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历程
·红色火种·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即日起,“汉滨融媒”将陆续推出《汉滨红色革命回忆录》,带您重温汉滨红色革命光辉历程,为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汇聚磅礴力量。
秘密信使年冬,中央红军刚到陕北,人困马乏,缺医少药,兵员不足,陷入国民党东北军与西北军的重重包围之中。蒋介石不顾日本侵略者即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危险局势,严令张学良与杨虎城“围剿”陕北,企图彻底消灭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工农红军。11月29日,陕北富县。被毛泽东称为“奠基礼”的直罗镇战役几天前以红军取得决定性胜利而结束。傍晚,因陕北错误肃反而投入牢房的汪锋刚刚被解救出,便顾不上休息,匆匆赶往套通原东村红一方面军司令部驻地。接待他的政治部代主任杨尚昆告诉他:“你是主席请来的客人,一路辛苦了,先好好休息,工作随后由主席当面指示。”第二天晚上,汪锋如约来到毛泽东居住的窑洞。这是一孔普通的陕北窑洞。并不宽敞的窑洞内,一边放着行军床,一边是由一块木板支成的办公桌,桌上的麻油灯顶着微弱的火苗,毛泽东正坐在桌旁撰写文章。听见有人敲门,他起身迎上前去,紧紧握住汪锋的手,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热情而和蔼地说:“汪锋同志,你可好哇!我是毛泽东。”半年多来,被陕北错误肃反定为“反革命”“AB团”的汪锋,见到仰慕已久的毛泽东,听到一声亲切的“同志”,心中感动莫名,连忙说:“主席好。”双方一落座,毛泽东便问汪锋多大年龄、哪里人,汪锋简洁地回答:“25岁,陕西蓝田人。”随后,毛泽东安慰汪锋:同志们受苦了,党中央一定会纠正肃反中的错误。谈话转入正题。毛泽东结合当时形势,讲述了党中央的政策从狭隘的关门主义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转变,分析了东北军、西北军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随后指示汪锋:党中央决定派你代表红军去西安与杨虎城将军谈判,争取杨虎城,壮大抗日力量。汪锋向主席汇报了自己所掌握的杨虎城及其所部十七路军的情况。他说:杨虎城虽是旧军人,但出身贫苦,追求进步。他与他的几位重要幕僚和将领如杜斌丞、孙蔚如、邓宝珊等,都与我党许多同志保持来往,而且在十七路军和陕西省政府中提拔、重用了不少共产党员,对党的态度总体上说是信任和友好的;杨对蒋介石的对日妥协和不抵抗政策深恶痛绝,具有强烈的抗日意愿;我党长期在十七路军中进行工作,建立了许多组织、发展了大批党员。虽然十七路军的成分比较复杂,难免有相当一部分保守势力,但是十七路军全体将士和杨虎城坚决抗日、维护民族独立的态度是一致的。汪锋对此次谈判的成功充满信心,他表态说:我完全接受主席的指示和党的委派,全力以赴,争取谈判成功。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毛泽东与汪锋的谈话还在继续着。窑洞外虽然天寒地冻,屋里却暖意融融。12月5日晚,毛泽东把致杨虎城、杜斌丞、邓宝珊的三封亲笔信交到汪锋手里。12月6日下午,汪锋从东村出发,先到甘肃正宁县南邑村,在当地党组织的协助下,伪装成西安“裕茂兴”商号账房先生,乘着马车向西安进发。这天上午,汪锋在政平渡口打发走车夫,过渡口到了陕西长武县城附近。前行没几里,身后就追来两个便衣,他们一上来不由分说就搜身,汪锋极力阻止,双方厮打起来。混乱中只听撕啦一声,有人一把扯破了汪锋身上的棉袍,缝在棉袍中的信件掉了出来。这两个家伙是没见过大世面的“土特务”,在穷乡僻壤耍个威风、逞点能耐、吓唬一下乡里乡亲倒还可以,可是当看到信封上赫然写着“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亲启”的字样时,顿时傻了眼,面面相觑。看到便衣如此模样,汪锋急中生智,立即沉下脸来,瞪着眼睛冲上前去踹了对方每人两脚,并大声斥问:“你们是谁派来的?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抢人,杨主任要是知道了,看你们还想不想活了?”这两个家伙慌了神,赶紧回答说:“我们在附近相公镇镇公所供职,是长武县政府派出来巡视的。