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时代》这个系列陪伴我们走过了童年,大家记住的不仅是那只苦追坚果的松鼠,还有不少史前奇珍异兽。
然而,这些生物和场景有真有假,木星大红斑是什么梗?地球生物大灭绝到底有几次?恐龙真的会飞天会盗蛋吗?“神兽”香格里驼又是是什么鬼?下面,让我们用“科学”的角度来扒一扒《冰川时代5:星际碰撞》!提示:内涵轻微剧透,请谨慎阅读。
《冰川时代5》中最受人欢迎的角色仍然是那只追逐“梦中情果”的小松鼠。这回小松鼠又驾起了高精尖的外星飞碟,对全宇宙进行了一场大破坏,其中有无数的天文梗和航天梗,这里只说一个:木星大红斑。
在《冰川时代5》中,木星大红斑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开头,因为小松鼠开动飞碟撞击星球引发连锁反应,木星被火星撞了一下,留下了一个“红色淤伤”,它就是“木星大红斑”,后来这个大红斑再次出现,小松鼠的飞碟通过某种误打误撞的科技手段,把大红斑上的神秘大气带到了地球。
木星是太阳系最大的天体,它最大的视觉特征就是“大红斑”,它位于木星赤道偏南(从地球的角度看是下方)22度,正好处于显眼的位置,大小可以装下两三个地球。有人认为年英国的全能学者罗伯特·胡克(不要和那位磨镜片狂人列文·虎克搞混)就曾经发现过大红斑,但更多的人认为它是由意大利天文学家卡西尼在次年发现的。无论如何,人类探索大红斑奥秘的历史已经有好几百年。
今天我们已经知道,大红斑是木星表面上的一个巨大的反气旋,被一些至今仍然不十分明了的化学成份染成红色。反气旋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地球上的台风就是反气旋结构,但是和我们愚蠢的地球人认识的骤来骤去的台风不同,木星上的大红斑起码已经维持了数百年。关于它的形成机制,科学界仍然众说纷纭,了解其奥秘的关键是揭示大红斑下面的神秘能量源。
有谁曾经蒙受不白之冤,终被平反昭雪,但又被一部电影以反面形象示众?答案是“盗蛋龙”。在《冰川时代5》里,那几只“会飞的大恐龙”就是盗蛋龙(Oviraptorosauria,也译作偷蛋龙或者窃蛋龙),充当了很不靠谱的反面角色。
在片子的开头,行盗仗义的黄鼠狼从盗蛋龙一家的口中夺下了原角龙的蛋宝宝。盗蛋龙爸爸很不服气地说:“我们只是想要安份守己地偷个蛋……”
“盗蛋龙”命名于年,当时第一具盗蛋龙骨骼化石出土时在旁边还发现了恐龙蛋的化石,当时认为蛋属于原角龙,科学家们就认为它生前就是干偷蛋的营生的。看看盗蛋龙的身板儿,还真有点儿像。盗蛋龙的骨骼显示它可以用两只后足高速奔跑,很像食肉恐龙,但和一般的长牙利齿的食肉恐龙不同,盗蛋龙长着鸟类一样坚硬的喙,正好适合吃蛋。
在年代,科学家们重新考察了年的发现,认为那头盗蛋龙死去时身边的蛋也是属于盗蛋龙的,当时的场景很可能是盗蛋龙在临死前还在守卫自己的宝宝。所以,虽然盗蛋龙也可能会去吃别人的蛋,但说它是职业的偷蛋贼肯定是没有依据的。
盗蛋龙是一个繁盛的大家族,最小的像火鸡一样大,最大的巨形盗蛋龙长8米,重2.2吨。《冰河时代5》中的盗蛋龙爸爸就符合巨型盗蛋龙的体型。
大量化石表明,盗蛋龙长着和鸟类一样的羽毛,骨骼结构和现生的鸟类非常接近,甚至有些“极端”的科学家认为它就是一种不会飞的鸟。《冰川时代》的编剧肯定知道这个梗,他们把“盗蛋龙”描写得就像一种鸟。但是这么大的鸟能飞起来吗?这又是另一个话题。
在《冰河时代5》中,巨大的盗蛋龙能够飞行,对只能在地面行动的猛犸象一众构成了空中优势,但是这样巨大的能飞的生物真的存在吗?
现存最大的会飞鸟是非洲的灰头鹭鸨(见下图),体重达到19公斤,但它主要在地面上活动,只有遇到极端的危险才肯飞一下。现存翼展最大的鸟是信天翁,它的翼展可以达到3米,单臂支撑时用另一只“手”打到姚明的脑袋一点问题没有,但它的体重只有8.5公斤。
历史上最大的飞鸟是桑氏伪齿鸟(Pelagornissandersi),它生活在万年前,翼展达到7.38米,体重可能会达到40公斤。
有史以来最大的会飞的动物可能是风神翼龙(Quetzalcoatlusnorthropi)。这种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的翼龙是不同于恐龙的爬行动物,身体结构适合飞行,在恐龙繁盛的时候占领了天空。很多种翼龙比现生鸟类大很多,风神翼龙更是大得离谱,它的翼展达到10米,体重可能达到公斤。它与人类\长颈鹿的体积比例如下:
关于风神翼龙的飞行问题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它巨大的翼展让它肯定能够滑翔,但是如何起飞却是个重大问题。有科学家认为它的前臂就像弹簧,可以慢慢蓄能并在瞬间释放,让它弹射起飞,也有的科学家认为它根本不能飞,是一种适应了地面生活的翼龙。
即使风神翼龙能飞,它公斤的体重也和巨型盗蛋龙的2.2吨没法比。事实上,公斤可能已经接近地球上可以飞行的生物的体重极限了。道理很简单,要飞行需要巨大的肌肉,而肌肉本身又会增加重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肌肉本身的重量就让它不能起飞了。
在《冰川时代5》里面,黄鼠狼找到一块记载着过去生物大灭绝的石碑,纪述了历次生物大灭绝的时间和后果。然而故事只提及了两次大灭绝,一次是灭绝了三叶虫(就像鲎一样节肢类动物),另一次是灭绝了的恐龙。那么,在地球历史上,到底发生过几次生物大灭绝?
