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巠合流为泾,照临四方曰明,因农业社而得名,泾明寓意泾川一盏灯明灯,隶属绸古道要冲,为华夏文明腹地,自古以来是西出长安通往西域的第一重镇──泾川(泾州),位于泾川县东部,距县城26公里,地处两省三市的交汇处,区位独特交通便利(县道线、北大路两条主干道路横贯东西,银武高速、西平铁路穿境而过,境内设有高速公路出入口一处,西平铁路客运站一处,交通线路四通八达,枢纽优势日趋凸显)。西连泾川县罗汉洞乡,北依荔堡镇,南接高平镇、飞云乡、窑店镇,东邻宁县长庆桥镇、长武县洪家镇。东西长16.5公里,南北宽5公里,总面积61.5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7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万人,总耕地面积2.6万亩。
自古以来,泾明就是兵家必争、商贾云集之地,属古阮、周疆域,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历史积淀,现共有历史文化遗址20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1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址2处,县级16处。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县直部门的鼎力支持和全乡1.4万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泾明乡历届党委、政府坚持以实现全面小康为目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按照“生态奠定基础、产业增加收入、居住提升文明、文化提升内涵”的思路,不断创新发展理念,积极开拓创新,奋力实干攻坚,全乡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特色产业开发迈出新的步伐,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初步探索出了符合泾明实际的农村发展新路子。
一、魅力泾明,她的昨天神奇凝结厚重泾明,因古老而神奇,她传承了年历史文化精华,英杰辈出、才俊风流,是古代商家争雄、文人争锋之地,风物景致钟灵毓秀,阮周文明历久弥新。奔腾不息的千里泾河、历史烟雨的斩断山、神秘瑰丽的牛角沟,勾勒出泾明大江东去的气魄、虎踞龙盘的形胜和横无涯际的智慧,源远流长的泾河文化孕育出了“团结、创新、务实、争先”的泾明精神。(一)泾明是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邑。泾明,春秋时,名“启明”,属阮国疆域,后阮为周所灭,属周。年间,21个王朝的44位帝王或祖籍、或发祥、或行幸、或敕建、或诏令、或战事在启明(泾明)地区,使泾明这个名字一次次醒目、辉煌于中国史册。隋唐时期,韩全义、高崇文、李怀光、高霞寓等将军驻守在长务城,驻兵平时训练,战时出征,长武城作为西阻吐蕃的国防前哨,边陲重镇,还控制着直通长安的川道。城附近的练家坪,唐代时叫“练马坪”,是训练骑兵的场所。这里建城前曾是周代遗址,在泾明乡这块土地上几万名将士的英魂在这里找到了归宿,在这里留下了千古的佳话。境内出土的稀世珍宝战国龙提梁飞虎钮铜壶,汉谷纹秦玉璧等堪称无价之宝;特别是牛角沟遗址的发现,成为陇塬文化的活化石,甘肃第一处古人类化石发现地,现已被列入国宝级文物保护单位。(二)泾明是得天独厚的资源宝库。泾明,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属典型的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气候半干旱、半湿润,年均气温8—12℃,降水量mm,年日照时数小时,无霜期天,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得天独厚的水利条件,是优质果品、绿色蔬菜、苗木繁育、塘坝养鱼最佳适生区。全乡发展红富士苹果园亩,小火炬柿子园亩。肉牛、肉鸡、生猪饲养量分别达到头、0只、口,年种植蔬菜亩,大力推广塘坝养鱼,投放鱼苗达到0尾,初步形成果菜畜等特色产业发展集群。同时,泾明文化资源深厚,国家级文化遗址泾川牛角沟旧石器遗址,以发现古人类“泾川人”头骨而著称,近年来又发现了古象化石,是我县较早的古文明发祥地之一,长务城隋唐古城墙为省级文化遗址,算李坪遗址、郝家岭遗址、宋家遗址、盖郭遗址、太山寺石窟、东沟化石点被列为县级文化遗址重点保护。(三)泾明是山清水秀的人间仙境。泾明,风光秀美,佳景天成。境内自然、人文景观达20多处,抢抓国家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实施,大力推进村屯绿化、道路绿化、街区绿化等工程,达到了路边有树木,庭院有绿荫,活动有绿地的目标。全乡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90%,森林覆盖率达到41%,建成各类苗木繁育基地11处多亩,先后荣获“全省植树绿化先进集体”、“省级生态文明乡镇”等称号。
二、实力泾明,她的今天年轻富有朝气近年来,全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党委号召,踊跃投身双联、精准扶贫行动,争当率先发展的领头雁、致富群众的引路人、为民解忧的勤务员、清正廉洁的践行者,在美丽乡村建设、增收产业培育、人居条件改善、重点项目推进、民生实事措施等各个方面,冲锋在前,吃苦在前,拼搏在前,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展示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良好精神风貌,为全乡全面推进小康建设进程奠定坚实基础。坚持推动科学发展抓规模,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至年底实现全乡经济生产总值万元,年增长18%;粮食总产量吨,年增长5%;蔬菜总面积亩,增长6%,蔬菜总收入万元,增长10%;畜牧总收入万,增长14%,实现劳务收入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年均增长18%。