看到你们的马车轮子上有红泥,知道是从北边过来的,所以追来盘问。”当时的长武县县长叫党伯弧。他的父亲党晴梵是陕西著名的民主进步人士,早年曾加入同盟会,担任过十七路军总指挥部秘书长。受其父影响,党伯弧具有民主进步的思想,并且和汪锋相识。听说是长武县政府派来的,汪锋计上心来。他对两个便衣说:“你们党县长是我的老朋友了。我是十七路军的高级情报人员,奉命到苏区边界搜集情报,追踪红二十五军行踪,现正要回西安报告工作。”两个便衣一听,立刻满脸堆笑,赔着小心说:“刚才冒犯长官,请多多包涵。请长官到附近村里歇息一下,吃了饭再赶路。”在附近村里的一户地主家,汪锋一边在两个便衣的殷勤招待下吃饭,一边考虑:鉴于今天所发生的事情,要把信件安全带到里外的西安,将要遭遇的盘查和危险会越来越多,难免再出问题。依据自己对党伯弧的了解,汪峰认为以党伯弧现在的身份以及与杨虎城的关系,应该不会不管不顾地替蒋介石卖命。于是,他决定与党伯弧见面,争取他的保护与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将信件安全送到杨虎城手中。打定主意后,汪锋写了封信,让招呼他的便衣送入长武县城。信中谎称自己是十七路军军法处处长张依中的朋友,奉杨主任之命,有要事商量,并约党伯弧在长武县城北门外见面。午后,党伯弧出城相见。汪锋向党伯弧说明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党伯弧深明大义,答应帮忙,两人还一起商讨了具体细节。第二天清早,一辆汽车沿着西兰大道奔驰向前,这是党伯弧派出押送汪锋前往西安的“囚车”。然而,车内的被押送者和两个押送人员却时而在拉家常、时而讲些苏区见闻,欢声笑语飞出车窗,留在了这段奇特的“押送”旅途中。汪锋到达西安后,杨虎城先与他进行了礼节性的会面,接受了毛泽东的来信,出于保密和安全的考虑,将汪锋软禁于西华门附近的军法处招待所。几天后,杨虎城在新城大楼与汪锋进行了第二次会面。寒暄过后,汪锋对杨虎城谈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红军愿与十七路军联合抗日的主张。然而杨虎城的态度却十分冷淡,没等汪锋把话说完,便话锋犀利地提出了三个十分尖锐的问题:第一、十七路军许多人认为红军不讲信用。我部孙蔚如三十八军驻防汉中,与红四方面军达成秘密协议,并按协议向红军提供了帮助。但红军在不通知的情况下突然进攻汉中,使我部遭受了很大损失;第二、中央(国民党)一再指责我部警备三旅旅长张汉民是共产党员,陈立夫也对我谈过。但我认为张有魄力、能干,没有理会他们的指责。但是红二十五军却在九间房设伏将其杀害,我们对此很不满;第三、你们红军主力北上抗日,主张联合一切抗日部队,这个主张很好,但是你们准备如何帮助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对于杨虎城的单刀直入,汪锋感到十分突然,他借着喝茶迅速整理思路后回答说,将军是军事家,汉中是盆地,红军若想消灭孙部,可守住隘口,围而聚歼,绝对不会采取一路平推。红军此次战役的真正目的是佯攻汉中威胁天水。因为天水是胡宗南的老巢,调动其回防,以便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汇合。事实上,此次战役已经取得了战役性效果,胡宗南部确实回撤。同时,也正由于此,才使孙部不受牵制,防止了胡宗南部进入汉中,孙部才有了发展的机会。汪锋坦然承认张汉民确为共产党员,其被杀完全出于误会,并指出这首先是我党的重大损失。将军也正好可以以此向蒋介石证明,贵部没有共产党。在回答杨虎城的第三个问题时,汪锋说:“红军的态度,我党在《八一宣言》中已有明确说明,毛泽东也给将军写了信,想必将军是清楚的。今后,贵我双方如果不互相攻击,就不会有伤亡,这对十七路军之发展壮大和对抗日救国事业都是极为有利的,对于陕西百姓的安定幸福也是有利的。我们认为十七路军和东北军都是要抗日的,这些军队的扩大,就是抗日救国力量之发展,也就是反动卖国势力之削弱。所以我们必须帮助你们成长壮大,这就是我们对十七路军和东北军的明确态度。”听了汪锋的解释,杨虎城的态度渐渐缓和下来,疑虑明显打消。随后,他口头允诺:红军与十七路军建立交通线、派代表常驻西安、在西安设立招待所、十七路军在情报及物资上帮助红军等。作为毛泽东到达陕北后派往十七路军的第一位秘密信使,汪锋执行并完成了使命,这无疑为随后的一系列实质性谈判以至后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转自:汉滨融媒
在这里,发现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