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记长武县优秀

医院订阅哦!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记长武县优秀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巨家初级中学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怀揣着激情和梦想,他走上了三尺讲台,用满腔热情和专业知识书写着灿烂的教育华章。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一张张生涩可爱的脸庞,一颗颗纯净幼小的心灵让他的理想在奉献中闪光,让他的青春在课堂上激扬。他叫高宝利,是长武县巨家镇初级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他于年7月毕业于延安大学,在城市工作一年之后,时值家乡招聘人才,他毅然回到家乡加入了乡村教师的行列,扎根泥土,向阳生长,反哺家乡。所以,7年来他扎根长武县最偏远的巨家镇,年8月起就职于长武县巨家镇中心小学,教授小学英语兼任英语教研组长,在此期间于年9月,兼任巨家学区下属的常家初小的英语教学任务,直至初小被合并。年9月至今就职于长武县巨家镇初级中学。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英语教师,但他在自己的热爱的教育事业上默默无闻辛勤耕耘,像苔花一样学牡丹灿烂怒放。他努力向为人师表的目标奋斗,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积极开拓教学思路,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坚守乡村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努力为孩子们创设英语学习氛围,关爱学生,以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工作态度感染学生,让孩子们遇见最好的自己,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效果,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他的教育理念是: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用心用爱做教育,尽力营造真实的英语环境,让学生充满趣味地学习英语,引导孩子们遇见最好的自己。

潜心学习研究练就过硬本领

“参加赛教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学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这是他的同事万晓红老师在巨家支教时经常对年轻人说的话。他将这句话深深地记在心底,凡是碰到各类赛教活动,他都第一个报名参加。他觉得悉心准备的过程中,就是自己不断进步的过程,连续几年参加了全县的电子白板技能大赛和教学评赛,受益良多。学校领导高瞻远瞩,重视教师学习和培训,而培训则是对教师最大的福利,因为走出去,他们的眼界开阔了、思维活跃了、在对比和学习中激发自己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特质,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不足,才会实现自身的提高,获得真正的成长。他慢慢地知道了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授课方法,学海无涯,任重而道远。他开始观看网络视频,多和同行,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学习,不断揣摩恰当的技巧和方法。还记得,陈斌斌校长请陕西省教学能手代云老师给他指导,如何处理教材,使他茅塞顿开,思路豁然开朗,慢慢地也学会了如何驾驭课堂,如何设计课程,如何有效地激励学生。他有幸于年暑期接受学校委派,赴咸阳参加市骨干教师培训,而这次培训不仅改变了他对教师职业的认识,而且完善了他的教师生涯规划,使他产生了一个美好愿景,也收获了许多朋友。培训归来,他思考良多,决定播种行为,向名师学习。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教师,他们要不断地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当他们自己足够强大的时候,他们给孩子们传道授业解惑时才能潜移默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巨家镇中心小学上课后的合影)陕西省名师杨路英老师省级工作坊成立之时,把他作为青年教师培养对象纳入团队。他积极参加工作坊里面的各项任务,先后赴咸阳中华路小学、咸阳师院附小、咸阳实验小学、泾阳逸夫小学等学校参加听评课、展示课、研讨课、同课异构等活动。咸阳市教研室曹有凡名师工作室开发《十二生肖读本》时,他也积极参与其中,和长武英语团队一起献言献策。年他又加入陕西省名师刘芬老师工作室,跟着刘老师不断学习,努力成长。在以上教学实践的积累下,他慢慢自信起来,连续三年参加了长武县赛教,都拿到了全县第一的成绩,前两年由于教龄不够,未能如愿参与更高层次的竞赛,年也差点失之交臂。县上评赛之前,他的母亲突然因病去世,如晴天霹雳般,给他带来沉重的打击,他顿时对一切失去了兴趣,本也不打算继续参赛,这时,校长委托另外一名同事帮他报名,并鼓励他面对现实,调整心态,重振旗鼓,扬帆起航。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和亲人们的鼓励下,他硬着头皮,强忍悲痛,完成了县上的比赛。白天上好自己的每一节课,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接下来的每个夜晚,都是在一遍又一遍的备课、修改、重备、打磨的过程中度过的。刘老师工作室和杨老师工作坊的成员们也在一起帮助他们研讨、磨课、反思、寻找方法,提出修改建议,有一天晚上,他们从上午开始磨课一直持续到深夜三点多,大家竟然还是意犹未尽,讨论的激情高涨。在准备过程中,同事们也和他经常坐一起磨课研课,探讨交流。市评赛和省评赛都很顺利地通过了,这其中的煎熬滋味真是难以名状。教育需要爱,可只有爱却没教育智慧,就显得空洞而无力。他认为:好老师需要给予孩子走出乡村、奔向未来的力量和勇气,而这源于老师自他充实与能力提升。他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他研修相结合的方式,逐步走上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之路,为此,他购买了许多的教育书籍,一本一本地“啃书”,把知识饱腹,内化于心;一次一次地翻看名师课堂实录,从课堂语言、教学结构、课堂生成不断研究,把经典抑或创新的教学手段与乡村教育融合,使学生沉醉课堂、热爱英语;一点一滴地积累课堂教学经验,认真反思,记录所思所想,获取教研带给自己的快乐......教书七年来,他积累了厚厚得一大沓读书笔记,撰写教育随笔、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发表教育教学类论文多篇,获得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教育部优质课,“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第十四届教育教学成果征集论文一等奖、咸阳市青年教师素质大赛一等奖、咸阳市论文大赛一等奖、长武县优秀教师、长武县优秀共产党员、长武县爱国奉献人才十佳标兵等多项荣誉......沉甸甸的“果实”是师生互帮、互学、共进的结果。

拓宽知识视野专业示范引领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老师千方百计的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在设计课程时,他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注重以激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的自然生成评价机制,形成了自己的“5P”教学模式,即StepOne.Preparation;StepTwo.NewPresentation;StepThree.ConsolidationPractice;StepFour.Production;StepFive.PerformanceandHomework。他要求孩子们见面打招呼尽量使用英语,进他的办公室也要使用英语,积极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英语的氛围。他建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wuzx.com/cwxcz/75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