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县文化馆年公共文化服务年报

目录

一、淳化县文化馆总体情况

二、淳化县文化馆服务保障情况

三、淳化县文化馆公共文化产品生产情况

四、淳化县公共文化服务开展情况

五、淳化县文化馆公共文化活动重大活动

六、展览及非遗申报工作

七、参加省市文化活动情况

八、淳化县文化馆年公共文化服务社会评价

一、淳化县文化馆总体情况

淳化县文化馆位于淳化县正街,创建于年,占地2.14亩。年在原址新建文化楼一栋四层,总建筑面积平方米,馆内工作人员16人,其中研究生1人,7人本科,7人专科。内设有综合办公室、群文辅导部、美术培训部、书法培训部、摄影培训部、文学创作部、民俗民间文学部、音乐舞蹈培训部,以及淳化县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等9个部室。现有音乐舞蹈排练厅、多功能厅、书画培训展览厅、对外交流展示厅、非遗展示厅、免费开放活动厅6个厅。3个名人工作室主要用于书法、绘画、剪纸等方面的创作及辅导,进行免费开放服务,是淳化县文化培训、文艺演出、摄影展览、非遗展示、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群众文化集散地。

近年来,淳化县文化馆紧紧围绕淳化大文化建设,坚持不断繁荣文艺创作、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实施“名人带动”战略。建立郭小林书法、韩红星绘画、王永红美术3个名人工作室,并在名人工作室的带动下,举办书画展览14次,辅导各专业、业余文艺爱好者余人,创作各类文艺作品多篇(首),报刊、网络发表文学作品篇(首)、书画摄影作品篇(幅),其中长篇小说一部,出版个人诗集一部。并创办了《淳化文化》报纸,成为县域交流、创作的阵地。

二是加强淳化地域特色文化板块建设。通过积极争取,使“淳化荞面饸饹”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深入挖掘淳化民歌47首,包装《夯歌》、《姐儿担水》等14首,组织编排《簸箕上的麻雀》等淳化特色节目8个。

三是大力开展“送文化进镇、进村、进农家”活动。这类活动多达30场次,为基层群众送去一台台精心组织的文化“大餐”。

四是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广场文化活动。形成“我的舞台我做主”为品牌的广场文化月活动,带动了全县广场文化活动及其他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发展。淳化县文化馆荣获“全国特色文化广场”、“全省惠民活动先进单位”并连续五年荣获县文体广电局“先进单位”。

通过一系列文化惠民措施的实施,淳化县文化馆已成为淳化大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和桥头堡,为促进我县文化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社会影响越来越广泛,文化馆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三级文化馆,年被淳化县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二、淳化县文化服务保障情况

(1)党建保障,筑牢思想基础

在抓业务工作同时我馆对政治思想理论学习不放松,组织文化馆全体党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馆长杨鸿同志被党组织接收为预备党员,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2)办公保障,为各类活动加油

注重制度管理,制定考勤制作、卫生制定、安全制定和业务奖励制定等各种制定,全馆共设六大部室,对全体干部职工就其所长分配工作,年初签订安全责任书,使责任落实到人。充分激励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3)财务保障,打好品牌建设硬仗

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有计划地使用各项经费,确保专项经费的专款专用。做好固定资产登记造册,定期核对固定资产,及时处理添置、调入、调出、报废等事项。

三、淳化县文化馆公共文化产品生产情况

(1)理论产品生产情况

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徐小娟完成论文《浅谈文化馆建设的群众基础》、王芝娟的论文《脱贫攻坚背景下的县域公共文化和旅游融合研究》、王永红的《新时代下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郭小林的《毛泽东诗词在新时代的伟大意义》四篇。

