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和县历代名人
南和县自西汉建制,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其古城建筑,东西长,南北窄,颇象一顶封建时代朝官的“纱帽”。北城墙中间,有一外凸部分,形似纱帽壳篓;由北向东西方向延伸的部分向里收缩,状若两个纱帽翅。如此建城原寓有“重臣名宦”摇篮之意。民间老百姓称南和县城为纱帽城,南和县有句民谚说:“任县城墙掉个砖,南和城里出个官”。在这古老之城,文臣武将,层出不穷,确有一度朝官之盛。尤其明代更为突出,民间传说明代京城十二个八抬大轿,南和县占了八个。当然有夸张的嫌疑,不过流传至今的《朝官谣》却是历史的真实写照:两李二白一都堂,宾亨泰铨宋丞相,三思有个武状元,瓦固出了妙庄王。在南和这片热土上,曾孕育出各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有为国家和民族的生存拼搏疆场英勇献身的忠良英雄,有为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事业发展呕心沥血、倾尽毕生精力的清官贤相。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稽可查的就有:丞相2人,尚书7人(敕封诰赠尚书3人),状元1人,进士18人,举人人,正三品以上官员12人。
古代名人1、[宋璟](年——年),唐邢州南和宋台村人,进士,历官监察御史、天官员外郎、凤阁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黄门侍郎、刺史、御史大夫、都督、刑部尚书、吏部尚书、门下省侍中,晋尚书右丞相,封广平郡开国公,赠太尉,谥文贞公。宋璟为唐代四大贤相之一,先后历经高宗、武周、中宗、睿宗、玄宗五帝,为官清正廉明,忠于职守,为中兴大唐和实现“开元盛世”建立了丰功伟绩家。2、[朱正色](年——年),字应明,号和阳,明顺德府南和县朱营村人。明万历甲戌科进士,历官县令、兵部员外郎、兵备佥事、兵备副使、巡抚、右副都御史,官阶正二品。他自幼家贫,聪慧好学,学业速成,在任期间,为官清正廉洁,注重革除弊制,减免赋税,放宽禁令,平反冤狱,免除杂役,兴办学校,遵守礼制,并带兵平定西北边境叛乱,在宁夏治理黄河、引黄河之水灌溉农田,被当地人民奉为万家生佛予以祭祀。后辞官回家奉养父亲,并在家乡设馆教书,颇受尊崇。在南和县城有御赐“平定边疆牌坊”,为其父敕建“天恩覃敷坊”、为其子敕建“金吾世胄坊”以彰显其功勋。3、[张宾](?——年),字孟孙,东晋后赵赵郡南和张相人(乾隆十四年《南和县志》)。授官右侯长史、大执法,封濮阳侯,赠散骑常侍,右光禄大夫。他自幼好学,博涉经史,少有大志,兵法娴熟。先为中丘王帐下都督,后辅助石勒创业,为建立后赵王国创下了卓著功勋。据《晋书》记载,张宾受封后,位居僚首,宠冠当朝。尽管地位显赫,但为官清廉,谦虚谨慎,任人唯贤,礼贤下士。深受皇帝和群臣的尊重。他死后,朝廷追封为“散骑常侍,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配享丞相同等待遇。墓葬于南和县张相村东。4、[李若珪](年——年),字昭华,号载心,明顺德府南和县圪塔头村人。万历甲辰科(年)进士,历官行人司行人户科给事中兵科给事中太仆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右佥都御史、巡抚、刑部侍郎、刑部尚书,官阶正二品5、[王世清](年——年),清顺德府南和县三思乡西南部人,咸丰丙辰科(年)武状元,历官福建全州游击、同安营参将,官阶正三品。6、[马铨](——),字秉衡,明顺德府南和县路庄村人。