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家乡的年俗李勤德

医院订阅哦!

家乡的年俗

文/李勤德

春节是我国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佳节,俗称过年。老人常讲:“过了腊月门,转眼就是年。”进入腊月,家乡人们就开始忙忙碌碌准备年货了。如何欢乐喜庆地过好年,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习俗在家乡长武还代代相传。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屋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尧舜时期就有春节扫尘的习俗。从腊月下旬起至除夕,家家户户彻彻底底打扫环境卫生。按老人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扫除一年“晦气”、“穷运”、“除陈布新”之涵义。每逢春节来临,家乡人们开始清洗各种器物、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掸拂屋顶四角及墙面上尘垢蛛网。老辈人常说“有钱无钱,刮个光头过年。”人们也要剪指甲、理发、洗澡搞好个人卫生。此时家乡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年的欢乐气氛。

祭灶

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是传说中“灶天爷”升天的日子,家家户户宰”年猪”、杀公鸡“祭灶”。这天晚上每家每户在厨房灶头上给灶神献供猪头或全鸡、干果、吃食等丰富的祭品。

盘年

进入腊月,家家户户贤惠的母亲开始做豆腐、买莱、买肉,购置年货。糖果、瓜子、花生、水果等一些平日不太吃得到的各种零食应有尽有,可以一直吃到春节,令小孩们兴奋到流泪。

添新衣

每逢过年,老家人最讲究穿新衣服,全家老少,全身上下都得穿新的。乡下人心中认为红色喜庆吉祥。小孩们衣服色彩明快鲜亮,老婆婆、大姑娘、小媳妇穿得红艳艳的,尤其到初一初二走亲访友时,年轻人打扮得更是精气神十足。

贴春联

春节期间有贴春联、年画、窗花、倒贴“福”字的习俗。春联村里人叫门对、对子,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这一习俗起源于宋,盛行于明清。不同的春联、年画寓意也不尽相同,水缸上贴象征年年有余;轿车上贴象征四季平安;粮囤上贴象征五谷丰登;牲口圈门上贴则象征六畜兴旺。客厅或老人房间一般悬挂福禄寿三星图,象征子孙满堂、长命富贵。春节“福”多讲究倒过来贴,表示福气已到,幸福安康。民间还将各种图案的红色剪纸——窗花,贴在窗户上,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人们用吉事祥物美好愿望以春联、年画、”福”字、和窗花等形式淋漓尽改表达和装点红火富丽的节曰气氛。

守岁

除夕守岁是历史悠久的年俗活动之一。《风土志》记载,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为“守岁”。古代,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之意;年轻人守岁为“迎新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一夜两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夜,家人团聚,吃年夜饭,围炉夜活,好一幅和谐温馨的康乐图!

压岁钱

除夕夜、春节拜年时,长辈有给孩子们发压岁钱的习俗。所以每逢春节长辈要事先准备好若干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压岁钱》诗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孩子用来购买自用小器物和玩具,牵系着一颗颗童心,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事情,孩子们每年都盼着盼着这一幸福时刻的到来。

放爆竹

老家人有“开门炮”一说,大年初一凌晨,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争先恐后放“开门炮”,寓意新的一年“进步、高升”。整个村子在哔哔叭叭的爆竹声中辞旧迎新。

拜年

春节期间到亲朋好友家和街坊邻里祝贺新春、互致美好祝愿,旧称拜年。随着时代的进步,拜年的内容和形式增添了新的变化,近年来逐渐兴起了电活拜年和网上视频拜年等。

以上长武欢渡春节的习俗,

长武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

因为有些东西已经根植于心,

远方的你,

等你回家过年!!!

作者·简介

李勤德

李勤德,陕西长武王东人,毕业于陕西省外国语师范专科学校。现供职于省马栏监狱,任监狱弘义书画协会委员。工作之余爱好写作,有“感恩亲情”、“马栏情怀”、“教坛耕耘”、“狱园记闻”等系列习作近三万字,部分品在《长安警苑》、《当代监狱报》、《望贤新报》和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医院的地方
北京有没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wuzx.com/cwxgr/14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