坚持夯实发展基础抓改善,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始终把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手段,完成计划生育服务楼、乡文化站建设、街道扩展,有效提高了小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实施了6村的37条主干道路的拓宽改造工程,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县道线、北大路两条主干道路横贯东西,银武高速、西平铁路穿境而过,境内设有高速公路出入口一处,西平铁路客运站一处,交通线路四通八达,枢纽优势日趋凸显。坚持发挥比较优势抓培育,特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始终把加快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编制了全乡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成立养牛、养鸡、果品、蔬菜四个专业协会,注册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8个,全乡果园累计达到亩,新增初挂果园亩,年实现产值万元以上,新建百头肉牛养殖小区7个,林下养殖小区4个,五年累计出栏肉牛头、肉鸡18万只,实现产值多万元;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不断提高蔬菜种植经济效益,大拱棚、中拱棚棚均产值分别达到元、元以上,累计种植以地膜洋芋为主的露地蔬菜1.55万亩,实现产值多万元。预计在“十三五”期间,果品农业基础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加强,支柱产业规模效益将逐年提高。坚持绿色发展主导抓巩固,生态建设工程持续推进。抢抓国家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实施,大力推进村屯绿化、道路绿化、街区绿化等工程,达到了路边有树木,庭院有绿荫,活动有绿地的目标。全乡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90%,森林覆盖率达到41%,建成各类苗木繁育基地11处多亩,先后荣获“全省植树绿化先进集体”、“省级生态文明乡镇”等称号。坚持推进依法治乡抓管理,民主法治进程不断加快。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人大及其主席团依法履行职权。按照“理清发展思路、提升增收能力、畅通致富渠道、深化行动内涵”的思路,深入推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鼓励支持致富能人、成功人士返乡领办经济实体,建办产业园区,就地创业增收,带领群众致富。着眼建立优质、便民、高效的服务体系,加强政务办事大厅和惠农服务大厅建设,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有效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五自主三合作”村级民主管理模式,切实提高农村社会民主规范化管理水平。积极推行“一线工作法”,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为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保障。坚持构建和谐社会抓民生,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中小学教育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有效推进,教育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乡新建或改建小学6所,消除危房平方米,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建成功能齐全的村级卫生所10个,乡卫生院医疗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公共卫生事业取得新进展,98%以上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养老保险,广大群众的医疗卫生防疫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计划生育工作完成各项指标,计划生育率达到85%,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了3‰。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电视和通讯覆盖率分别达到87%、9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明显效果。坚持提升执政能力抓党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幅提高。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集中精力谋发展、抓建设的主动性明显增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完善干部“德”的考核评价办法,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选人用人公信度明显提高,村级领导班子结构不断优化、工作能力不断增强。创新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特别在农村大力实施“五区百点”等示范工程,扎实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能力不断提升。