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闺女,行!”
——记泾阳县交通局驻兴隆镇崔黄村第一书记岳晓娜
北仲山位于泾阳西北,这里地处渭北旱腰带地区,水深土厚,千百年来因为自然条件的限制,人们难以过上富裕的生活。地处北仲山山脚的崔黄村就是这样一个村庄。
年夏天,泾阳县交通局农村公路管理站干部岳晓娜主动请缨,来到崔黄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多的时间里,她狠下“绣花”功夫,一件一件办实事、办好事,得到了群众的信任。
主动请缨山村来了个“花木兰”
崔黄村辖7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村,人口人,这里一年四季干旱少雨,村民大多靠天吃饭。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泾阳县下派了一批干部,作为第一书记带领群众脱贫。年夏天,崔黄村群众听说县交通局给他们派的第一书记来了,大伙急忙去看。“一个女娃能干啥?”见到他们的第一书记后,有人失望地叹气。
群众眼里的“女娃”叫岳晓娜,是泾阳县交通局干部,年出生,泾阳县王桥镇岳家坡村人。听说单位要派一名干部到崔黄村帮助脱贫,岳晓娜主动要求下去。在脱贫干部中,岳晓娜是为数不多的女书记之一。她主动请缨的事传开后,同事们戏称她是“花木兰”。
当年7月,放弃了在城里舒适的工作,岳晓娜来到了山沟里的崔黄村。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眼前看到的还是让晓娜吃了一惊。村里基础设施差,村道交通不便,贫困群众致富无门,生活水平低。外村的闺女没人愿意嫁到这个村。
群众对这个瘦弱的女干部也将信将疑。在逐户走访调查中,一个村民指着年久失修、破烂不堪的村路,对岳晓娜说:“晓娜,你是公路局的,给咱啥时候先把路修好呢?!”
岳晓娜被将了一军!“没有真刀真枪地实干,村民怎么能信服?”
她立即赶回单位,找领导汇报情况,在县交通局的大力支持下,争取资金20多万元,修成了三条村道。年,岳晓娜又积极联系县交通局,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道路问题入手,投入资金整修崔西组、上蒙组、下蒙组的道路,一举解决了困扰村里多年的交通难题。
斗智斗勇把“懒汉”引上致富路
在调查走访中,岳晓娜发现,有些贫困户的穷表现在经济上,而根子却在心上,他们缺乏脱贫致富的勇气和勤劳实干的行动。“还有住地窑的,大家都很‘安逸’!”
王奇就是其中的一个。
快40岁的王奇,父亲患有脑梗,母亲也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4口人的生活就靠弟弟一人在外打工,家里穷,两兄弟都没有成家。
岳晓娜多次找王奇谈心,王奇却像个闷葫芦。怎样才能叫他振作起来呢?她想出了一个“激将法”,一天,她对王奇说:“你要劳动才能成家立业。再说,将来谁给你兄弟说个媳妇,人家来一看,不但要养活父母,还要养活他哥!要是误了弟弟的婚事,你多没有面子!”王奇动心了,却给岳晓娜提条件:“你能给我办个贷款不?我想养牛。”
岳晓娜怕他懒散惯了,受不了辛苦,半途而废,就对王奇说:“你先养个牛,让我看你会养不!”几天后王奇自己筹钱买了头牛牵回家,从此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忙着伺候牛,把牛身上用刷子刷得干干净净。岳晓娜观察了一段时间,觉得有门儿,就给王奇争取了产业帮扶资金,4个月后,王奇又买了两头牛养起来。秋去冬来,王奇养的一头牛今年春节前就可以出槽了。
贴心办实事做群众的“小棉袄”
偏僻的崔黄村并不缺少勤劳的双手,缺的是市场信息。村民作务葡萄,岳晓娜就经常托关系给联系销售。黄述民是村里的葡萄种植大户,去年葡萄难卖,好不容易来了客商,恰逢黄述民外出,等他回来,客商走了。此时,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晓娜,后经岳晓娜联系,帮他卖掉了葡萄。
村民蒙小森,父母年迈,兄长小康身体不好,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小森。小森常年远在广东打工,照顾不上家。岳晓娜了解到小森家的情况后,多方联系,给小森在路政大队找了份工作,离家近,挣的钱不比外出打工少。
年,岳晓娜团结村“两委”会,拧成一股劲,为村里修了水泥路和花池,墙面画上了移风易俗的农民画,崔黄村村貌焕然一新。随后又对村党员活动阵地进行了改造,配置了电脑、打印机、电视等设备,为村上重新制定村规民约,倡导红白喜事简办的风气。
岳晓娜的到来,给崔黄村带来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群众看在眼里,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这个闺女,行。!”(程科苗维记者陈竹凤)
驻村帮扶结硕果
——市林业局帮扶长武县洪家镇司家河村小记
长武县洪家镇司家河村地处陕甘交界处,属河滩半山区。过去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加之思路打不开,造成这里发展滞后。而眼下,这里旧貌换新颜:道路硬化,花红树绿,荒山变绿岭,绿岭成“金山”,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致富。
负责结对帮扶的市林业局通过入户调查、了解群众需求,围绕“抓设施建设、抓富民产业、抓技术培训”工作思路,多措并举补短板,截至年1月,司家河村经济林、特色养殖等产业快速崛起,驻村帮扶工作结下累累硕果。
瞄准短板强基础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司家河村由司家河、柳树沟、汤渠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共7个村民小组户。经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属典型贫困村。市林业局工作队进村后,逐户走访、发放调查问卷,及时听取民声,并与村“两委”班子、村民代表商谈,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
