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长武县 >> 长武县古人 >> 秦大姓

秦大姓

陕西(简称“陕”或“秦”),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是西安,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西周、秦、汉、唐等14个政权在陕西建都。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部,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东隔与山西省相望,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毗连;属北暖温带、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著名景点有长城、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等。宋初设陕西路;元至元二十三年(年)设陕西行省;年1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成立。

文名陕西外文名ShaanxiProvince,旧称Shensi行政区类别省国家/地区中国西北政府驻地西安市新城区新城大院电话区号、—、地理位置中国西部内陆腹地气候类型北暖温带、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方言中原官话、西南官话、晋语人口.40万(年常住人口)党政领导省委书记胡和平,省长刘国中[2]面积20.58万平方千米别名陕、秦、三秦地区生产总值.81亿元(年)[1]下辖地区10个地级市(含30个市辖区、72个县、5个县级市)主要民族汉族著名景点兵马俑、法门寺、华山、太白山、黄帝陵、大雁塔、长城等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榆林榆阳机场、汉中城固机场等火车站西安站、西安北站、宝鸡站、宝鸡南站等车牌代码陕A/B/C/D/E/F/G/H/J/K/V行政区划代码坐标东经°29′~°15′、北纬31°42′~39°35′1地名由来

编辑

陕西这个名称始于西周初年,据《国语》载,西周初年,周王朝以“陕原”(今河南陕县境内)为界。陕原以东曰“陕东”,由周公管辖;陕原以西曰“陕西”,由召公管辖。陕西因此得名。

唐安史之乱后设陕西节度使,陕西始转化为政区名称。宋初设陕西路,为陕西得名的开始,后分设永兴军路,以军事鄜延、邠宁、环庆、秦凤、熙河五路设陕西五路经略使;元至元二十三年(年)正式设陕西行省,并将今陕西南部地区并入管辖;明置陕西省,后改陕西布政使司;清改陕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2历史沿革

编辑

上古文明

太白山上古时为雍州所在,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里。年在西安城东发现的半坡村遗址,展示出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的进步和文明。陕西有最具原始社会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遗址和中国较早的城市西安杨官寨遗址,有世界四大古都的长安城。

陕西是人文初祖炎帝(生于宝鸡市)和黄帝(生于武功县)的诞生地、部族发源地及陵寝所在地,相传也是更为久远的华胥古国或华胥氏的所在(今西安蓝田一带)。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元祖,她分别繁衍了女娲、伏羲,后来女娲、伏羲繁衍了少典,而炎帝、黄帝二帝又是少典的后裔,故华夏和中华中的华字皆源于华胥氏(一说是源于华山,也位于陕西)。从轩辕黄帝在这里铸鼎、分华夏为九州,到中华农耕文明的始祖后稷在这里教稼先民从事农业生产;从中华文字文明的始祖仓颉在这里发明文字,到周文王制定礼乐制度、周武王分封天下;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灿烂辉煌的汉唐盛世;从丝绸之路的起点到赐福镇宅圣君钟馗故里,陕西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也是近代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及宰相王鼎的将相故里。[3]

考古分期:关中一带早有蓝田猿人活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最早的是老官台文化(约公元前年到前年),之后是著名的仰韶文化(约前年至前年),再后来是陕西龙山文化(公元前年至前年)。

先秦时代

西周后期,秦始皇的祖上非子替周王室养马有功,周孝王将“秦”(今甘肃省天水东南)这块土地封给了他,秦国也成了周的附庸。公元前年,犬戎攻破了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一带),杀了周幽王。秦襄公率领人马攻打犬戎,立了战功。次年他护送周平王东迁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又立新功。平王便封他为诸侯,将陕西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他。这样,秦国统管了陕西省的部分地区。秦穆公时国力强盛,又打败了东方的晋国,占领了整个关中。由此可见,由于陕西其地春秋时为秦国,所以简称“秦”。前年,秦孝公由栎阳迁都咸阳,在此营筑翼阙及宫殿。后秦始皇仿建六国宫殿,使咸阳成为规模恢宏的帝都。

秦汉时期

牛背梁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咸阳(今西安,咸阳一带)为首都,并把全国划分为36个郡,今陕西境内有郡:上郡、北地郡、汉中郡。陕西地区首次成为统一王朝的京畿地。

