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白癜风多少钱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54966.html
中村
政平古文化旅游村
政平古文化旅游村地处宁县南部,距县城30公里,是陇东泾河、马莲河两大河流和县内无日天沟河的交汇处,故俗称“三江口,红花驿”。东临正宁县,东南及南部分别与陕西省彬县和长武县接壤,襟带三河,环屏四山,“鸡啼一声四县闻,镇此一地四平川”,是宁县南部边境风景优美的著名古镇。
这里,东为小河沟,彼岸艮宫山,连壤正宁县,山下小河沟东岸台地上尚存的凝寿寺,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被称为“甘肃浮图第一塔”。该塔造型近似西安大雁塔,通体砖结构,平面呈正方形,楼阁式,共五层,底宽6米,高22.1米,第一层正南开券门,二、四层东西向开券门,三、五层南北对开券拱门,二、三层施平座栏杆,五层设天宫,上建宝顶。各层叠涩出檐,铺以简瓦,檐下每面建拱二朵,一斗三开,以普柏杉承檐。拱眼壁上雕刻牡丹、莲花、兰花等花卉图案,角施斗拱,一至四层为单砖结构,第五层为双砖结构,塔内为四方形,塔室底径2.11米,呈梯形直通塔顶,塔室内设木楼梯及扶手,可从底层逐次向上攀登。该塔自唐代修建以来,历代都曾修葺,宋代维修时将第三层改为双砖斗拱,便形成了现在的上唐下宋的风格。南为泾水,长武原梁茆列峙对面。西临马莲河,河对面为新庄乡堡子山。北有北山,上属早胜原。当川中流,一座土丘拔地而起,丘顶平台之上筑有古堡。古堡形似卧龟,称“卧神龟”。堡子北面曾有宏伟的庙宇建筑群,有关帝庙、文昌阁、观音楼、百子阁、魁星楼、药王庙等,松柏掩映,红柳遮荫,因此,古堡丘又名庙山。
堡子南面建有张氏书房,为清代张姓氏族所建民宅,坐西面东,为四合院。上房、街房各七间,南北各有厢房三间,街房北边设门楼。门楼上原有清同治年间宁州知府扬大年题赠的“仁厚可风”四个镀金大字木匾一块。上房和厢房门窗全为做工考究的大型套阁雕花,房中书桌、卷帘、椅、凳、照明、烤火等用具均为檀木制作,做工精细,雅致精美,古色古香。传说此房开工至建成长达半个世纪,凡是套阁雕花木料都以蒸锅处理。有一木工师傅,来时12岁,建成后已成为白发苍苍的老头。该书房风格独特,工艺精湛,保存完好,堪称清代民宅之代表。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史料价值。庙山四周为高低不等之削壁,其下平缓处树木交错,桃红柳绿,庄舍参差。堡内多耕读门第、书香之家。我国现代作家李秀峰先生的故居,即在悬临泾水的庙山之阳。有位古人曾留诗描绘政平昔日八景:“碑放毫光世上奇,泾莲清波卧神龟,二龙戏珠石岩下,丹凤朝阳莲水面,城南温泉能解冻,唐塔圣池永不溢,鹤鸣泾水升平兆,种子桥梁搭小溪。”
政平古城四水联壁,关隘重重,是由陕入陇的通衢大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遣大司徒邓禹引军西进,略去北地。十二月,邓禹归驻大要县(今宁县境内政平一带),休兵养士,屏护京畿。唐高祖武德元年(年)七月,“西秦霸王”薛举入袭泾、宁等州,秦王李世民亲率大兵进驻高土庶城(今宁县政平),首战败归。十一月复至,大破“西秦”军,一战定全陇。次年(年),唐设定平县,取太平安定之意,同时建造了凝寿寺和古塔。
