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督军陆洪涛:从晚清悍将到众叛亲离的末路
民国初年,督军是个十分风光,十分厉害的角色。只要此人一出场,别的土豪就吓尿了!那时,督军不仅掌握一省军政大权,有些督军还出身行伍,杀人如麻,非常凶悍。难怪的土豪们都要退避三舍。
当,的甘肃督军陆洪涛,就是这类督军的代表人物。他从晚清悍将,苦心经营,一步步坐到了甘肃督军的宝座。谁知,最后在众叛亲离中凄惨逃离甘肃。
1.北洋老班底,一到甘肃就遭受排挤
晚清到民国,甘肃是保守势力的大本营。清帝退位诏书发布后,甘肃才宣布共和,是最后一个宣布共和的省份,而且在镇压陕西大汉军政府的民军中不遗余力。这其中的典型人物就是陆洪涛。
其实,陆洪涛并不是真正的甘肃实力派。在晚清的甘肃军队的系统中,他是遭受排挤的人物,根本原因就是陆洪涛是北洋系统的人,和甘肃地方实力派格格不入。
那么,问题来了,遭受甘肃地方实力派排挤的陆洪涛,为何还能登上甘肃督军的宝座呢?
这就要说,陆洪涛的脑子好使,加上运气好了!
陆洪涛(年——年),字仙槎,号镜波,徐州铜山县人。生于清同治五年七月二十九日(公历年9月7日),卒于民国十六年(公元年8月31日),终年61岁。他的家乡虽然是徐州铜山县人,但他的事迹中,却很少提及他家乡的具体乡镇。人们推测,这或许和他的家庭有关。
陆家是由文转武的家庭。他的父亲陆逢春,虽然是个文人,但在镇压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和捻军运动中,他征捻有功,获得了不少机遇。
19岁时,陆洪涛考入天津武备学堂炮科学习,他的同学有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等人,这个关系网,也是他能走上甘肃督军的重要的助力,研究陆洪涛,必须重视研究他的关系网。
年,陆洪涛从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后,分派到当甘肃见习军官。从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后,他的身上就被打上了,洋务派的烙印,而且是北洋一系。自然受到各个地方实力派的排挤。
这不,陆洪涛到甘肃当了个见习军官,居然受到了陕甘总督的打压。时任陕甘总督的杨昌浚,对陆洪涛看不上,闲置不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陕甘总督打压一个见习军官呢?
这里面恐怕是甘肃地方实力派排挤的缘故了。
2.新疆巡抚陶模,给了他一个关键的机会
既然甘肃不用,那就另投他处了。于是,陆洪涛跑到新疆,投奔了新疆巡抚陶模。
陶模字方之,一字子方,秀水(今嘉兴)人。清同治七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初任甘肃文县、皋兰知县,光绪元年(年)冬任秦州知州。十年署甘肃按察使,次年擢直隶按察使。十四年迁陕西布政使,护理陕西巡抚。十七年迁新疆巡抚,后署陕甘总督。二十六年调两广总督。陶模长期在西北为官,自知县至总督30余年,尤以治理西北边疆政绩最著。光绪二十八年(年)在广州病逝,赠太子少保,谥勤肃。
对于收留了他的陶模,陆洪涛感激得不得了。后来,他当上甘肃督军后,陆洪涛专门给陶模出了套文集《陶勤肃公奏牍遗稿》,出版人署名为:门人陆洪涛。可见,陆洪涛虽然出生行伍,但却是个很感恩的人,也比较重视忠孝。而这部书,也是如今研究西北边疆问题的重要文献之一。
陶模调任陕甘总督后,陆洪涛也跟着陶模来到甘肃。晚清,改革正在缓慢进行,从武备学堂毕业的陆洪涛,自然也被人们所看重。年,陶模任命他为洋炮队正教习。这算是,在甘军中有了一席之地。清末,甘军是一支特殊的力量,在维护西北地方稳定,在保卫西北边疆安宁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这时候,董福祥所统帅的甘军主力,正在北京,以武卫右军之名,担任京师的卫戍任务,后来同八国联军进行了血战。
光绪二十一年(年)十月,《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用袁世凯代替了胡橘棻。由此,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北洋新军。一代枭雄,就此开启了风云生涯。北洋新军就此登场了。