成化乙未科(年)进士,历官户科给事中、右参议、右参政、右布政使、左布政使,官阶从二品7、[白储玿](?——年),字栗仲,号华池,明顺德府南和县东三召村人。万历甲辰科(年)进士,历官推官(负责勘查刑狱)、礼部主事、礼部郎中、考功郎中、太常寺正卿、宁夏巡抚、仓场侍郎等,官阶正二品8、[李起元]明顺德府南和冀屯村人。万历丙戌科(年)进士,历官知县、户部主事、河南布政使,户部尚书,官阶正二品。卒赠太子太傅。9、[侯泰](?——年),字顺怀,明顺德府南和县城人。府学贡生,历官礼部员外郎、刑部左侍郎、刑部尚书,官阶正二品。10、[马亨](年——年),字大用,元朝邢州南和马庄村人。历官署员、转运司知事、副使、京兆榷课所长官、规措军储转运使、左右司郎中、廉访都运使、工部侍郎、嘉议大夫、左三部尚书、户部尚书,官阶正二品。11、[傅德玄],金代南和人,学问广博,知行清高,少举进士第,不乐归隐,是当时知名的隐士。12、[小山宗书](-),字小山,号大章,法名宗书,少林寺第二十四代主持。13、[高塘](-),字镇澧,号梅亭,南和县河郭乡孔村人,祁县知县。14、[胡鹏举](-),南和县大林村人,武进士,钦点御前侍卫,官至游击将军,抗法英雄。15、[宋元抚]唐代南和人,官至卫州司户,赠户部尚书。16、[柴真]元代南和人,晋宁诸州学正,善启迪,多咋就,楷书、篆书独步当世。
17、[柴登]元代南和人,著名隐士,学优德樊,真草篆隶皆擅长,有愤世之心,不求仕途,隐逸终身,有古独行之风。
明代南和出的官儿
南和县城为纱帽城,民谚说:“任县城墙掉个砖,南和城里出个官”。民间传说明代京城十二个八抬大轿的官,南和县占了八个,明清规定官员所乘的轿子,凡是三品以上的京官,出京城乘“八人抬”;这句话。那么明代的南和到底出了几个官,我们不妨来数一数。
1、[朱正色]字应明,号和阳,明顺德府南和县朱营村人。明万历甲戌科进士,历官县令、兵部员外郎、兵备佥事、兵备副使、巡抚、右副都御史,官阶正二品。
2、[李若珪]字昭华,号载心,明顺德府南和县圪塔头村人。万历甲辰科(年)进士,历官大理寺少卿右佥都御史、巡抚、刑部侍郎、刑部尚书,官阶正二品3、[马铨],字秉衡,明顺德府南和县路庄村人。成化乙未科(年)进士,历官户科给事中、右参议、右参政、右布政使、左布政使,官阶从二品4、[白储玿],字栗仲,号华池,明顺德府南和县东三召村人。万历甲辰科(年)进士,历官礼部主事、礼部郎中、考功郎中、太常寺正卿、宁夏巡抚、仓场侍郎等,官阶正二品。
5、[李起元]明顺德府南和冀屯村人。万历丙戌科(年)进士,历官知县、户部主事、河南布政使,户部尚书,官阶正二品。卒赠太子太傅。6、[侯泰]字顺怀,明顺德府南和县城人。府学贡生,历官礼部员外郎、刑部左侍郎、刑部尚书,官阶正二品。
7、[小山宗书](-),字小山,号大章,法名宗书,少林寺第二十四代主持。
8、[井田]明代南和人,字九畴。官至户兵礼三科给事中,官阶正四品。9、[李庸]明代南和人,官至监察御史。
10、[宋宁]明代南和人,官至监察御史,学问渊博,弹劾不避权贵。11、[张凤翼]明代南和人,官至青州府教授,江南十二才子之一。
12、[张琛]明代南和人,官至监察御史,提督南直隶学正,无愧古名臣之风。
13、[张大道]明代南和人,官至太原府通判、沁州知州,秉公守正,听断惟明。
14、[王尚质]明代南和人,官至汉中府通判、宁海州知州、巩昌府同知。15、[张应诰]明代南和人,官至江西广信府知府。
16、[周交泰]明代南和人,官至濮州知州。
17、[白抱一]明代南和人,官至御史。
18、[杨继芳]明代南和人,官至江南和州知州、浙江X州府同知。
19、[张橓]明代南和人,国子监助教。
20、[井源]明代南和井家庄人,字永清,官至驸马都尉,尚嘉兴公主,追封为巨鹿侯。
21、[左开源]明代南和人,官至辽东千总。
22、明代南和人,官至南阳府通判