西汉时,以长安(今西安)为都城,今陕西南部仍然是京畿地区,由司隶校尉部管理,分为京兆尹(渭南郡),左冯翊(河上郡),右扶风(中地郡)和弘农郡。秦朝都城咸阳先后改名为新城和渭城。在今咸阳原上,因西汉五陵置有陵邑(城),故有“五陵原”之称。东汉时,首都迁去洛阳,以长安(今西安)为西京。今陕西地区属于并州和雍州。

东汉中后期时,匈奴内迁,在吕梁山上和汾河流域牧马。到三国曹魏时,匈奴人分为五部,人数多达数十万。此外,还有羯族,鲜卑族,氐、羌等族在陕、甘居住,历史上称为“五胡”。

两晋南北朝

东汉之后,中国历史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段时期在陕西建都的政权先后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大夏、西魏和北周。除大夏建国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县)外,其余朝代均建都汉长安城。[4]

西乡江塝原生态观光茶园西晋,长安为陪都,咸阳更名为灵武。年,前赵(汉国)刘聪派遣刘曜攻破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随着西晋的灭亡,中原广大的地区,皆成为汉国政权的统治范围。

前赵,年,刘聪病死,太子刘粲继位。匈奴贵族靳准杀死刘粲夺权,在平阳的刘氏男女不分老少全部被杀,靳准自立为汉天王。镇守长安的刘聪族弟刘曜得知平阳有变,自立为皇帝,派遣军队至平阳,族灭靳氏。与此同时,羯族首领石勒亦以讨伐靳准为名,率军至汉都平阳,于是,平阳、洛阳以东的地区,皆落入石勒势力之中。前赵于是迁都到长安。

后赵,长安为陪都,咸阳又改名为石安。

前秦,东晋时期氐在北方崛起,今陕西一带属于前秦的核心部分,且长安为前秦的首都。年淝水之战大败后,前秦国力开始下降。

后秦(年—年,或称姚秦),前秦苻坚在淝水之战兵败后,关中空虚,原降于前秦的羌族贵族姚苌在渭北叛秦,晋太元九年(年)自称万年秦王,次年(年)擒杀苻坚。太元十一年(年)姚苌称帝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国号大秦,史称后秦。

陕西地区经历羯族的后赵、汉族的冉魏、氐的前秦、鲜卑的西燕、羌的后秦,年东晋北伐后秦破长安后也短暂的占有今陕南地。在陕北也有赫连勃勃建立的夏国在同期存在,初期都城统万城(今称白城子,在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纳林河乡与陕西省靖边县红墩界乡交界处的无定河北岸流沙之中)。夏凤翔六年(年),赫连勃勃乘东晋灭后秦,乘虚轻取长安,在霸上(今陕西西安东)即帝位,国势更强。

北魏,登国元年(年),鲜卑族拓跋珪建立了北魏,在平城(今大同)建都,西安、咸阳一带为泾阳县。太延二年(年)4月,北魏灭北燕、赫连夏、高句丽等边疆政权降服,统一除了今辽东以北的北方。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北周孝闵帝元年(年),宇文觉取代西魏,建立北周,定都于长安(今西安)。

隋唐五代

华山隋朝,杨坚恢复了汉人对中国北方行使主权后,再灭亡南朝陈,以大兴城(今西安)为首都,陕西地区再次成为统一王朝的京畿地。

隋末唐初,太原留守李渊及其子李世民起兵反隋。于武德元年(年)建立唐朝,重新统一中国。改大兴城为长安城(今西安)为首都,陕西地区再次成为统一王朝的京畿地,分属京畿道,山南东道和关内道。武则天因其母杨氏顺陵在咸阳北原,曾改咸阳为赤县。

唐代中、后期,安禄山以及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也在陕西短暂建立过政权。

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篡唐后,李茂贞仍用唐年号,开岐王府(年-年),以凤翔为中心于今陕西、甘肃、四川部分地区建立起割据政权,表示对抗后梁。此时陕西分属不同的政权内,后梁改京兆府为雍州,设大安府。

后唐(年-年)、后晋(年-年)、后汉(年-年)和后周(年-年),陕西地区属于北方的中原王朝内,后唐改回大安府为京兆府,但五代都城大多在洛阳与太原,西安却再没有成为首都。

宋元时期

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年—年)设立关西道,年改为陕西路,为至道十五路之一;熙宁五年(年)分陕西路为永兴军路、秦凤路;元丰元年(年)又并为陕西路,元丰八年(年)又分为永兴军、秦凤路二路。

