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6211035.html
陈五典
陈五典(生卒年月不详)清长武县进贤里(今芋园社区消水村)人。道光十七年()乡试拔贡,十八年()考中本科举人,授修职郎大挑即用教谕。道光三十年(),赴京会试,登进士第,先后出任谷城县、蕲县知县,后升迁沔阳知州。
据清代《长武县志》载,陈五典“所至皆有政声”。陈五典任沔阳知州,明察暗访,体恤民情。一次,他见到民间许多白发老妇,竟是姑娘装扮,追问其故,乡民哭诉此地旧俗女子许配婆家后,如未婚夫亡,便不得再婚,死后还得陪葬,故有常住娘家的“老女子”。又因陪嫁繁多,世俗苛刻,致贫家女愁嫁,有终生不婚者。陈五典会同乡耆商议,拟就革除陋习办法,予以布告:凡女出嫁,准陪土布两匹、棉花二斤,其余概废。婚前夫亡,可另择配;婚后夫亡,准许改嫁。此举深得人心,乡民皆呼“陈青天”。
沔阳州多有泽泊,每岁暴雨,泛滥成灾。乡间迷信盛行,劳民伤财。陈五典亲临勘察,丈量绘图,劝民开渠疏导,府衙明令动工。从此水归渠,渠入湖,保良田,除水患,民众得其利,称防洪工程为“五典渠”,并树立碑记,永志恩德。
陈五典为官爱民,清正廉明。虽然自身岁俸银80两,加支72两,但屡有舍施赈济义举。随任妻妾家小,衣食简朴,向无积蓄。其兄赶往湖北,意欲讨银两回家买地。五典劝兄勤俭为本,耕读为业。还写了“勤俭持家”四字,以为家训,告诫子孙。至今还传颂着陈五典只做官不发财的美德故事。
陈五典为官公允,抑豪强,扶弱困,深得人心。沔阳百姓募赠“万民伞”一顶,上书“恭颂荫庄老父陈大老爷:‘恩铭白石’‘万家生佛’。”沔阳人曾为其建祠立牌,对联为“两袖清风归坝上,一腔热血留沔阳”。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发布便民信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