其间,针对司家河村进出村路没有硬化,坑多弯急,村民出行和农产品外运不便,市林业局协调万元,硬化主干道、上山路5.2公里,铺设上塬砂石路1.8公里,还在主干道安装太阳能路灯,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同时,把该村纳入省级“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示范项目,投资余万元,对校园、广场、道路绿化,荒山造林余亩,栽植樱花、中槐、刺柏、油松等苗木9.5万株。新建村民活动广场,增设运动器材。其次,争取水利部门支持,新打1眼机井,解决饮水难和水质安全问题。
持培育新产业 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产业是脱贫之基、致富之源。市林业局选准项目,先后投入24.5万元,统一规划,统一栽植核桃亩;根据群众需求和市场行情,选购“凤椒”花椒苗4万株,无偿发放群众,目前,栽植面积达到亩以上。司家河村初步形成了核桃、花椒、苹果经济林果业发展格局。
为开拓群众增收渠道,市林业局扶持有发展意愿的大户建设㎡标准鸡舍,牵头成立林下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投资60万元,引导贫困户发展“红玉”肉杂鸡养殖。目前,已为入社贫困户累计无偿发放幼鸡苗1.94万只、饲料1.94万公斤,户均扶持资金元以上。现在,司家河村肉鸡养殖产业初具规模,吸引甘肃、宁夏、四川等外地客商上门收购,养鸡户户均增收超元。
此外,驻村工作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又出资扶持10户群众发展了养蜂业,收入可观。
扶志扶智也献技 确保产业持续增效
帮扶以来,市林业局先后选派3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到村上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长,不断加强帮扶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帮助“两委”班子健全组织体系,着力提升村级组织的致富带动能力,为村级组织输入新鲜血液,增强了引领发展的能力。
去年以来,市林业局多次聘请省林业厅、西农大、杨凌职院、县畜牧站的专家和技术骨干,进村举办经济林丰产栽培、肉鸡养殖等技术培训。工作队还定期邀请专家、能人,逐户巡回,指导、普及抚育管护和科学喂养、疾病防控等种养知识,帮助群众掌握核桃、花椒等经济林管理作务和肉鸡、蜜蜂养殖技术。目前,司家河村各项产业发展良好,贫困群众正稳步脱贫。(记者吕聪)
长武万余名贫困户领“年终奖”
“自从有了‘公益中国’精准扶贫平台,家里的苹果一斤能多卖1块钱。”长武县洪家镇孔头村村民申俊超说,不光收入高了,临近年底,平台还给我们分红。
申俊超介绍:“苹果是通过合作社在平台上销售,合作社根据利润的10%进行分红,平时在合作社还有一些务工收入。去年,合作社分红0元,再加上苹果收入,日子好多了。”
收入上去了,临近年底,申俊超还领到了“年终奖”。1月11日,洪家镇为全镇户贫困户发放分红资金共计.7元。同时,枣园镇、相公镇等其他镇也陆续为贫困户发放分红资金,全县为户贫困户发放分红资金万元。
据了解,“公益中国”精准扶贫互联网平台是中国银行在贫困县开展的公益性扶贫工作,该平台的零售消费端是中行系统全部员工,供货端为北四县建档立卡的全部贫困户生产的可供网上销售的苹果、核桃等水果,土鸡蛋、蜂蜜等农副产品,豆类谷物等五谷杂粮,刺绣剪纸等手工艺品。
长武县商务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平台项目正式启动后,在全县电子商务企业、果业企业、农业企业中遴选28家运营能力强,带动能力好,销售业绩优的助理企业(助理人),与贫困户签订助理协议,共签约贫困户户人。助理企业通过雇贫困户务工、代卖(或购买)贫困户农特产品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截至去年11月份,平台通过线上交易和集采实现销售0余万元,积累公益金万元。
近年来,长武县始终坚持把电商扶贫作为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突破口,多措并举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致富增收,而“公益中国”精准扶贫互联网平台极大提升农副产品的品牌化、商品化水平,为发展电子商务产业提供难得的机遇和典范。
截至目前,该县新增电子商务企业12家,全县电商企业44家、个体户25个,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余人,开设微店、网点个,实现网上交易余万元。快递物流企业实现快递单量.67万单,其中农产品上行单量.28万单。(记者刘军伟通讯员赵俊峰)
武功“三变”改革助推脱贫攻坚
近年来,武功县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坚持打赢脱贫攻坚战,以“三变”改革为契机,“壮大集体经济、做强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制度法规为保障,强化措施,以“三变+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三变+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的扶贫产业转型模式等,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三变”改革工作初见成效。
