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简介 http://m.39.net/news/a_9192508.html
冬至,是农历十一月大雪节气后的重要冬季节气。元代吴澄《月令七十二候表集解》:“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矣。”冬寒时万物收藏,阴气至此极甚,而阳气也已初生。
冬至,在北半球的一年中白昼最短、夜晚最长;日短之至,所以称为“冬至”。冬至后白昼会越来越长(直到夏至最长,而后又会渐短),气候渐渐趋暖,迎来万物生长之春日。自有阳气初生之意。
因而冬至过去曾作为一年之岁首,唐代诗人元稹《冬至十一月中》因而有句:“二气俱生处,周家正立年。岁星瞻北极,舜日照南天。”民俗中也视为大节日,所谓“冬至大如年”,有饮食(吃饺子等)、祭祖等活动。
节令七十二候中,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此时阴气仍强盛,土中蚯蚓仍在蜷缩;麋鹿的角脱落;因阳气初生,所以泉水可以流动而温热(冬季地表温度下降而地下气温变化不大,井水泉水温度显得温热一些)。
冬至时开放的梅花也为人们视为物候之一,象征先春开放、迎春、万物生长,象征阴阳升降、一阳来复之易理,常用来插瓶。
宋人《寒窗读易图》
宋代杨季衡《碧炉春满图》
宋元明时有阳生绵羊太子图纹,画常青松树、梅花、灵芝旁有童子骑绵羊,引着大群羊羔;或肩上还扛梅花枝,挂一只喜鹊笼,比喻喜上眉梢。明代《明宫史》说:“冬至则阳生绵羊太子、梅花。”传南宋苏汉臣《开泰图》画童子(阳生太子)在喜鹊飞鸣的松、梅树下骑着绵羊,有九九八十一只羊。此亦为九阳消寒图,象征自冬至算起九九八十一日后迎来春天。
传苏汉臣《开泰图》
还有一种九九消寒图,亦是九阳消寒之意,在纸上画一枝梅花,共八十一瓣;从冬至日起染色,瓣皆染色完整而出九,迎来春天。元代杨允孚《滦京杂咏》卷下有诗道:“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或闺中女郎用胭脂、口红染梅花色,或还可在花瓣边注明此日天气情况。
梅花在此时多未开放,而蜡梅正当令盛开,冬至赏花便多赏蜡梅。南宋张镃《赏心乐事》载十一月仲冬花果之俗,即赏蜡梅、探梅等。蜡梅,花色如金黄蜜蜡,幽香宜人。因为在腊月也盛开,也称腊梅。
它在宋代就很著名,大诗人陆游有《荀秀才送蜡梅十枝奇甚为赋此诗》一诗,写它似梅而更有奇香,用珍贵的“宝壶”来插花还不够,还该用金屋贮存:“与梅同谱又同时,我为评香似更奇。痛饮便判千日醉,清狂顿减十年衰。色疑初割蜂脾蜜,影欲平欺鹤膝枝。插向宝壶犹未称,合将金屋贮幽姿。”(明代袁宏道《瓶史》因而称珍贵花器为花之金屋)
齐白石《蜡梅图》
明代高濂《遵生八笺》赞美蜡梅:“圆瓣深黄,形似白梅。虽盛开如半含者名磬口,最为世珍。若瓶供一枝,香可盈室。”
袁宏道《小竹林蜡梅盛开兼赠主人》诗也赞蜡梅开于夜月湖边,香泛满湖,枝干瘦削如梅,色如金桂花,是月下的高逸真人,烟霭里的仙女,何其清逸孤高:“顿觉水沉粗,幽香袭一湖。瘦枝梅韵格,鲜蕊桂肌肤。月下高真梦,烟中静女图。主人无俗累,花性也清孤。”《瓶史》载蜡梅为冬季重要花材,以磬口香为上,又说“浴蜡梅宜清瘦僧”,显然也是赞其清瘦劲节。
清代佚名的《深柳读书堂十二仕女图》中《博古幽思》一幅,即画一只天圆地方葫芦瓶,插蜡梅花枝。比喻天地阴阳升降、天人和合之哲思。
清代《博古幽思图》局部
在正月初一岁朝清供古画里,也常见到蜡梅花与南天竹、山茶花等共插。
除了梅花和蜡梅,冬季也赏多种花木。如大戟科的一品红,也称满堂红、洋枫,清代传入我国,在北方作盆栽,在南方多作丛植。人们主要赏它的一轮轮鲜红色叶片状苞片,也赏它的一品白、一品粉、一品黄等白、粉红、黄色品种。
清代诗人叶申芗有《风光好·洋枫》词:“妒朱霞,染丹砂,异种来从海上槎,艳交加。江枫叶待秋霜老,春偏好。真个红于二月花,不如他。”描写它的苞片令朱霞相妒、色如朱砂,比二月春花还红艳。它的艳色在冬至到次年立春期间最盛,常作插花用材,与常青松枝等点缀于皑皑冰雪天,渲染冬至、元旦、春节等节日的欢乐喜庆。
俞致贞绘《一品红》
郑乃珖《一品红》
又有冬樱花,是蔷薇科樱属的花卉,云南、西藏、广西山中可见,冬日盛开粉桃红色五瓣花,或称为山海棠。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载:“山海棠,生云南山中,园圃亦植之。树如山桃,叶似樱桃而长。冬初开红花,瓣长而圆,中有一缺。繁蕊中突出绿心一缕,与海棠、樱桃诸花皆不相类。”并配白描图。它的娇丽色彩也为冬日增加了美好意趣。
《植物名实图考》之山海棠
读完点一下“在看”
您就能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文章推送
编辑:李欣设计:齐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