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贾平凹我对乡村文艺一直看好

安徽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g/151208/4739411.html
文│姚骏骊

一段过往一杯茶

12月7日,已经进入隆冬,适逢大雪节气,室外寒风料峭。按照事先预约,我如期见到了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先生。

贾平凹是陕西农村报社的老朋友。早在20世纪80年代,他早期的豆腐块作品就发表于本报。几十年来,贾平凹的地位和影响不断提升,但他对陕农报的情结和关爱却从未中断。

在本报的多次大型活动中,他都题过字。尤其是年陕农报60年报庆期间,他为本报编辑的《踏石留痕》《乡村记忆》《岁月年轮》三本丛书的出版作过悉心指导,并在拿到这套书时予以肯定、大加褒扬。在我报先后召开的“、陕西乡村文艺创作座谈会”上,他先后两次写《贺信》向大会表示祝贺,向全省乡村文艺工作者问好!可以这么说,陕农报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贾平凹的大力支持。

平凹先生与我是老朋友,断断续续交往已有18个年头了。年,我的第一本文集《跋涉者》,就是他题写的书名。多年来,我带人去他工作室的次数不少,无论题写书名、帮人求字、签名合影,他都不厌其烦、面带微笑、鼓励鞭策,体现了一位文学大师和文艺前辈应有的风度与情怀。

与今年7月下旬在“中国(西安)第29届图博会”相见相比,这次见到平凹,人有些发胖、头发更加稀少。但他的精神状况格外地好。一见到我,几乎是拉着我的手迎了进去。我们还未坐定,他就端着热乎乎大茶壶给我倒上。并说:“你一打电话说马上到,我就把水烧上了、茯茶煮好了。外头冷,赶快喝口热茶驱驱寒。”

贾平凹与本文作者在一起。

一阵签名一番话

茶还没喝几口,贾老师又在递烟。我说,应该我给您发。他说,把你的装上,到我这儿就抽我的。我与贾老师寒喧了一会便说明来意。

我说:“贾老师,我这次来,一是代表陕西农村报社向您问好,代表陕西乡村文艺创作联谊会对您表示感谢!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报工作和我个人成长的鼎力相助;二是我电话里给您汇报过几次,我出了本散文集《吹糠见米》,书里有咱们的合影,第75和79页分别有我写您的《贾平凹印象》和《贾平凹书法艺术之我见》两篇文章。今天送来了,请老师多批评多指正!顺便我也带来了几本您的书,请给我签名;三是带外地朋友来求您几幅字。”

“《陕西农村报》是陕西日报农村版,是陕西日报社最早的一张子报,论起来比我还小一岁。我从小在农村老家就读过,那种‘短’、‘土’、‘杂’的风格很适合农民,我认为是一张办得很好的报纸。后来读的陕农报少了,但近年来咱们一直在联系,报纸的发展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你们近几年举办的‘乡村文艺创作座谈会’很好,反响也很大。能连续召开四届,说明你们找准了方向,抓住了时代脉搏。今年又创办了乡村文联,实际上是为全省乡村作者和文学文艺爱好者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眼下国家正大力倡导文化自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等这里边可以做的文章很多,陕农报是一张老字号新闻媒体,文艺副刊坚持这么久,办出了特色,我对乡村文艺一直看好。希望你们把这个平台建设好、发挥好、利用好。”

贾平凹边说,边收下《吹糠见米》。又说;“书名有些味道,一看就能记住。书很厚,文章不少,质量真不错。”

我说:“老师过誉了,还得请您多指正。”他说:“你是老报人,文章最大的特点是真实、真感、真情。文笔很娴熟,叙事也质朴,到处见文采,已形成独家风格,祝贺你!”

接着,我掏出我带去的《秦腔》《带灯》《古炉》《极花》《平凹西行记》《大堂书录》等贾老师的著作请他签名。当他看到《大堂书录》时,说:“你咋还有这书?这是我最早的书法集子。”

我回答:“我也喜欢书法,所以平时注意收藏。您写的书,我基本上都有。”

