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今年85岁

父亲记不清自己哪年出生,只知道属猴,正月初四。照此推算,父亲的生日应该是年2月9日,今年正好85周岁……

每年正月初四,我们家特别热闹,乡下的亲戚都会赶来给父亲拜年。父亲在家族里辈分特高,按照习俗,孝子孝孙过年要给长辈磕头,父亲当然少不了压岁钱,磕头是有讲究的。

父亲姊妹3个,在家族里排行老四,爷爷奶奶到底长啥模样我不清楚?因为我还在娘肚子里。父亲说小时候家里很穷,只念了两年书就去给人家放牛。姑姑嫁给邻村一个富农,比别人多出几亩耕地,父亲放牛回来,经常会跑到姑姑家混口饭吃。

年夏日,大伯刚有了娃就被政府抓去当壮丁,家族长老合计干脆要我父亲去把大伯顶回来,反正这穷小子还没成家。就这样,父亲跑到乡公所,连夜换回了大伯。这年父亲16岁,命运从这天彻底改变了。

父亲跟随壮丁队伍一路向西南方向走去,身着土布衫,腰里缠着草绳,根本看不出是个“军人”!姑姑给了两块大洋,父亲不舍得花,一直藏在布鞋里,当队伍来到汉中,两块大洋还让长官给抢走了,老实巴交的父亲没敢吭声。

一年后,队伍来到四川一个出盐的地方和共军打了起来。我上网查询县志,父亲当年应该是在四川自贡这一带打仗。

年,全国大部分地方解放了,父亲也被共军俘虏。俘虏有两条路选择,一是给路费回家,二是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父亲想自己光棍一条,回去也吃不饱饭,干脆跟着共产党走,第二天就投入四川剿匪战役。

年,爆发朝鲜战争,父亲是第一批进入朝鲜战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父亲这个班刚过鸭绿江,就死的剩下三个人。在5大战役中,父亲在上甘岭坚守了8个月,他说这是最残酷的一场战役,能活着回来真不容易,牺牲了多少战友,自己也负了伤。当年小学生课本里有篇上甘岭战役《一个苹果的故事》,文中提到的胡景才就是我父亲。因为父亲作战英勇,两次荣立三等功,年正月十五,父亲回到了祖国。

朝鲜战争结束后,父亲没回老家种地,被派往石家庄军校学习,后来成长为教官。记得小时候看到父亲指挥学员,几百号战士听从父亲高喊口令,我真正感受到军人的威严。

年,父亲身着军装,腰里别着驳壳枪回到长武老家。阔别家乡整十年,村里人都以为这个穷小子死在外面了,今天行头一换,成了英姿飒爽的军人。姑姑多了个心眼,担心父亲在外不回来,就托媒婆给父亲相亲。父亲来到邻村见了母亲一面,给了外祖母块钱彩礼,第二天就带着母亲回部队了,两年后,母亲生了我。

我们家姊妹三个,小时候我特别顽皮,可能是和军区大院的孩子有关,哪个孩子的父亲都打过仗,因为条件特殊,三天两头能观看到战争影片,台词都能背出来。

父亲对子女管教很严,每次见我和小朋友打架,都要狠狠地收拾一顿。好在母亲心痛我,知道要挨打,赶紧给我换上棉裤,保护好屁股蛋。我却表现的非常“顽强”,学着电影《刘胡兰》里的台词,“打死都不说!”一老一少两条汉子经常是不分胜负。

父亲曾经是俘虏,这是我14岁那年知道的。当时学校招飞行员,我身体很棒,各项体检都合格,但最终政审没通过。后来听母亲说,父亲曾经是国民党。听到这话,感觉天都要塌了,我可是无产阶级接班人,天天喊着要解放台湾,从此,我在外不敢乱说话,担心被打成反革命。

不过,当兵一直是我的梦想,18岁那年总算是入伍了。我从小就喜欢玩父亲的枪,军事过硬,每次射击都是优秀。入伍第三年特别想家,就托哥们给连队发了个假电报,称父亲病危,速回!连长很快就批准了,我心里沾沾自喜,看来人还是要耍点“小聪明”。

当我扛着大包小包推开家门,想给父母来个惊喜,只见父亲面色大变:“你这个兔崽子怎么跑回来了,昨天还给你连长写信说我身体很好,要你在部队好好锻炼……”我的妈呀,这下把脸丢尽了,放下背包就往邮局跑,人家说信件已寄出,无法取回。

本打算回来和哥们好好玩几天,这下好了,哪有心事喝酒呀?假期还没结束,我就归队了。连长见我狠狠地骂了一顿,“你这小子比起你老爹差远了。”

这下我真“出名”了,全团各连将父亲的来信当成教材,四处宣讲,“看一个老战士是怎样教育子女?”我简直气疯了,真想说这不是我“亲爹”。

父亲是个典型的军人,平时和子女沟通并不多,最多说几句,人要自立、坚强、钱够花就行了,不要去占人家的小便宜等等。虽然话语朴实,却始终在用行动感化着我们。

家里的沙发是父亲亲手做的,40多年了,仍在使用。母亲经常为这个破沙发和父亲争吵不休,因为过上几年就要更换沙发里的棉絮,父亲把家里的新棉絮都塞进去了,母亲哪能答应?不吵才怪呢?家里搞装修,父亲硬是要自己动手砌墙,谁也挡不住,最后把墙给砌歪了,只好推倒重来。我家屋后有巴掌大块菜地,父亲是今天种几颗葱、明天栽几颗蒜,搞得臭气冲天,为此,老两口吵个没完没了。

记得我小时候砍柴,不慎柴刀一偏,将腿骨关节都露出来了,血流不止,医院跑。我静静地趴在父亲肩膀上,忘了疼痛,真切感受到什么是父子血脉相连。

3年,报社派我去伊拉克采访战争,家人工作都做通了,唯有父亲不答应,他说:“那是战场,可不是闹着玩!”父亲这番话印象极其深刻,可能是父亲觉得自己上年纪了,我是家中长子,担心有个三长两短。从伊拉克回来我才意识到父亲的担忧,只有上过战场的人才知道战争是多么残酷。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军队大裁军,父亲回到老家军干所休养。父亲是个闲不住的人,给自己找了一份城管的活,每天佩戴红袖章在菜市场转悠。有人见到城管拔腿就跑,但见到我父亲可高兴了,因为卖不掉的菜都被这个老头全包了,搞得母亲也没办法,家里又不开餐馆,也没养牲口,每月60块钱工资全买了烂菜叶。父亲说外面多冷呀,看这些可怜人不容易。

的确,父亲特别同情下苦的人,我做记者持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wuzx.com/cwxxc/77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