政平古城历史悠久。《元和郡县图志》载:“自汉至晋并为泥阳县地,后魏至周并定安县地”。《太平寰宇记》载,泥阳县治的重要标志五柞亭也在这里。隋炀帝大业十年(年),在此筑城,置枣社驿。唐高祖武德二年(年),置为定平县治。唐末升置衍州治所。后周太祖显德五年(年)废衍州,并于这一年和宋代的宋神宗熙宁五年(年)、宋徽宗政和七年(年)等数度出隶邠州。金代归属,直到元代元世祖至元七年(年)并入宁州。明太祖洪武三年(年)又置驿,为南北通衢和贸易盐货之巨镇。宋代襄乐县令张舜民曾经作记:“定平山不如水,水不如寺,寺不如凝寿”,可见昔日凝寿寺的驰名繁盛。政平古城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地面仰韶文化、齐家文化、周汉文化遗址随处可见,最具代表性的是张掖县南爵静难府折冲都尉蔡墨石棺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志记载了蔡氏一门五世军功,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料价值。北山之后,与古城一沟相隔的山上,有明代名将常遇春古墓,丘冢高大,林木森然。店子沟人类生活遗址也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保存较为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凝寿寺唐塔和张氏书房。在区区十几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处,可见文化内涵之深厚。政平古城街市古朴,居民集中,大都簇居古堡之下,自成集市,每逢集日,四县交界处的群众纷至沓来。年,政平泾河大桥建成。长(武)庆(阳)公路通车以后,集市贸易日趋繁荣。年4月21日,当地政府举行了“宁县政平古文化旅游村开村仪式”,古城政平向世人再现了她昔日的辉煌,也昭示着未来美好的发展前景。
中村
凝寿寺塔
凝寿寺塔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政平乡政平村,塔因寺得名。该寺塔地处马莲河、无日天沟河、泾河三河交汇处,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唐代在此设过定平县,明代设政平驿,清代为镇。清代山洪冲毁寺院,仅存此塔,依外观推测约建于唐宋。
凝寿寺塔建于五代时期,通体砖结构,平面呈正方形楼阁式,共五层。通高21.2米,基宽6米。第一层正面开南门,门高2.2米,宽1.58米。第二层开东西直门洞,第三层开南北直门洞,以此规律开门洞至五层。塔上叠涩出檐,第一层檐部斗拱每面两朵,一斗三升,隐出泥道拱一跳,用普柏枋承担。在拱眼上绘有牡丹、莲花、菊花,上承叠涩出檐九层,檐上方椽铺以筒瓦。第二、三层有砖雕仿木栏杆,栏杆所砌砖面雕刻各种花纹,第四层以上无座。塔内有室,南北进深2米,东西宽2.11米,依梯形直通塔顶,各层均设木楼板,现楼板已毁,留存四层梁。塔砖尺寸分别为33×18×5厘米,33×18.5×6厘米,38×20×4厘米,用黄土胶泥砌筑。顶为叠涩上安宝顶。此塔造型敦厚,酷似西安大雁塔。
凝寿寺塔是庆阳市境内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五代砖塔。年,凝寿寺塔被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年10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早胜
早胜玉皇沟旅游度假村
玉皇沟旅游度假村位于宁县早胜镇院子村,距县城19公里,以始建于70年代的院子大坝为依托,整合大坝周边土地、林木、自然地貌、历史文化遗迹等资源所新建的旅游景点。奇特的地形与山水完美有机结合,形成原始自然之美。大坝是由沟底五眼泉水汇聚而成,素有玉泉沟之美誉。其中以玉皇泉和黄家泉最为驰名,相传玉皇大帝曾来此汲取圣水,用来配制消灾降福的灵丹妙药,玉皇泉、玉皇沟因此而得名。相传唐高祖李渊途经早胜地界,慕名取饮玉皇泉水,饮后连声称好。此后,唐朝宫廷每逢重大节庆之日,常派人来此汲取圣水。
现在每逢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婚嫁之时,方圆几十里的群众常来取水,以祈吉庆有余,幸福安康。大坝以北塬边有始建于宋代的玉皇大帝庙,古朴典雅、气势雄伟,构成自然风光与文化古迹相得益障之美,是观光、踏青、垂钓、娱乐、亲朋会友的好去处。