“文人不放弃阅读,才会有大的气象。”贾老师深有感触地说道。

一气挥毫一份情

签完了名,贾老师又给我写了一段寄语。其中开头两句“奇骥出绝域,鹰隼本高翔。”令我深受鼓舞又受之有愧。

一楼的事一毕,贾老师让我们上二楼,他要为我的朋友现场挥毫。穿过古色古香、布满藏品的客厅沿楼梯上行,看得出贾老师的藏品一直在增加。我把事先准备好的书写内容纸条递给他。他瞟一眼,写一段,并纠正了“人”和“入”,使我感到贾老师的细心和严谨。印章换了个大的阴文章,盖在宣纸上格外清晰,一看就是位大家刻的。他又伸出右手食指,摁上指纹红印。贾老师说,这是防伪。我说,这个办法真好。

每写一幅,他就从左首木架上重新抽一张纸。我说:“贾老师您的字越写越老道了。”他说:“这纸好,昨天刚送来。今天我喝了几盅酒,在状态上,咱是老朋友,气氛也好。”

就这样,我们在贾老师写完字后轮流合影拍照。等字晾干后,他又把字折起来,装进书画袋。

突然我看见他书案旁的木板上的白纸上写着“,,30”一串阿拉伯数字。就问:“贾老师,这数字有啥说道没?”

“一位道士写的,说每天念念对身体好。”他说。

我好奇地又问“那您感觉有效果吗?”

“谁知道呢……”平凹笑道。

重新回到一楼,我和平凹聊了一会关于我写路遥、陈忠实、张贤亮、刘文西、曹谷溪等名家的话题,并重点交流了纪念路遥诞辰70周年的体会。他一一表示赞同。最后叮嘱我:把陕农报乡村文联一定要办好,必要时,省作协会给予你们支持的。

我坚信,贾平凹先生的这份“三农”情结是真挚的;文化大家的厚望是向好的。这份情结,历久弥新;这种厚望,饱含乡愁。

作者简介:

姚骏骊,陕西西咸新区人,资深媒体人、知名作家、青年文化学者,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楹联学会会员、西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新闻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渭华干部学院特聘教授、西安石油大学客座教授、大秦岭父亲山文化研究会创始人,供职于陕西日报社,任陕西日报秦岭诗社副会长。

已发表作品多万字,自年以来,著有《跋涉者》《吹糠见米》等6部文集。

年,被陕西省文联评为“二十世纪陕西文艺散文百家”。传略被录入《百年陕西文艺经典》。年,发表在《陕西日报》上的文章《走进路遥故里》,被清涧路遥纪念馆作为馆藏文物永久展出。

年9月、10月,作为海外文化交流大使,两次率队访问韩国。其中,10月28日,其书法作品“海纳百川”,在韩国平泽市举办的中韩传统服饰文化交流表演中获奖。年4月15日,率队出访新加坡、马来西亚,4月16日,在新?中服饰文化交流中和5月4日韩国仁川市文化交流中,书法作品分别获奖。