(2)文艺产品生产情况

全年创编多部戏剧小品、舞蹈类作品,如现代小戏《脱贫记》、戏曲小品《香菇妹妹》、快板《谁不说我家乡好》、现场情景剧《激战爷台山》等优秀作品。

(3)数字产品生产情况

因为场馆现有条件限制,暂时无法提供数字产品。明年文化馆将整体改造,改造后将建立数字文化共享平台,补齐短板。

四、淳化县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开展情况

(1)场馆服务

文化馆加强阵地管理,增加活动项目,实施免费开放。目前提供的场馆服务有郭小林书法工作室、王永红美术工作室、韩红星美术工作室、排练厅、多功能厅、非遗展厅等多个免费场馆服务,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

(2)数字服务

因为场馆现有条件限制,暂时无法提供数字服务。明年文化馆将整体改造,改造后将建立数字文化共享平台,补其短板。

(3)流动服务

在流动服务活动上,统筹本地区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不少于12次,公益性培训不少于12次,成立总馆艺术团,拥有相对稳定并经常开展活动的文艺团队不少于18支,业务文艺团队下基层演出不少于50场。

积极开展送文艺下乡活动,全年到镇、村(社区)演出30场,其中各镇(区、街道)大型广场演出至少2场。

积极指导、帮助各镇(区、街道)和相关部门举办文化活动。免费开展广场舞培训、秧歌、戏曲等培训。

(4)人才队伍培训服务

文化馆非常重视文艺人才队伍的培养,一方面多次选派馆内业务人员或馆外文艺爱好者参加各种学习进修,例如参加陕西省数字文化服务培训、省群众文艺创作研修;另一方面采取增加文化的活动次数来锻炼人才队伍,今年以来,文化馆积极推行总分馆制度以来,协作各分馆做好“农民(社区)文化艺术节”、“乡村行送文艺下乡活动”、这些文艺活动为淳化县公共文化人才队伍锻炼和储备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队伍。

(5)全民艺术普及服务

文化馆非常重视全面艺术文化普及工作,目前免费开放的艺术普及活动有音乐、书法、绘画、讲座、文化大讲堂,这些项目的免费开放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8:30-5:30,地点在文化馆大楼各个厅室。

(6)文化志愿服务

我馆积极开展学习雷锋文化志愿服务,一年来的文化志愿服务10次以上,服务对象包括学校师生、机关事业单位、敬老院、社区居民,服务内容有演员演出、排练舞蹈、文艺创作等等。

(7)疫情防控服务

1、疫情期间,我馆负责文化馆及文化馆家属楼疫情防控工作,接到上级安排后,我馆及时组织人员对文化馆家属楼居住人员逐户逐人进行排查登记信息,及时上报人员来往情况,购置消杀设备,消毒药品,制作防疫宣传横幅,展板,设立检测点,每天定时进行消毒,并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确保疫情防控不出问题。

2、联合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县文化馆、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文化馆、榆林市府谷县文化馆、黑龙江鸡西市虎林文化馆等全国十一家文化馆,举办“群文战疫共待春风”网上书画摄影作品展五期。创作干部郭小林创作陕西快板《万众一心战疫情》,为疫情防控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

3、联合县演艺公司创作“战役请、共防控”内容的陕西快书、秦腔表演等形式节目三部,其中“陕西快书”由县融媒体中心录制,上传至“学习强国”及全国融媒宣传平台。

4、爷台山书画院发起“共克时艰”网络书画展,来自全国多位书画家参加了这次展览,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五、年淳化县公共文化的重大活动

1、义写春联:从元月十九日起先后在梨园广场、人民广场、石桥大槐树、润镇善花村、固贤中心郭丁村、方里方西村为群众义写春联共计余幅。

2、全力组织我县部分群众团体排练春节群众演出节目。

3、8月18日至8月25日,举办以“决战脱贫攻坚共奔全面小康”主题的消夏纳凉文艺演出8场,观看群众达五万人次。

4、9月2日至4日,我馆组织以“脱贫攻坚、孝老爱亲、扫黑除恶”为主题的秦腔、眉户小戏深入铁王镇、官庄镇、方里镇进行演出,观看群众达三千人次,受到基层群众的好评。

5、9月28日至10月10日,举办“助力脱贫攻坚携手圆梦小康”迎国庆书画作品展,12月20日联合县总工会举办“当好主人翁建功‘十四五’”全县干部职工书画展,两次共展出书画作品余幅,参观群众达余人次。