南宋,陕西地区大部属于金国,金政府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并撤销秦凤路,在此地设立京兆府,延安府,庆阳府与凤翔府。而陕西的西北部被西夏国控制。

元朝,设立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今西安地区为安西路,皇庆元年(年),安西路改名奉元路。并设兴元路于汉中,正式把汉中划入陕西。

明清时期

大明宫丹凤门明朝,再次恢复汉人对陕西地区的主权。陕西地区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来。

崇祯十六年(年),李自成攻入西安后,曾改西安为长安,建立大顺政权。

清朝,康熙皇帝于年将平凉、庆阳、临洮、巩昌、四府划出,从陕西省分置甘肃省(含宁夏),属于内地十八行省。[4]

近现代

民国三年(年)6月,陕西全省的区划调整为关中道、汉中道和榆林道三道,并一直延续到1年。[5]

民国十七年(年),废道。[6]

民国二十四年(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陕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中心,中共中央所在地。[4]

民国二十四年(年)后,陕西省在县以上设置了10个行政督察区。[7]

民国二十五年(1年)12月,陕西发生西安事变[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陕西形成。[9]

年1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成立。[4]

年3月12日,西安改为中央直辖市。

年6月,改西安为省辖市,并入陕西。[10]

年,四川省通江县碑坝区划归陕西省南郑县。

年,四川省旺苍县三道乡划归陕西省。

年,撤销咸阳地区,咸阳市改为省辖市,高陵、周至、户县划归西安市。

1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杨陵区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示范区管委会为省政府直属派出机构,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以及地级行政管理权限,杨凌示范区管辖县级杨陵区。

年1月,国务院批复陕西设立西咸新区。西咸新区是中国第七个国家级新区,面积平方千米。[11]

年1月,西安代管陕西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部分区域12.6平方千米由咸阳管辖。[12]4月,西咸新区正式托管咸阳15个乡镇街道。[13][14]

年2月,国务院批复《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建设陕西西安为国家中心城市。[15][16]

年2月,国务院批复《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榆林跨区域协同共发展。[17][18][19]

年5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彬县,设立县级彬州市。彬州市由省直辖,咸阳市代管。[20]

3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年3月12日,西安改为中央直辖市。

年6月,改西安为省辖市,并入陕西。

年,四川省通江县碑坝区划归陕西省南郑县。

年,四川省旺苍县三道乡划归陕西省。

年,撤销咸阳地区,咸阳市改为省辖市,高陵、周至、户县划归西安市。

1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杨陵区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示范区管辖县级杨陵区。

年1月,国务院批复陕西设立西咸新区。

年1月,西安代管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部分区域12.6平方千米由咸阳管辖。4月,西咸新区正式托管咸阳15个乡镇街道。

年2月,国务院批复《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建设西安为国家中心城市。

年2月,国务院批复《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榆林跨区域协同共发展。

年5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彬县,设立县级彬州市。

区划现状

截至年4月,陕西省下辖10个地级市,个县级行政区,包括5个县级市。[21]

