地引以为自豪地认为,周边几个县的蒸面皮都无法超越眉县。理由是当地的水好、面粉好、做法好。而眉县最好吃的蒸面皮又首推齐镇。据当地人说,齐镇面皮有三大天王:王虎林、张西明、杨天林。三家有着完全不同的味道。有适合80、90后的口味,将传统的老味道再加入现代口味,这个说法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有适合年纪大一点口味的,更能让人回忆过去的眉县味道。
羊肉泡当地也有,而且还真是与众不同,别处的羊肉泡是泡馍,这里搁的是麻花。当然少不了肉,而且是羊身上不同部位的肉,有意思吧。汤浇在上面,抓紧时间先吃麻花,太久就泡肿了,要在外软内硬的时候入口,有嚼头。然后再吃肉,能感受不同部位肉的香味。
如果不想太油腻,有清爽的,醪糟鸡蛋汤配麻辣千层肉饼,让你幸福一早上。横渠乡有家名吃,可以品尝到传统的葫芦头和大肉泡,给的份量真的很厚道,吃饱一天都不饿。杠子面,挑战你的胃功能,师傅坐在大杠子上往下一下又一下的压面条,压几下,扔几棵绿菜,下出来的面碧绿透亮,而且真的很筋道,加上辣子泼上油,看上去很美。
眉县的小吃走一天都吃不完,早点都没说完,抬眼望,常兴的油条,齐镇的粉蒸肉,还有一些外地的吃食,还在向你招手。一转眼都中午了,实在躲不过,就去眉县欣钛如意酒店张载宴、宝深逸乐生态园眉坞生态宴修身养胃,顺便感悟一下国学文化融入菜肴后所体现出的礼仪礼俗。
两相比照,前后感悟,眉县真是一个有意思的地方,连眉县的味道也很有意思。我怕说错了,问了一个眉县妹子,什么是眉县味道,她说眉县的味道就是什么都有吧?!
(图片:紫萱、荣耀西安、网络)
朱立挺老师简介: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研究专家、陕西省烹饪专家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世界中餐业联合会饮食文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陕菜协会副会长、三秦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关中十三珍陕西小吃博物馆策划人之一。
关中十三珍,地处灞桥区席王街道纺渭路与柳烟路交汇处东南角,南邻城东地铁枢纽,北临浐灞生态湿地公园,东靠绕城高速,西接东三环,是西安市政府打造“新纺织城”的39个重点项目工程之一。
这一横空出世的美食街区,主要由东府院子、西府院子和陕西小吃博物馆等三大部分组成。以渭南咸阳为中心的东府,和以宝鸡为核心的西府,一应传统陕西关中地方美食小吃,将集中在这里进行展示销售,相信一定可以让省内外以至四海宾客流连忘返,乐不可支。您既可以怀旧,也可以惊讶感叹。
需要着重说明地是,“十三珍”可不是指十三道陕西大地的代表性菜肴,它是十三朝烹饪烹调及餐饮文化的浓缩与升华,“珍”的意思当然是指这里的每一款菜肴、每一道小吃,一定都是而且必须是原汁原味的陕西地方美食,一定是特别好吃、特别健康、特别绿色、特别天然的关中美味。这里不仅有让您目不暇接、吃不过来、色香味形俱佳的地道陕西风味浓郁的物超所值的各种美味,更有陕西人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愁,有弥漫在两院一馆内外那触手可及、亲切有加的大美餐饮文化。
关中十三珍,美味领导者!
招商咨询赵先生
推荐身边的陕菜旺店,期待您的参与!
联系张女士
关中十三珍∣美味领导者长按,识别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花多少钱白癜风哪个医院看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