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骑兵团浴血奋战西安解围城
马新芳
摘要
zhaiyao
年春,刘镇华受军阀吴佩孚指派,纠集10万之敌围攻西安,妄图继续其反动统治。在围攻长达3月之久,城内百万军民情势万分危急之际,回族李风藻骑兵团受命担任解围之主攻任务,当深知骑兵团腹背受敌面临危险之际,李风藻提出“为了解救西安城内百万军民,我们宁肯死在阵前,也绝不死在后方”的口号,并身先士卒,率队迎着敌军密集的火力冲锋,与敌军展开血战,最终使刘镇华所部敌军全线崩溃,胜利解围,冯玉祥传令嘉奖全团将士。
此次援陕战役,敌强我弱,激战20多日,经李汝明师攻南门敌军,幸有四路军李凤藻骑兵,在大雁塔猛冲敌垒,屡建奇功,致敌军全线动摇,星夜溃退,城围而解矣。除给李凤藻团长记大功一次,并传令嘉奖全团将士,奖给银洋元以资慰劳官兵。
——冯玉祥嘉奖令
于右任长安被围长达八个月之久,若非马少云(马鸿逵)、孙少云(孙良诚)二位将军仗义解救,城中灾祸不堪设想。
——在西安各界欢迎援陕国民军大会讲话。
马少云(马鸿逵)
年春天,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政府准备北伐之际,直奉军阀面对勃然兴起的大革命形势,恐慌至极,他们为了集中全部力量对付广东革命政府,首先把矛头指向北方,联合向国民革命军进行反攻。其中,刘镇华受吴佩孚指派,纠集10万之敌杀入潼关,向陕西扑来,妄图在短时间内进占西安,消灭革命力量,继续其反动统治。西安城内数十万民众和守军被刘镇华的10万大军团团围住,历时已达7月之久,城里绝粮断水,饿殍遍地,就连树皮也已剥光食尽,情势万分危机。城外两军对垒,敌我双方兵力悬殊,围城敌军设有三道防线,驻守西安国民二军杨虎臣和李虎臣部已弹尽粮绝、无力突围,形势危在旦夕,这时,广东革命政府为打倒军阀,出师北伐。冯玉祥,字焕章
9月17日,国民军从苏联考察回来的冯玉祥率领五原的国民军官兵,举行隆重的誓师授旗大会,史称“五原誓师”。会上,对国民军进行整编,确定了“入甘援陕、联晋图豫”的八字方针,大军分七路依次开拔,经宁夏入甘援陕、声援北伐。冯玉祥将马鸿逵部改编为国民联军第四路军,任命他为第四路军总司令兼第七师师长,派他率部解救西安被围困的数十万军民,调共产党员刘志丹为第四路军政治处长,马鸿逵借机组建骑兵团。在金、灵地区招收新兵,金积县马腾蛟、吴忠堡马义忠、灵武县杜金章三人各自招收一营骑兵,马鸿逵将这三营骑兵组成骑兵团。因该团兵士大多是当地回民,须由当地回族中有一定声望的人士担任团长。最后选定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弃商从戎的回族军官李风藻为团长。李风藻
李风藻少年时开始从商。年在吴忠建“天成和”商号,积累白银余两,为吴忠商号之首。捐白银千两兴办回民学校、兴建清真寺、架桥铺路,群众赠以“乐善好施”之匾额。年投奔绥远都统马福祥。曾任第五混成旅部副官、辎重连连长、骑兵卫队长、新七师骑兵团第三营营副。年参加冯玉祥五原誓师,后投入北伐,任国民联军四路军第七师机枪营营长、骑兵团团长。11月初,在国民联军总司令部的严厉督促下,马鸿逵率暂编第七师到达长武,旋即与孙良诚会合。援陕军总指挥立即召开紧急军事会议,研究进攻方略以解西安之围。
马鸿逵部抵达西安城外后,即以暂编第七师为主力,由孙良诚部一个旅、两个独立团为策应,向敌军外围防线展开猛攻,双方激战到次日下午,敌军外围防线被我军攻下。第三天,国民联军以全部力量攻击敌军第二道防线,结果因防线十分坚固,激战数日不下。战斗十分艰苦,我军弹药消耗很多且有不小伤亡。冯玉祥总司令急派第二批增援部队前来会合。马鸿逵孙良诚根据侦察的情报,得知围城敌军集中主力在城西防卫,而城南防线敌军力量相对薄弱。决定派刘汝明率第二师绕道从西安南门攻击敌军防线。刘汝明师人数不多,有三个步兵团、一个骑兵连,所以请求增拨一团人扩大兵力。马鸿逵将暂编第七师划拨一团人归刘汝明指挥。
