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middot史说民族英雄虽死

瀹夊崜寮鍙戞眰鑱屾嫑鑱樺井淇$兢 http://www.bcutexas.net/chaoliu/xinchao/1608.html

点击上方蓝字了解更多信息

—年5月13日—

党史学习永远在路上

倒计时49天

大公镇《青·史说》微宣讲栏目

第五十二讲:民族英雄虽死犹生——谢子长与清涧起义

宣讲志愿者简介

孙建大公镇经济发展局工作人员、镇“梨小宣”理论宣讲志愿者

格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大家好!我是大公镇经发局孙建,今天我为大家讲述的是《谢子长与清涧起义》。

谢子长是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他和刘志丹共同领导创建的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党中央、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东征的出发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年8月,谢子长在清涧河口镇战斗中不幸负伤,年2月21日,因伤势恶化在灯盏湾逝世,年仅38岁。毛泽东先后3次为谢子长题词并撰写了祭文。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将安定县改为子长县,以示永久纪念。

投笔从戎光荣入党

年1月,谢子长出生于安定县(现为子长县)枣树坪村,年考入西安省立一中,年转入榆林中学。在此期间,谢子长受到杜斌丞校长和五四运动新思想、新文化的影响,开始阅读进步书刊,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立志救国救民。

“百姓的苦难和官府的腐败都使谢子长认识到,单靠笔杆子是救不了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的。年,他报考了太原学兵团,投笔从戎,决心以武装来打垮旧世界。”子长革命烈士纪念馆讲解员介绍。从太原学兵团毕业后,谢子长到北京、天津等地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考察,并在北京结识了陕西党组织的两位创始人——魏野畴和李子洲,这是他革命道路的一次新的飞跃。谢子长从北京回到家乡后,于年创办了安定民团,并任团总一职。

年秋,谢子长再次来到北京,通过白超然、白志诚的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年春,安定民团改编为石谦旅四团三营十二连,谢子长任连长,并在该团秘密发展中共党员,建立中共特别支部。

高原枪声清涧起义

年大革命失败后,陕北军阀井岳秀向共产党人举起了屠刀。他密令石谦处决其部下谢子长、李象九、唐澍等共产党员。同情革命、倾向共产党人的石谦并没有执行井岳秀的命令,而他自己却被井岳秀派人在榆林城暗杀。

谢子长等人立即召开党的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对策。会后,根据中共陕西省委指示,成立了陕北军事委员会,在清涧县城召开了党员大会和排以上干部会议,决定驻清涧的4个连首先起义,然后会合延川县的另一个连南下宜川,与宜川其他3个连会师。

10月12日晚,在一片“为石谦旅长报仇”的口号声中,清涧起义开始,起义部队里应外合,歼灭了驻军两个连及一个营部。10月20日,清涧、延川起义部队赶到宜川城下,敌代旅长康子祥弃城逃跑,3支起义部队在宜川胜利会师。宜川会师后,部队驻守宜川,受到敌人包围进攻,遭受了重大损失。谢子长带领一部分人马冲出重围转战韩城。按照中共陕西省委指示,重组了军委,部队改编为西北工农革命游击第一支队。年1月,部队在陕甘边界处打游击,因攻打宜川城和数次战斗失利,损失过重,起义失败。

清涧起义是继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的第三次有深远意义的武装起义,在西北地区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从此揭开了西北地区革命武装斗争的序幕。

将星陨落丰碑永存

年2月,根据中共陕西省委指示,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正式改编为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谢子长任总指挥。西北地区第一次打出了工农红军的旗帜,为后来陕甘红军的创建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谢子长指挥队伍活动于旬邑、耀县、宜君、正宁、宁县一带,打了不少胜仗。2月13日,谢子长率部消灭了旬邑职田镇民团,陕西军阀急令警卫团三营和彬县、旬邑、长武3县民团约余人向职田镇扑来,妄图消灭红军。当敌先头部队进入阳坡头村边时,谢子长指挥两个步兵大队出击,将敌击溃,歼敌余人,打了一个以少胜多的漂亮仗,红军的影响也随之迅速扩大。

年7月,国民党反动派对以安定、清涧为中心的陕北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围剿”。7月23日,谢子长率领游击队南下,与刘志丹率领的红二十六军在南梁地区会合。25日,在甘肃华池县阎家洼村召开了陕北和陕甘边党政军联席会议,会议决定谢子长兼任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政委。8月下旬,谢子长等决定攻打清涧县河口镇。26日晚战斗打响,敌人凭借有利地形和工事负隅顽抗,红军直到天亮仍未攻克。这时,谢子长亲自到前线指挥,重新组织力量,给敌人以重大杀伤,迫使敌人不得不放弃据点逃往清涧县城。

在这次战斗中,谢子长不幸中弹,鲜血从胸前溢出。当时,他穿了一件深紫色夹袄,血涌出来一时不易被人发现,他自己却一声不吭,坚持指挥战斗,直到胜利。战斗结束后,谢子长不顾重伤在身,又率军北上,攻打安定董家寺,击溃敌人一个营,彻底粉碎了敌人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

谢子长在战斗中总是亲临前线,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在身负重伤后,他仍坚守战斗岗位,直到身体实在难以支持,才转移到后方休养。年春节前,谢子长的伤情恶化。当他意识到自己的伤好转无望时,痛苦地对家人说:“就这样死了,我对不起老百姓,我给他们做的事太少了!”年2月21日,谢子长在安定县灯盏湾与世长辞,年仅38岁。

谢子长逝世后,毛泽东先后3次为谢子长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谢子长同志千古。前仆后继,打倒人民公敌蒋介石。”毛泽东还亲笔为谢子长写了字的祭文,毛泽东一生只为两个人写过祭文,一位是他的母亲,另一位就是谢子长,这份祭文涵盖了谢子长革命的一生。谢子长虽然英年早逝,但是在他的教育和引导下,谢氏家族中有38人参加了革命,其中有8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因此被称为“革命的一家”。

年,县上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塔,塔高9米,分为7层,以此纪念在革命战争年代牺牲的多位子长籍革命烈士。目前,纪念馆是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并被民政部、陕西省委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全国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供稿:孙建

编辑:王晓平

审核:徐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wuzx.com/cwxly/93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