机制先行,措施有力。该县先后下发实施意见、任务分工和考核办法及资料归档等文件,县相关部门积极行动,配套出台关于“三变”改革相关政策、制度和管理办法。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实用性和指导性,对加快“三变”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示范带动,培育典型。该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定4个县级“三变”改革示范点,县财政为每个示范点提供10万元的启动资金。特别是武功镇陕西绿益隆农林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武功镇上坡村、桥东村、羊圈村、代家社区麻西村,积极探索“三变+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采用土地、资金、基础设施等入股基地,盘活资源以贫困户优先入股,不论地域、资金多少、优先分红、做优先担保赔付,87户贫困户的40万元产业民展资金参与入股,年分红3.6万元;46户贫困户的万元小额贷款资金参与入股,年分红16.2万元,优先股贫困户年户均分红元。在土地入股中发放土地股金票万元,年度分土地股效益红利72万元,户均分效益红99元;资金入股的户农户入股资金万元,年度分红17.6万元,户均分红元。在集体入股中4个村集体资产折股分红收益达到70多万元。同时,该县代家社区合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村+贫困户”模式在产业单一、农民收入乏力、产业扶贫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抢抓政策机遇,整合资源要素,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引进“能人”资金技术,创办合胜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经营活动,目前已建成20多座食用菌大棚,吸纳8个行政村69户贫困户入股,户均增收元。陕西龙兴文化有限公司以“三变+旅游”,培育“农民股东”,村企联合、股份合作让美阳关历史文化景区成为旅游名镇开发的亮点,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阳关大道。贞元镇马凤台村采取“公司+村+贫困户模式”,示范点建设村覆盖贫困人口达30%以上,将“三变”改革工作和精准扶贫工作做到有机结合。
加大宣传,拓宽视野。积极组织全县各镇办(社区)、县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等,先后赴贵州六盘水、西安扈邑区、安康市平利县、三原县等地考察学习,组织有关部门分管领导、业务骨干赴礼泉学习培训,组织各镇办试点村负责人参加省市“三变”改革专题培训班,拓宽了干部视野。同时,全县围绕辖区内交通主干道两侧墙体立面,刷写“三变”改革宣传标语,悬挂“三变”宣传横幅;利用互联网手机
三原深入推进“三变改革”助推脱贫攻坚
去年以来,三原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多举措深入推进“三变改革”,助推脱贫攻坚。
成立“三变”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全县“三变”改革“”工作思路。1以瞄准变活资源资产、变大集体经济、变强主导产业、变富一方百姓为目标;2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脱贫攻坚两条主线;4探索形成“四抓四活四促进”工作模式。抓产业发展、抓示范引领、抓考核奖惩、抓保障投入;学活政策、盘活资产、激活主体、用活载体;促进农村工作的全推进、脱贫攻坚的全覆盖、产业优势的全融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全参与;6把“三变”改革工作与党建引领、精准扶贫、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电子商务、苗木花卉基地建设以及乡村治理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镇(办、中心)党委(党工委)书记是“三变”改革推进的“一线指挥员”,村居干部是“三变”改革推进的“终端显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把“三变”改革任务分解到年度、季度、月份,细化到镇(办、中心)、部门、项目,一项一项盯住、一项一项完成。同时,将推动“三变”改革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指标,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年度考核、评先选优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目前全县上报试点村32个,示范点14个,涉及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苗木花卉基地建设、电子商务、订单农业等多个领域。(赵琳敏)
本期编辑:李晶
精彩内容
你的社保卡拿到了吗?咸阳人注意啦,社保卡领取方法送上,快去领吧!(附正确使用指南)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
下月起,咸阳将全面启用社会保障卡!用之前一定要看这条消息!
,这个电话很重要!请您代表「咸阳」接一下
陕西籍在校孤儿大学生每人每月补助0元
收藏!年放假安排来啦
12月1日起,陕西省将开征水资源税,快来看看,你家的水费会涨吗?
咸阳:凝心聚力建设崇德向善城市
不忘初心|咸阳创文12年终圆梦,背后的故事你得知道!
咸阳诞生了首位全国道德模范!请为她疯狂打call!
古渡廊桥夜色美,快看看市民都怎么评论的……
刚刚,咸阳创文一下传来3个利好消息,好振奋!
咸阳日报
aoshe
咸阳新闻,第一资讯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