23、明代南和人,官至东昌府知府,正三品。
24、明代南和人,官至遵义府知府。
25、明代南和人,官至府通判。
26、明代南和人,官至户部主事。
27、明代南和人,官至户部员外郎。
28、明代南和人,官至宁国府通判。
29、明代南和人,官至沂州道兵备副使。
30、明代南和人,官至光禄寺署丞。
31、明代南和人,庆阳府通判
32、明代南和人,官至高州府通判
33、明代南和人,官至山东益都县教谕、本县训导。
34、明代南和人,官至齐东训导、河津知县,广宗尚书崔恭是其门人。
35、明代南和人,仪真县丞。
36、明代南和人,官至长葛令,尊为梅月先生。
37、明代南和人,官至华州周判、清水县知县,为政一毫不染,诰赠右副都御使。
38、明代南和人,官至宁羌州州判。
39、明代南和人,官至经历甘肃、行太仆寺主薄。
40、明代南和人,官至清平县知县。
41、明代南和人,官至中城兵马司指挥、内府锦衣卫、府通判。
42、明代南和人,官至诸城县丞。
43、明代南和人,官至兰阳教谕诰赠临邑县知县,有陶渊明之风。
44、明代南和人,官至寿阳令、神木教谕,诰赠太常寺卿。
45、明代南和人,金华府知事。
46、明代南和人,官至庆远府经历。
47、明代南和人,昌邑知县。
48、明代南和人,李若珪之子,官至顺天府通判。
49、明代南和人,李起元后人,官至刑部郎中。
50、明代南和人,锦衣卫堂上指挥。
51、明代南和人,锦衣卫指挥佥事
52、明代南和人,百户指挥。
53、明代南和人,百户指挥。
54、明代南和人,朱正色之子,锦衣卫世系实授千户。
55、明代南和人,锦衣卫指挥佥事
56、明代南和人,井源之弟,锦衣卫世袭指挥佥事
57、明代南和人,封文林郎,官至广东琼州府知县
58、明代南和人,封文林郎,官至广东惠州府永安县知县。
59、明代南和人,封文林郎,官至山东济南府新泰县知县。
60、明代南和人,赠彰德府推官。
61、明代南和人,敕封陕西道监察御史。
62、明代南和人,诰封宁州知州。
63、明代南和人,诰赠太仆寺卿。
64、明代南和人,诰赠太仆寺卿。
65、明代南和人,敕封广灵县知县。
66、明代南和人,敕封兵部司务。
67、明代南和人,敕封长武县知县
68、明代南和人,诰赠武冈州知州
69、明代南和人,敕封汉中府通判。
70、明代南和人,敕封中城兵马司副指挥
71、明代南和人,诰赠太子太傅户部尚书。
72、明代南和人,诰赠太子太傅户部尚书。
73、明代南和人,敕封登仕郎。
74、明代南和人,敕封东城兵马司副指挥
75、明代南和人,敕封户部给事中
76、明代南和人呢,官至安边堡守备
77、明代南和人,官至纳级指挥佥事
78、明代南和人,官至山东武定州守备
79、明代南和人,官至都司
80、明代南和人,官至南阳府都司
81、明代南和人,左安门千总
82、明代南和人,榆林卫游击。
83、明代南和人,进士,官至州守备
84、明代南和人,官至辽阳卫千总
85、明代南和人,山西偏关守备
86、明代南和人,马一夔胞弟,官至守备
87、明代南和人,嘉靖武进士,官至临清州镇抚。
88、明代南和人,官至扬州府通判
89、明代南和人,光禄寺署丞
90、明代南和人,官至太仆寺卿
91、明代南和人,官至兵马司副指挥
92、明代南和人,官至布政司经历
93、明代南和人,陕西后卫经历
94、明代南和人,纳级兵马司指挥
95、明代南和人,官至北城兵马司指挥
96、明代南和人,官至州判
97、明代南和人,官至州判
98、明代南和人,官至知县
99、明代南和人,官至通判
、明代南和人,官至州判
、明代南和人,平凉府同知
、明代南和人,揭阳县知县
、司哲】明代南和人,灵璧县知县
、明代南和人,河南汝宁府通判
、明代南和人,太原府同知,正五品。
、明代南和人,嘉祥县知县
、明代南和人,岳阳县知县
、明代南和人,河津县知县
、明代南和人,灵台县知县
、明代南和人,宜山县知县
、明代南和人,太原府同知,进阶正四品。