3.陆洪涛率部,参加甘肃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军事演习
不过,甘肃新军则相对晚一点。光绪二十七年(年),甘肃开始编练新军。第二年,陕甘总督崧蕃将督标马步九营、旗改为常备军。年,甘肃将常备军改为新军。此时,甘肃新军马步只有两千人。这个人数有点小,连一标的编制都不行,更不要说改成镇协了。不过,对陆洪涛而言,却有了一个举足轻重的机会。
年,升允任陕甘总督,再次挑选人手,将原先的等常备军,编成三营,称为甘肃新军第一标。尽管称为新军,但骨子里依旧是旧军,训练也很缺乏。允升任命陆洪涛为步兵第一标第一营管带。这样,陆洪涛才算是有了起家的班底。陆洪涛采用新式方法,操练部属,治军严明,效果非常明显,且十分注重灌输忠君思想,经常摆放着曾国藩胡林翼等人文集。
年,陆洪涛升任第一标统(相当于团长)。次年,陆洪涛参与的甘肃历史上第一次军事大演习。宣统三年(年)秋,陕甘总督长庚为实地检验甘肃新军的编练成果,令甘肃督练公所筹备新军大会操。这也是甘肃历史上,近现代化军队举行的第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
当时,演习区为:东起拱星墩,西到崔家崖、北到黄河、南到南山。攻守双方为第一标和第三标。第一标陆洪涛所部为防御部队;第三标周务学所部为攻击部队。双方的出动的兵力达多人。不过这次会操,比起北洋及南方各省的会操,相差很大。
这次演习从八月初开始,进行攻击和防御。据记载,大体情形如此:八月十五日,周务学部进攻陆洪涛部阵地,行至土门墩,周令一部由大路进军,一路由南路迂回。督战员质问:“迫临敌阵,为何兵分两路?"周答:“运用分合全击的战术,以摧毁敌阵。”督战员予以肯定。其后双方在土门墩、崔家崖之间鏖战,胜负难分。
不过,最后的结果却是不分胜负。陕甘总督长庚以“防御有法,攻击得力”的评语,未待决胜,奖励双方,随结束大会操。可见,陆洪涛的还是有一定的能力。
4,东进陕西,晚清悍将陆洪涛,疯狂镇压陕西民军
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很快,陕西就宣布响应革命,成立陕西大汉军政府。这件事使清廷大为恐慌,命令甘肃方面,组织人马,东进镇压。已经卸任的前陕甘总督升允,也从西安徒步逃到了平凉。而在兰州的遗老遗少们也弹冠相庆,纷纷筹钱筹粮,准备出兵镇压陕西革命民军。
此次,东进镇压陕西革命民军的甘军,主力分为两部分,分别由马安良和陆洪涛统带,以陆洪涛所部振武军为北线,从平凉出击;以马安良为南线,从天水出击。
这次镇压陕西革命军的作战,是陆洪涛的成名之战。
出发之前,陆洪涛对振武军所部进行了整顿。这是陆洪涛的嫡系,军官多是武备学堂毕业生组成,有“新军”之称,战斗力较强。他们不仅补充各种枪械,而且对于革命党嫌疑的军官进行清除。当时,振武军第一营管带阎云鹏和革命党有联系,陆洪涛逼死第一营管带,将第一营解散,人员安插到其他各营。
陆洪涛所部由泾川进攻陕西。此时,陕西的革命军多是未经训练的学生和农民,以及一部分新军队伍,训练不足,军械装备更差。整体实力远远不如陆洪涛所部。唯一能依靠的就是激情。
11月,陆洪涛所部攻陷长武,俘虏了陕西民军管带石得胜。陆洪涛将其残忍斩杀,并悬首城门示众。接着,攻占彬县。陕西民军苟占彪等部奋力反击,击败陆洪涛所部,重夺邠州。不料,陕西民军在冉店桥同陆洪涛振武军作战失利,苟占彪被俘后遇害。后陕西民军派向紫山所部同陆洪涛对峙,向紫山多次击败陆洪涛。可是,清军援军到来,陆洪涛所部迂回包抄,陕西民军大溃,向紫山在突围中战死。陆洪涛所部,极其凶残地填尸过河,再占长武,逼近永寿。
永寿之战,陕西民军邱彦标所部,拼死抵抗,八千人死伤七千余,最后不得不撤退,永寿失守。此时,长安城只剩下了乾州一道屏障。双方展开惨烈的乾州攻防战,陆洪涛所部绕道攻占礼泉,直逼咸阳,西安即将不保。
此战,此战陆洪涛表现了典型的悍将风格,攻势凌厉,残忍好杀,能攻善守。对于陆洪涛所部的功绩,督办陕西军务的升允,曾经向清政府为他请功。而陆洪涛曾表示将在10天之后,攻占西安。
不过,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溥仪发布退位诏书,在陕西的甘军所部,虽然分为两派。但在三月份,甘肃承认共和的通电下,袁世凯的命令下,陆洪涛等部撤回甘肃境内。
此战,陆洪涛获得悍将头衔,在甘肃政坛上正式亮相了,引发各路人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