良平
良平傅介子祠
傅介子祠位于良平乡傅家村。傅介子,北地义渠(今宁县良平乡)人。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楼兰王安归和匈奴勾结起来“数遮杀汉使”。傅介子奉昭帝之命以赏赐为名,在饮宴中诱杀楼兰王。不久,赏封傅介子为义阳后。他是继张骞之后又一个为“通西域、辟丝路”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为缅怀始祖功德,良平傅氏家族曾在明朝万历年间修建傅介子祠,清乾隆八年重修,光绪二十年再次重修。后因诸多历史原因及风雨侵蚀、文革破坏,傅氏祠堂破损严重。年,按照宁县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目标,我县总投资38万元,重新修建了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古朴典雅、美观协调,塑像及壁画、壁记一应俱全的傅介子祠,如今已成为我县一处观光胜地。
米桥
米桥祥云民俗博物馆
进入米桥境内,米桥大牌坊耸立在眼前。今天是应邀前来采访庆阳祥云民俗博物馆,按照告诉的地址一路询问。宁县米桥镇近年来经济飞速发展,乡村面貌大有改观。宁县米桥镇的蓝天白云走近村口,一幅大招牌告诉我们“庆阳市祥云民俗博物馆”到了。沿着乡村小路来到“庆阳市祥云民俗博物馆”门口,再次看到同样的招牌。古香古色的民俗博物馆大门,美轮美奂的建筑与博物馆内的展品相得益彰。跨越历史上下五千年,从农耕文明,到明清家具,再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展品散发着历史的气息,镌刻着沧海桑田的不朽记忆。栅栏中间的木门上悬挂着铁车轮木车轮,仿佛眼前浮现出当年马潇潇,车辚辚宏伟场面。自从周祖迁徙北地,农耕文明在庆阳大地广泛推广。庆阳人精于稼穑,世代农耕。石磨替代了石臼,起源于何时无法考证,三四十年前庆阳农村家家户户还在用磨面。碾子在庆阳农村屡见不鲜,碾子与石磨,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馆主收藏的石磨,阵容庞大。庆阳祥云民俗博物馆的年代展品,伟人塑像匾额。木工工具刨子,锯子,凿子,钻子。各种各样的陶罐,让人大开眼界。从仰韶文化到齐家文化再到大跃进年代。明清官帽椅与八仙桌竹篮竹筐笸篮簸箕木匾青花瓷花瓶,摆钟茶壶。土地房产所有证三寸金莲绣花鞋各种各样的罐子摆钟是清末盛行,明青花瓷。水烟壶,盖碗茶盅。木制袜楦子马鞍牛铃彩绘陶罐赤脚医生的标志——药箱乾隆官斗粮食量器——斗,一担=十斗,一斗=十升,一升=四斤。所以一斗是四十斤,一担是四百斤。现在庆阳农村还是采用这个计量,上岁数的都知道。木匠工具凿子木工工具这个器物谁知道?这是庆阳农村最早的木制婴儿车。有这个的家庭都是地位显赫的人家,穷人家的孩子是没有这个福分的。铁匠砧子木工工具大全做凉粉鱼鱼的露勺打字机木板年画琳琅满目的展品粮食印板,生产队的粮食堆,粮食囤都有盖上大印。大印一般都是在生产队保管员手上,盖上大印无人敢动。灯盏灯碗,油灯马灯。款式不同的铡刀牛车算盘,过去地主算盘响,收租逼债又抢粮。如今公社算盘响,分油分菜又分粮。土陶房子纺线车,风车,独轮推车。纺线车,织布机。旧版人民币庆阳祥云民俗博物馆庆阳祥云民俗博物馆一角牛车车毂木板年画印板狮子蜡台李建红从小学时开始收藏,如今收藏的展品价值不菲。李建红视藏品如至宝,为了收藏建馆,他倾其一生所有。民俗博物馆建成了,他已经是捉襟见肘,家徒四壁。希望有志之士能帮助他度过难关!庆阳祥云民俗博物馆新馆于5月18日开馆,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参观!
联系人:李建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