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五千年的滚滚历史长河中,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有些事被真实的记录了下来,有些则经过粉饰记录了下来,还有一些作为秘密文件被封了起来,历史历史,有太多太多的黑暗地带。
今天说的是开国少将的故事,当时他是营级干部参加了西路军,奉中央和军委的命令西渡黄河作战,终因孤军作战、敌我悬殊太大、没有补给等原因而被马家军击溃,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最悲壮的诗篇。在共和国的军史上,西路军总共走出了位开国将军。
他在敌人的种种包围下,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回到了党的怀抱,他就是开国少将潘峰,安徽六安人。
今天就不说将军别的事迹了,就单说将军在西路军覆灭后武装行乞的故事。
在西路军失败后,潘峰作为红30军的一名营长跟随李先念率领的左支队向西游击,在部队在祁连山行军时被敌人追了上来,潘峰受命带领一个排的战士在此阻击敌人。潘峰带领战士们在此打了一天的阻击战,到天黑的时候还没有接到撤退的命令,就派人出去联系,派出去的人一会就回来了,说四周都是搜山的敌人出不去。
潘峰连忙带人去寻找部队,没有一点指示只能乱转,最后带领的部队还被敌人打散,身边只剩下五六个战士,在天亮后找了一个灌木丛躲了起来,从白天躲到天黑,一直不敢出去,因为敌人一直没有撤走,战士们又冷又饿。晚上的时候在山上突然响起了红军的集结号,潘峰等人还在纳闷呢,司号员说话了,喊着潘峰等人的名字,让他们赶紧投降来吃饭。潘峰听到司号员的话真想给他来一枪,但怕暴露只能咬紧牙关。
在潘峰愤怒的时候,和他在一起的一个战士却动摇了,说:老潘,事情都到了这一步,我们还是过去吧。潘峰没有说话,沉思了一会说道:人各有志,到了这种地步,我也不会阻拦,过去可能会吃饱穿暖,但我姓潘的15岁参加红军,吃了这么多苦可不是为了当叛徒,我还是那句话“活着就干,死了就算”。
战士们听了潘峰的话都坚定了信仰,那位动摇的战士也是面有愧色打消了投敌的想法,他们在晚上又出去,想要找到一条生存之路。他们最后被冻的实在受不住的时候点了一堆火取暖,火堆还吸引了附近的红军战士,又饿又累的战士们在火堆旁睡着了,敌人半夜摸了上来,队伍再次被打散,这次潘峰和战士们分散突围,他就落了单,好在天快亮的时候他又遇到了几个红军战士,又组成了一个小队伍,当时红30军88师医务主任王恩厚就在此列。
一天,潘峰和王恩厚在山上转移的时候,和王树声、杜义德相遇,但两人的神情特别警惕,同潘峰等人连招呼也不打,跟陌生人一样板着脸擦肩而过。原来王树声率领右支队苦战之后身边也只剩下二十多人,但这种冷漠的情况让潘峰愣住了,“走,我们跟上王副总指挥”,潘峰喊了一句提醒众人跟上。
可是没跟走多远,日后的开国中将杜义德拔出了手枪让潘峰等人不要跟着,潘峰等人看着这个西路军骑兵师师长,没敢再往前走,只有王恩厚顶着枪口说:我跟王树声是一个村的,你报告一声会见我的……经过一番交涉之后,潘峰和王恩厚两人放下枪徒手走进了王树声所在的山洞,日后的开国大将王树声也没有废话,直截了当的说:人多目标大,我们分开行动也好解决吃饭的问题,现在最紧要的就是突出祁连山,穿沙漠过黄河,回到党的怀抱。
潘峰和王恩厚等七八个人突围出祁连山后,一路行乞前往延安,他们每个人都有枪,武装行乞总比拿着打狗棍可怜巴巴的挨门乞讨要好的多。在一天路上,他们听说当地有一个马家军的盐务所,几个人就过去抢了一通,吃了一个饱饭,但也正因为这件事把他们给暴露了,没多久就被马家军给抓了起来。
他们几个全部被分在了97师团,随后没多久从97师抽调了多老兵前往抗日前线补充兵员,他们一行人全部在列,部队行进到长武县城时,他们在一起碰头,说附近宁县驻有八路军,团长是张才千,想要偷跑出去投奔八路军,值得一说的是这个八路军师团团长张才千在年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
潘峰、王恩厚等人费劲千辛万苦终于跑了出来,在八路军同志的帮助下顺利达到延安。其实像潘峰等人这样乞讨回到延安的并不在少数,这些全部都是西路军的战士。
熊梦一转发和在看是最好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