西安西安古称长安,与雅典、开罗、罗马并称世界四大古都,是古丝绸之路起点,是世界上文化内涵最丰富、文化遗存迭压最厚重、古代城池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多年文明史、多年建城史和多年建都史,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称。西安下辖11个区: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灞桥区、未央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高陵区、鄠邑区,2个县:蓝田县、周至县,总面积平方千米。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是国家明确建设的3个国际化大都市之一、全国第9个国家中心城市。[22][23]宝鸡市宝鸡古称陈仓、雍城,誉称“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也是周秦文化发祥之地、青铜器之乡、民间工艺美术之乡。是关中平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24]。宝鸡市辖3个市辖区、9个县:渭滨区、金台区、陈仓区、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千阳县、麟游县、凤县、太白县。[23]咸阳市咸阳市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有着2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咸阳市辖3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9个县:秦都区、杨陵区、渭城区、兴平市、三原县、泾阳县、乾县、礼泉县、永寿县、彬州市、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武功县。总面积.4平方千米。[23][25]铜川市铜川市位于陕西省中部,关中盆地和陕北高原的交接地带,总面积3平方千米。是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傅嘏,西晋哲学家、文学家傅玄,唐代史学家令狐德棻、医学家孙思邈、大书法家柳公权,北宋著名书画家范宽的故里。耀州窑博物馆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一座古陶瓷遗址专题博物馆[26]。铜川市辖3个市辖区、1个县:王益区、印台区、耀州区、宜君县。[23]渭南市渭南市地处关中平原东部,总面积平方千米,是字圣仓颉、酒圣杜康、隶书鼻祖程邈和史圣司马迁的故里。地处中国版图几何中心,“北京时间”从这里的国家授时中心发出,是中国航天测控事业发祥地,神舟系列飞船在这里得到全程遥测[27]。渭南市辖2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2个省辖市:临渭区、华州区、潼关县、大荔县、合阳县、澄城县、蒲城县、白水县、富平县、韩城市、华阴市。[23]延安市延安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总面积3.7万平方千米[28]。是天下第一陵——中华民族始祖黄帝陵寝黄帝陵所在地[29][30],是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1][32]。延安市辖2个市辖区、11个县:宝塔区、安塞区、延长县、延川县、子长县、志丹县、吴起县、甘泉县、富县、洛川县、宜川县、黄龙县、黄陵县。[23]榆林市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总面积平方千米,素有“九边重镇”之称,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3]。榆林市辖2个市辖区、10个县:榆阳区、横山区、神木市、府谷县、靖边县、定边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23]汉中市汉中因汉水而得名,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总面积2.7万平方千米。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故里。[34]汉中市辖2个市辖区、9个县:汉台区、南郑区、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勉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23]安康市安康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水横贯东西,总面积平方千米。安康市辖1个市辖区、9个县:汉滨区、汉阴县、石泉县、宁陕县、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镇坪县、旬阳县、白河县。[23]商洛市商洛市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与鄂豫两省交界,总面积平方千米。历史上是西北通往东南的交通要道,兼容秦雄楚秀,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故里[35]。商洛市辖1个市辖区、6个县: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23]4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陕西省位于中国中部黄河中游地区,南部兼跨长江支流汉江流域和嘉陵江上游的秦巴山地区。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毗连,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相邻,南以米仓山、大巴山主脊与四川省接界,东南与湖北省、河南省接壤。总面积平方千米。

陕西辖境南北跨纬度7°54′,最大直线距离千米。省境最北端在府谷县刘家坡北面,地理纬度为北纬39°35′;省境最南端为镇坪县南缘的杉树坪,地理纬度为北纬31°41′。东西跨经度5°46′,最大直线距离约千米,平均宽度约千米。省境最东端为府谷县黄甫乡段家寨以东黄河主航道中心线,地理经度为东经°15′;省境最西端为宁强县青木川乡坟林坝西侧,地理经度为东经°29′。[36]

地形地貌

地势特征

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区。

地貌类型

按照地貌类型划分指标,将陕西省划分为风沙过渡区、黄土高原区、关中平原区、秦岭山地区、汉江盆地区和大巴山地区六个地貌类型区域。

陕西省各地貌类型面积中,黄土高原区面积最大,占40%,汉江盆地区面积最小,占5%;各地貌类型区域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秦岭山地区,为米,平均海拔最低的是关中平原区,为米。[37]

海拔坡度

华山(11)陕西省海拔段主要分布在米到米之间,面积约占全省的90%。陕西省平均海拔米;各地市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宝鸡市,为米,平均海拔最低的是渭南市,为米。

坡度计算格网单元为25米×25米。计算成果表明,陕西省25°以上坡度段面积最大,占全省38%;3°—8°坡度段面积最小,占8%。陕西省平均坡度为19.9°;各地市平均坡度最大的是安康市,为28.4°,平均坡度最小的是渭南市,为9.3°。

主要山脉

太白山海拔高度3.2米,化龙山米,首阳山米,终南山米,华山.9米,白于山米,巴山1—米,子午岭1—.3米。

气候

境内气候差异很大,由北向南渐次过度为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年平均降水量.9毫米,年平均气温13.0℃,无霜期天左右。

壶口瀑布陕西省地跨北温带和亚热带,整体属大陆季风性气候,由于南北延伸很长,达到千米以上,所跨纬度多,从而引起境内南北间气候的明显差异。长城沿线以北为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陕北其余地区和关中平原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陕南盆地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山地大部为暖温带湿润气候。

陕西温度的分布,基本上是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各地的年平均气温在7~16℃。其中陕北7~12℃;关中12~14℃;陕南的浅山河谷为全省最暖地区,多在14~16℃。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陕北-10~-4℃,关中-3~1℃,陕南0~3℃。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陕北21~25℃,关中23~27℃,陕南24~27.5℃。春、秋温度升降快,夏季南北温差小,冬季南北温差大。