事实上,根据化石推测,地球上曾经共有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
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发生在4.50亿年前至4.40亿年前,这次大灭绝死伤最惨重的是三叶虫。但它的原因可不是小行星撞地球,而是大陆版块变化引起全球变冷。
泥盆纪后期灭绝事件:发生在3.75亿年前至3.60亿年前,受难者主要是海洋中的珊瑚虫等造礁生物,原因未知,可能是气候变化。
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发生在2.51亿年前,这是已知的地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主要受难者包括巨大的菊石,就是头部长得像乌贼的大海螺,还有巨大的蜻蜓。原因未知,可能是气候变化。
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发生在2.0亿年前,主要受难者是长得很像恐龙(起码外行人看来是这样)的爬行动物,原本很小很受欺负的恐龙顺势繁盛起来。这次大灭绝的原因未知。
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这就是世界人民都知道的恐龙大灭绝事件,大约发生在万年前。其成因一般认为是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陨石撞击。
看起来,五次大灭绝事件,只有一次是小行星撞击造成的,我们又一次被电影骗了。
科学家的场景复原是这样的,在约万年前的某天,一颗直径达10到15公里,方圆和老北京城相仿的太空岩石(也可以叫“小行星”,但并不太科学)撞击地球,传递给地球的能量相当于10亿颗广岛原子弹在同一地点爆炸。在墨西哥湾制造了一个宽达公里的巨大环形山。
公里的环形山里的一切生物立刻化为齑粉。虽然石头不含炸药,但它巨大动能造成的压力足够压缩空气使之达到极高的温度,点燃冲击波到达的一切可燃物,一时全球都燃起大火。尘埃和灰烬遮蔽阳光达一年之久。撞击造成地下的气体泄露,毒化了空气和海洋……
经过这番折腾,地球上的物种估计灭绝了3/4,让我们感到比较亲切的四条腿的动物——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和鸟类(翅膀也是腿)损失惨重,没有超过25公斤的物种存活下来。
但这对我们人类的祖先是好事,因为那时我们的哺乳类祖先还是生活在巨大恐龙阴影里的夜行鼠形小动物,在恐龙灭绝之后蓬勃发展,分化成今天丰富多彩的形态。
另一类受益的动物是恐龙的直接后代——鸟类。这些“小恐龙”因为会飞而容易逃过一劫。所以说《冰河时代5》中的盗蛋龙爸爸说得确实有一定道理,但考虑到它2.2吨的体重,一旦发生小行星撞地球,它存活的可能也不大……
在《冰川时代5》中,有一只会做瑜珈的奇怪动物,所谓“香格里驼”。它又是编导们恶意制造出来的一种不存在的动物。他们经常把一些“偶像级”的史前动物的特征硬安在其他动物身上,或者把几种动物的特征拼贴在一起。最典型的就是那只小松鼠,长着剑齿虎的牙,其实根本没有这样的史前动物,只能理解成编导讲的一个冷笑话。
香格里驼是一个多重的冷笑话。首先,羊驼(lamapacos)是南美洲的一种动物,是骆驼的近亲,但是没有驼峰。因为生长在高山地区,所以长着长毛御寒,让它们长得有点像绵羊。但虽然像绵羊,人家可以驼啊,并没有角啊!可《冰川时代》中的那个“香格里驼”的身体长得和羊驼一模一样,却长着绵羊一样的角。
如果羊驼知道编导这么胡乱编排它,一定会使出它的特有方式进行报复——吐口水。羊驼感到害怕或者愤怒的时候会向对方吐口水,所以我们看到《冰川时代5》中的“香格里驼”总是吐口水,还被吐槽说“这个家伙可以把石头喷到太空”。
羊驼吐口水这个梗在《丁丁历险记之太阳神的囚徒》中用了不止一次,阿克道船长因为无知被羊驼喷了一头水,在结尾完美报复,又喷了羊驼一口水。
羊驼的英文叫“lama”和“喇嘛”(lama)这个词读音几乎一样。“香格里”在暗指“香格里拉”。香格里拉(Shangri-La)为一个虚构地名,最早出现在年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这里神秘的乌托邦,由西藏喇嘛统治。后来丽江中甸改名“香格里拉”,产生了很多旅游收入。
在西方,也有很多“野生仁波切”教人们冥想、体操之类的养生之术,所以“喇嘛”成了“神秘养生学”的代名词。在《冰川时代5》中让羊驼化身喇嘛教授瑜珈术,如果你看懂了这个梗,一定会惊叹:这个脑洞真是绝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