、明代南和人,知县
、明代南和人,官至高州通判
、明代南和人,官至知县
、明代南和人,官至赵城县知县
、明代南和人,广陵知县
、明代南和人,解州州同
、明代南和人,知县
、明代南和人,知县
、王凤】明代南和人,甘泉县知县
、刘迪】明代南和人,官至知县
、明代南和人,官至仙游县知县
、张实】明代南和人,官至知县
、明代南和人,官至利津县知县
、明代南和人,官至知县
、明代南和人,扬州府通判,正五品
、明代南和人,西华县知县
、明代南和人,锦衣卫经历
、明代南和人,宜兴县知县
、明代南和人,广灵县知县
、明代南和人,知县
、明代南和人,会宁知县
、明代南和人,平陆县知县
、明代南和人,高密知县
、吕寿】明代南和人,官至齐东知县
、明代南和人,官至知县
要说南和也真出官,大官小官一大堆,明代七品以上官员少说也在一百多个以上,不愧纱帽城的美称。
近代名人1、[白寿章](-),名锡庚,字寿章。南和县左村人。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北分会会员、邢台市人大代表、邢台市政协常委。是我国书画界公认的现代著名书画家。2、[祝元昆]男,京剧老生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河北省南和县人3、[侯宗宾]年01月生,河北南和人。历任陕西省省长、河南省委书记。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副书记。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4、[王宝强]南和县人,中国内地著名男演员,80后拥有最高荣誉的国际影帝得主。16岁时主演独立电影《盲井》获金马奖最佳新人奖及法国、泰国电影节影帝奖。之后参演多部影视剧,凭《士兵突击》获得双料金鹰奖,以其接地气的形象深受观众喜爱。年王宝强携新作《Hello!树先生》荣获俄罗斯、美国纽约、意大利电影节影帝奖及亚太电影大奖,成为大陆80后男演员的领军人物第一人。与徐峥继《人在囧途》再度合作的《泰囧》创华语电影票房最高纪录。5、[王同辰](-),南和人,著名书画家。6、[肖平安]南和县西内人,当代书画家,邢台学院教授。7、[翟润书]南和县人,汉族,生于年。早年就读于邢台师范学校曾先后供职于冀南画报社、河北画报社、河北日报社、河北省新闻出版局等单位,任编辑、记者,副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擅长书法,兼擅绘画。年,作为第一代全国书协会员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暨中国书协成立大会”;是河北省书法(美术)家协会的主要发起人和筹组人之一。年获首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政府大奖)。8、[薛国章]南和县人,年出生,著名教育家、书法家,被本省誉为“教育泰斗”。从教40余载,桃李满天下,曾任无锡艺专客座教授,中国炎黄文化出版社特邀编审;现任河北高山书院院长,冀鲁豫文联高级顾问兼副主席,汴京自修大学副校长兼书法系教授。9、[师运德]南和县人,自号曲直,艺名子羽、九方斋主人。生于一九四五年,就职于邢台市百花影院。中国书协河北分会会员;河北省篆刻研究会会员;邢台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邢台百泉印社副社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书画师等。
来源:南和本地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