年降水量的分布是南多北少,由南向北递减,受山地地形影响比较显著。春季少于秋季,春季降水量占全年的13%—24%。冬季降水稀少,只占全年的1%—4%。暴雨始于4月,于11月结束,主要集中在7—8月。关中、陕南春季第一场.0毫米的降水过程一般出现在4月上旬末到中旬。初夏汛雨出现在6月下旬后期到7月上旬前期,此期间,暴雨相对集中,关中、陕南地区出现洪涝灾害较多。[38]

水文

陕西省黄河流域内主要河流有二级河流渭河,三级河流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长江流域内主要河流有二级河流汉江、嘉陵江,三级河流丹江、旬河、牧马河。汉江平方千米,无定河流域面积平方千米,河长.2千米,延河平方千米,长.3千米,泾河平方千米,长.1千米,渭河平方千米,长千米,北洛河平方千米,长.3千米,嘉陵江平方千米,长千米,长千米,丹江平方千米,长千米。

5自然资源

编辑

水能资源

陕西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水能资源丰富。全省水能资源理论总储藏量为.46万千瓦,可开发装机为.66万千瓦,其中小水电为.33万千瓦。主要河流水力资源情况如下:黄河流域在陕西境内流域面积平方千米,主要河流44条,理论蕴藏量为万千瓦,可开发装机为万千瓦,其中小水电52万千瓦。长江流域在陕境内主要有嘉陵江、汉江、丹江3条河流的上游段,集水面积平方千米,主要支流78条,水力理论蕴藏量为.09万千瓦,可开发装机.60万千瓦。其中小水电为.88万千瓦。

植物资源

陕西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性突出,秦岭巴山素有“生物基因库”之称,其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基因的多样性,在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有种子植物种,占全国种子植物总种数的12%;药用植物近种,天麻,杜仲、苦杏仁、甘草等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红枣、核桃、桐油是传统的出口产品,中华猕猴桃、沙棘、绞股蓝、富硒茶等资源具有开发价值。渭北是中国主要的优质绿色苹果出产地,陕西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中国第一。

动物资源

陕西境内分布着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役肉兼用的秦川牛和小型驴改良的重要父本驴种关中驴闻名,良种奶山羊量居中国之首。

土地资源

根据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统计,陕西省土地调查面积为.24万公顷,其中,国有土地.17万公顷,集体所有土地.07万公顷。主要地类面积为:耕地.95万公顷,园地81.83万公顷,林地7.19万公顷,草地.10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81.05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5.90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0.80万公顷,其它土地33.42万公顷。[39]

矿产资源

陕西省矿产资源分布具明显区域特色,陕北地区以优质煤、石油、天然气、盐类、粘土类矿产为主;关中及相邻地区以煤、建材矿产、地热、矿泉水为主;陕南秦巴山区以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和各类非金属矿产为主。截至年底,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种(含亚矿种),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93种,已列入陕西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有87种,矿区处(未含共伴生矿区、地热和矿泉水矿区),除未划定规模的14处矿区外,其余处矿区中,大型处,中型处,小型处,中小型矿区占整个矿区数的80.03%。

陕西省保有资源储量列全国前十位的矿产达64种。其中天然气、盐矿、制碱用灰岩等列第一位;钒矿、电石用灰岩等列第二位;金红石、钼、汞、稀土、石棉、高岭土、水泥用灰岩、玻璃用石英岩、蛭石等列第三位;煤、岩金等列第四位。

陕西省列入矿产资源储量表的保有资源储量潜在价值居全国第一位,约占全国矿产资源潜在价值总值的三分之一。

天然气、煤、岩盐、水泥用灰岩、钼、钒、钛等资源储量丰富,确立了陕西省为全国矿产资源大省的地位,同时也使陕西省成为全国重要能源化工基地之一。

陕西省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是:矿产种类多,资源总量丰富,潜在价值巨大,能源矿产具突出优势;但一些矿种勘查程度低,可供开采的储量少,暂难开发利用的资源量多。

盐矿、钼矿、钒矿、水泥用灰岩、煤、石油及天然气等矿产在全国矿产资源中占据重要位置;而关系国计民生的部分重要矿产如富铁、铬、铜、铝、富磷、钾盐等短缺。

金属矿产中大矿少,小矿多,富矿少,贫矿多,单一矿床少,共伴生矿床多。煤与金属矿产中共伴生矿产丰富,多数可综合回收利用。[40]









































怎么预防白癜风
怎么治疗皮肤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wuzx.com/cwxgr/56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