认真贯彻执行《廉政准则》,深入开展作风集中整治活动,积极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大力开展工程建设等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潜力泾明,她的明天成就您的梦想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们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加强党的建设为根本保证,紧盯“一个目标”(实现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实施“三项工程”(富民增收产业培育、乡村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工程),突出“六项任务”,着力推进“一中心两带两区”建设(以历史文化名乡建设为中心,建成河南、河北两个果畜菜互支互促循环农业经济带,打造以白家为中心的生态旅游示范区、以山底下为中心的工业经济和商贸物流经济开发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切实强化项目支撑,着力破解瓶颈制约,保障改善民计民生,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奋力建设山川秀美富裕小康文明和谐新泾明而努力奋斗。一、突出脱贫攻坚,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新成效。坚持在创新扶贫模式,整合扶贫资源,拓展扶贫领域,增强扶贫成效上下功夫。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攻方向,推动扶贫攻坚与双联行动深度融合,严格按照“六个精准”要求,精心实施富民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全面落实扶贫政策,聚焦发力,确保年脱贫贫困人口户人,-年脱贫97户人,实现全乡全面小康。突出精准管理。以“”挂图作业和大数据平台建设为抓手,继续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重点核查贫困人口识别、脱返贫人口认定,监测脱贫人口,稳固脱贫成效。突出产业培育。夯实果品产业基础,稳步扩大设施蔬菜和畜牧养殖规模,多方做强乡村旅游,全面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人有致富技能,千方百计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突出设施改善。积极争取项目,实施道路硬化、渠系配套、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等建设工程,实现安全饮水、安全住房等目标全覆盖。突出服务提升。配套实施贫困村公共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所、幼儿园(小学幼儿班)、便民超市、电子商务服务点、金融服务网点等建设工程,全面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二、突出提质增效,推动主导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坚持在扩量提质增效、延伸产业链条、加强管理服务、增加农民收入上下功夫。以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为方向,以链条延伸、品种培育、提质增效为重点,以果畜菜互支互促循环农业经济带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果品适宜区全覆盖,着力推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突出提质增效。持续抓好现有山台地果园,实施品种优化、更新换代改造提升工程;采取插空补齐的办法,新建果园亩以上,全乡果园面积稳定在1亩,年果品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加快绿色蔬菜和高原夏菜生产示范区建设,新建日光温室座,钢架大拱棚座,建成高原夏菜生产基地亩,实现川水地蔬菜产业全覆盖,年产值达到万元以上;在泾河北片区新建肉牛养殖小区8个、林下养殖小区6个,全乡年均牛存栏达到头,鸡存栏达到10万只以上,年实现产值万元以上。突出循环发展。积极探索“畜-沼-果(菜)”生态循环链,全面建成河南、河北两个果菜畜互支互促循环农业产业经济带。突出标准化生产。全面落实测土配方、节水滴灌、病虫害防治、防疫检疫等标准化管理措施,注册“白玉牌”白地黄瓜、西甜瓜2个无公害特色品牌,完成亩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亩无公害苹果基地认证,进一步提升产业开发水平。突出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组织、产业协会、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50家以上,扶持建办果蔬包装储存、柿子加工、脱水蔬菜、肉制品加工企业8家,建成大型包装厂1家。全面推行“农超对接”,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实现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农特产品比率占50%以上。三、突出文化内涵,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实现新跨越。坚持在科学规划引领、集聚完善要素、凸显文化特色、统筹一体推进上下功夫。明确发展定位。深度挖掘文化资源,依托牛角沟古人类遗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长务城省级隋唐古城墙遗址、算李坪等6个县级文化遗址,按照历史文化名乡发展定位和“生态奠定基础、产业增加收入、居住提升文明、文化丰富内涵”的发展思路,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配套基础设施、整治村庄环境、布设旅游景点,不断壮大乡村旅游规模,全力创建旅游型“历史文化名乡”和“省级文明乡镇”。强化规划引领。邀请专业部门编制完成泾明历史文化名乡、白家、苏家河、郝家生态旅游型、长务城文化旅游型、紫荆和山底下商贸流通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科学建设提供依据。突出示范带动。按照“一中心两馆三区六园”的发展思路,不断提升白家生态旅游型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新建牛角沟遗址博物馆和白家村村史馆,全面建成6个主题园、水景休闲区和民俗小吃区,积极筹办钓鱼比赛、民俗表演、文体比赛、探秘探险等活动,强化电视、网络、北京中科白癜风“平安医院”山东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