6、10月15日,我馆承办“决战脱贫攻坚共奔全面小康”国家扶贫日暨咸阳市首届微视频大赛颁奖典礼文艺演出,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马俊民,市政协副主席、淳化县委书记刘涛等市县领导及千余名干部观看了演出。

7、10月25日“重阳节”当日,恰逢周末,我馆组织干部走进淳化县中心敬老院,为孤寡老人书写书法作品送福寿,志愿者为老人整理房间,打扫卫生。

8、10月26日,我馆组织干部深入润镇湫池沟、寨子渠村为留守妇女儿童送爱心,书写书法作品余幅,并为孩子送学习用品。

10、10月15日至11月15日,全馆干部不休假,搜集档案资料,整理馆容馆貌,基本完成了全国第五次文化馆评估顶级的前期自评工作,文化馆满意度达97%.

11、文化馆组织书画家深入基层为人民服务。12月份先后在武警中队、医院等,挥毫泼墨,共创作书画作品多幅。

12、12月文化馆干部郭小林、王永红两位同志被县委组织部评委“拔尖人才”,参加了淳化县首届人才交流座谈会,成为书画领域的领军人物,受到了组织部的高度肯定。

六、展览及非遗申报工作

1、1月4日—10日在咸阳工人文化宫举办“国粹书法能让你生活更加有滋有味”任小宁小楷书法作品展,展出我县小楷书法家任小宁作品余幅,受到省、市专家好评,为我县文化事业宣传起到了促进作用。

2、7月1日,联合县文联举办了脱贫攻坚书画展。

3、12月20日,联合淳化县总工会举办了“当好主人翁,建功十四五”大型书画作品展,共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

4、按照上级安排复工复产后,我馆组织相关人员对因疫情影响推迟置后的工作抓紧实施,公布县级非遗项目,申报省级非遗专项保护资金。

5、公布《淳化面花》、《螳螂拳》、《淳化丧葬剪纸》、《淳化土蜂蜜》、《淳化泥塑》、《秦腔脸谱》等六项淳化县第三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传承人。

6、成功申报《淳化面花》、《螳螂拳》两项为咸阳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传承人。申报陕西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两项《张口酥饺》、《螳螂拳》

7、10月23日,组织我县非遗项目“荞面饸饹制作技艺”传承人任波、“张口酥饺”传承人李鸣雁、“淳化剪纸”传承人刘爱英、“淳化面花”传承人李雪梅赴长武县参加全省“文旅融合非遗先行”活动,现场制作“淳化荞面饸饹”、销售“张口酥饺”、淳化剪纸、淳化面花,起到了宣传展示淳化非遗的作用。

七、参与省市文化活动情况

1、参加第七届陕西省“群星风采”群文系统业务干部技能大赛咸阳赛区,我馆荣获优秀组织奖,舞蹈类一等奖及歌唱类三等奖。

2、年6月我馆被咸阳市文化和旅游局评为“年咸阳市文化活动“三下乡”先进单位”。

3、年6月,在“非遗里的故事”咸阳市非遗助力扶贫故事演讲大赛中,由李婕演讲的《讲好非遗故事助力乡村脱贫》荣获全市一等奖。

4、年6月11日参加全市“众志成城,战“疫”必胜”征文活动,我馆荣获优秀组织奖,荣获个人三等奖。

6、淳化县文化馆年公共文化服务社会评价

(1)媒体评价

近年来,文化馆在艺术普及、文化演出、政策宣传上成绩斐然。以其创新的思维理念编导、排演的《激战爷台山》、《广场之星》中评选等活动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很好的完成了宣传党的政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工作。

(2)群众评价

近年来,淳化县文化馆的知名度愈来愈高,尤其是年结合全国文化馆第五次评估定级工作,在网络上和现实的调查中,文化馆满意度高达百分之九十八。

这是淳化县文化馆主办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wuzx.com/cwxxc/91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