马鸿逵孙良诚率国民军激战三昼夜,攻下第三道防线,但距西安城7里多的第二道防线挖有宽约两丈,深一丈七八尺的壕沟,中部另设交通沟,宽阔平坦。马鸿逵便派李凤藻骑兵团担任主攻任务。
李凤藻骑兵团是在金积、吴忠、灵武当地新组建的,全是自备马匹和枪械,兵力有限。马鸿逵又增派在固原新建的董恭所率骑兵支队划归骑兵团,以加强战斗力。
军力配备好之后,刘汝明率部连夜向指定地点集结。黎明前全军到达目的地,刘汝明指挥步兵向大雁塔附近的敌军全面展开攻击,李凤藻带骑兵团绕攻敌军后方,快速行进至马登空,同敌军相遇,此处地形险要,骑兵行动极不方便,李凤藻指挥全团缓慢前进,边战边进,敌军调集火炮向骑兵团轰击,造成人员伤亡。到中午时分,敌军又从右翼增派一部分兵力绕到我军后面,使骑兵团成腹背受敌之势。在正面指挥进攻的刘汝明得知这一军情,认定形势已到万分危险的境地,决心破斧沉舟,以牺牲骑兵团为代价而全力攻城。随即骑兵团便拚死硬攻。李凤藻心知全团官兵所面临的危险,但更知责任重大,便用坚定地口气向全体官兵作了战前动员。
他提出:“为了解救西安城内百万军民,我们宁肯死在阵前也绝不死在后方”的口号,然后向官兵交待了作战要领,当时我军阵地距敌人最后防线只有2里多路,李凤藻亲自率队领先冲锋。士兵们见团长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便个个奋勇向前。一时间人喊马嘶,尘土飞扬,硝烟弥漫,杀声震天。骑兵进攻神速,对方还没来得及辨明情况,李凤藻部骑兵已冲入外壕,与镇嵩军展开血战。双方人马伤亡惨重,霎时人马尸体将一段壕沟填平,垫成了“尸桥”。锐不可当的李凤藻骑兵部队前仆后继,杀开了一条血路。
骑兵健儿迎着敌军射来像飞蝗一般密集的子弹猛烈冲杀,一刹间便冲到敌军面前。守在半人深沟壕里的敌军还来不及爬上沟壕逃跑,便被骑兵打死在壕沟里。刘镇华部终于抵挡不住猛烈地冲击,狼奔豕突,惊慌弃阵而逃。使刘镇华部背腹受敌,全线崩溃。守城的杨虎城部队立即打开城门迎击,溃散的敌军四散奔逃,很快使四面的敌军全线动摇。刘汝明部步兵趁机发起全面攻击,西面攻城大部队乘势挺进,迫使刘镇华率军弃城围向东南撤退。晚7时,南门大开,城外援军与城内守军会合,至22日天明,至此,被军阀围困近8个月之久的西安古城得以解围。
在这次战役中,马鸿逵部俘敌左右,缴获枪支无数,弹药大批,并缴获汽车27辆,飞机一架。
马少云书《正气浩然》亦称《革命纪念馆碑》
李风藻率骑兵团冲开南门守敌防线之后,马不停蹄连夜追击敌军直至华县境内,在此又截获敌军飞机一架,武器弹药一批。至此,骑兵团奉命撤回西安城内休整待命。战后清查,骑兵团除团长李风藻战马被击毙,左臂受伤外,尚有一名营长阵亡,一名司务长、一名排长阵亡,6名士兵阵亡,14名士兵受伤。
解西安之围的战役中,李凤藻团打出了威风,使马鸿逵部名声大振。冯玉祥传令嘉奖。嘉奖令称:“此次援陕战役,敌强我弱,激战20多日,经李汝明师攻南门敌军,幸有四路军李凤藻骑兵,在大雁塔猛冲敌垒,屡建奇功,致敌军全线动摇,星夜溃退,城围而解矣。除给李凤藻团长记大功一次,并传令嘉奖全团将士,奖给银洋元以资慰劳官兵。”
马少云书《正气浩然》亦称《革命纪念馆碑》
解西安之围后,冯玉祥委任于右任为陕西省主席、马鸿逵为西安警备司令,西安各界召开欢迎援陕国民军大会。于右任在大会上讲话说:“此次长安被围长达八个月之久,若非马少云(马鸿逵)、孙少云(孙良诚)二位将军仗义解救,城中灾祸不堪设想。”对援陕国民军大加赞赏。马鸿逵也在会上讲了话,他说:“此次援联军事行动,完全基于人道主义立场,出兵解救长安父老同胞,别无任何目的。”
这时,张作霖主力南犯,冯玉祥命马鸿逵与孙良诚部,出潼关堵击,在潼关以东与张作霖部激战四昼夜,战事胶着,嗣马鸿逵派骑兵师及独立骑兵一旅,联合郑大章骑兵师,由龙门以南登封通过平汉路,迂回到开封以东,破坏陇海铁路,切断奉军后援路线,进而占领郑州、开封、迫使张作霖部撤回河北。与此同时,马鸿逵应冯玉祥之命,带随从数人单刀赴会,动之以情,晓知以礼,招抚了在西安之围被击溃的刘镇华的镇嵩军,和平解放了河南登封。
马新芳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