年1月,被陕西教育春晚授予感动陕西教育爱心公益“突出贡献书画家”称号。5月,当选陕西乡村文艺创作联谊会主席。10月,当选中国西部散文学会陕西分会副主席。

更多推荐

▲老陕咱谈|旧书胜老友

▲纪念路遥: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生命

▲文人有话丨牦牛很牛

▲姚骏骊丨咏秋二首

▲老陕咱谈|故乡的味道

▲老陕咱谈|夜观水坝

▲文人有话丨吃饭知味读书识趣

▲名家专栏|姚骏骊天凉好个秋

▲名家专栏|姚骏骊?深秋

▲观众回归剧场艺术拓展市场|观大型秦腔现代剧《春上五陵塬》有感

▲繁荣乡村文艺振兴乡土文学

▲老陕咱谈丨姚骏骊?心智说

▲名家专栏|姚骏骊?毛笔说

▲揣人文情怀烹文艺大餐丨写在陕西乡村文联长武采风基地成立之际

▲路遥: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老陕谝老陕▏渭北窑洞记忆

▲老陕谝老陕▏乾州辣椒

▲老陕看世界丨我心中的丝路——丹霞就是红色的山

▲老陕看世界丨我心中的丝路——赶往祁连看雪山

▲老陕看世界丨我心中的丝路——遗憾麦积山

▲老陕看世界▏我心中的丝路——收麦收草

▲老陕看世界▏我心中的丝路——舌尖上的一碗面

▲老陕看世界▏我心中的丝路——浩浩淼淼青海湖

▲我心中的丝路▏西域之魂嘉峪关

▲我心中的丝路▏塞外到处好风光

▲老陕谝老陕▏追思是一条河

▲老陕谝老陕▏走进矿区忆路遥

▲老陕故事▏路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

▲名家专栏|姚骏骊送站接站

▲名家专栏|阅读是一种机缘

▲接通大地脉深耕在本土——写在陕西乡村文联富平采风基地成立之际

▲老陕咱谈|姚骏骊说风雨

▲姚骏骊丨咏临潼诗三首

▲老陕咱谈|伯乐王海

▲老陕谝老陕|从《安国夫人》看忠义

▲老陕看世界|桂林归来说旅游

▲老陕看世界|咏桂林?诗二首

▲名家专栏|抚今追昔谢党恩

▲老陕咱谈|话说八水绕长安

▲名家专栏|读作家东篱长篇小说《远去的矿山》

▲老陕咱谈|井说

▲老陕咱谈|观咸阳湖

▲老陕咱谈|心中的渭河

▲老陕咱谈|组织起来

▲老陕咱谈|知天命说

▲老陕谝老陕|何二茂与上马石

▲姚骏骊丨关中与塞外

▲秦岭诗社铜川行?诗三首

▲老陕看世界丨丝路上的文化符号

▲独辟蹊径守望乡愁——在陕西乡村文艺创作座谈会上的主旨汇报

▲姚骏骊丨永寿槐花节与我的碎戏

▲名家专栏|姚骏骊吃席

▲雪茄里的陈忠实——写在陈忠实先生逝世三周年之际

▲姚骏骊|再悼陈忠实

▲名家专栏|姚骏骊宝鸡诗三首

▲名家专栏|姚骏骊油菜花

▲名家专栏|姚骏骊陕茶赞(二首)

▲名家专栏|姚骏骊新春咏叹

▲名家专栏|姚骏骊新诗说

▲名家专栏|姚骏骊诗二首

▲名家专栏|诗咏麟游

▲姚骏骊丨《黄土高天》与丰源村

▲老陕谝老陕|文化惠民群众乐

▲姚骏骊|元宵醉长安

▲老陕谝老陕|长安古乐新春绝响

▲姚骏骊|尚书居文化饺子宴

▲姚骏骊评论推介秦腔现代广播剧《山花》

▲名家专栏|姚骏骊——年说

▲名家专栏|姚骏骊——获奖

▲名家专栏|姚骏骊诗二首

▲从广播剧《山花》看秦腔创新

▲名家专栏|姚骏骊——雷雨

▲名家专栏|姚骏骊——两个丝路驿站说

▲名家专栏|姚骏骊——爬墙虎

▲名家专栏|姚骏骊——“栽树的"何二茂藏石记

▲名家专栏|姚骏骊——站在废墟话村庄

▲名家专栏|姚骏骊——麦收思

▲姚骏骊▏村庄,40年由村变城的变迁!

▲老陕谝老陕|姚骏骊——渭河石

▲老陕谝老陕|姚骏骊:拴马桩

▲老陕谝老陕▏姚骏骊:腊八

▲老陕谝老陕▏另一种扶贫

▲名家专栏|姚骏骊——解字说文

▲名家专栏|姚骏骊——西安,上学难

▲从“塞上凤凰”到今日“山花”看艺术家陈淑玲的涅槃嬗变

▲心有千结当释怀——建榕散文集《随心流淌》之《序》

▲往事并非如烟——读作家党宏先生《聆听心灵的回声》有感

▲名家专栏|姚骏骊——千年辋川

▲名家专栏|姚骏骊——拜谒华胥陵

▲名家专栏|姚骏骊——秦直道

▲名家专栏|姚骏骊——胸有成竹

▲名家专栏|姚骏骊——姚店的秋色

▲名家专栏|姚骏骊——崖柏笔筒年轮

▲名家专栏|姚骏骊——书卷之气

▲名家专栏|姚骏骊——深秋

▲名家专栏|姚骏骊——瓜棚画馆里的冯西海

▲名家专栏|姚骏骊——夜韩城

▲姚骏骊|看著名作家李西岐“叶落长安书画展”有感

▲名家专栏|姚骏骊——丝路古车辙

▲名家专栏|姚骏骊——丝路古驿十里铺

▲名家专栏|姚骏骊——老龙山烽火台

▲名家专栏|姚骏骊——碾子坡

▲名家专栏|姚骏骊——知青楼

▲名家专栏|姚骏骊——关中的冬天

▲名家专栏|姚骏骊——送埋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wuzx.com/cwxgr/91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