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那个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本广告位招租...
...本广告位招租...
98%玩 歧伯,北地(今庆城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中医理论的奠基者、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曾与黄帝论医,黄帝以师事之。《汉书音义》曰:“歧伯,黄帝大医,属使主方药”,黄帝使其尝味草木,并与其论医,黄帝问,岐伯答,两年间,歧伯回答了黄帝提出的个问题,黄帝遂尊他为“天师”。战国时期,医学家们将黄帝与歧伯的医论谈话整理成《黄帝内经》流传至今,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史称“医书之祖”或”歧黄要术”。
周先王——不窋
不窋,古代周族部落首领。夏代,不窑先祖世代为农官,时称后稷。不窑袭父职,继任农官,夏朝孔甲帝时朝纲大乱,不窑失官,遂率部族奔狄戎之间(今庆城县一带),并以此为根据地,开始了先周早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活动。为保证部落安全,不窑经详细勘察,修建了不窑城(故城遗址在今庆城县城东南3里处),不窑死后,葬于庆城县帽盒山巅,后历代立有碑。
周老王——鞠陶
鞠陶,不窋之子。夏朝孔甲帝时朝随父奔狄戎之间(今庆城县一带)。在不窑执政部族时期,鞠陶负责挖陶窑,大力改善人民居住条件,被后人称为鞠陶(鞠者,盈多也;陶者,窑也),后人称周老王。不窑死后,鞠陶主政部族,他继承先祖遗风,大力发展农牧业,亲自下地劳动,牧羊,养鹅,相传今庆城县城东的鹅池洞就是他当年养鹅的地方。
周老公——公刘
公刘,北幽(今庆城县)人,鞠陶之子。鞠陶死后,公刘继其位。他带领族人制造农具,整修田园,种植五谷,兴修水利,发展畜牧,传播农耕文化,对庆阳川原地带农业区域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尔后,公刘将其活动扩展到宁县、合水、正宁,镇原一带,并移居温泉附近居住。22岁时,将首府迁移至南岗(今宁县城西庙嘴坪),史称“公刘迁囱“,大大地开拓了周的基业,其势力范围包括今庆阳市和陕西省的旬邑、彬县、长武、淳化、耀县、宜君、黄陵及径川、灵台等16个县城。
西汉丞相——公孙贺
公孙贺(?—前91年),字子叔,北地义渠(今宁县)人。祖先是匈奴人。少年从军征战,后娶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姐姐为君孺为妻,得汉武帝赏识,迁太仆。公元前年,与李广伏兵与马邑,企图诱歼匈奴单于主力而未得逞,其后随卫青横扫匈奴,先后参加了河南战役、河西战役、漠北战役,因功封南茆侯。后以左将军出定襄,无功,而又因“坐酎金”,失侯爵。公元前年,石庆死后,公孙贺代为丞相,封葛绎侯。征和二年正月因子致祸被杀。
西汉关内侯——李息
李息,北地郡郁郅(今庆城县)人。少年从军,侍奉汉景帝;在汉武帝时,曾多次任将军,带兵征讨匈奴,镇守边邑,因军功封关内侯。
西汉义成侯——甘延寿
甘延寿(前?—前25年),字君况,北地郡郁郅(今庆城县)人。从小力大无比,喜欢骑射练武,后参加皇帝侍驾护卫,为皇帝所赏识,被擢为辽东太守。汉元帝时,经车骑将军许嘉鼎力推荐,升任郎中谏大夫。后出使西域,就任都护骑都尉,与副校尉陈汤共同诛灭了匈奴的郅支单于,被封为义成侯。
西汉义阳侯——傅介子
傅介子(前?一前65年),北地郡义渠县(今宁县)人。昭帝时,西域龟兹、楼兰均联合匈奴,杀汉使官,略劫财物。他要求出使大宛,以汉帝诏令责问楼兰、龟兹,并杀死匈奴使者,返奏被任为平乐监。元凤四年(前77年)又奉命以赏赐为名,携带黄金锦绣至楼兰,于宴席中斩杀楼兰王,另立在汉楼兰质子为王,以功封义阳侯。
东汉思想家——王符
王符(85年—年),字节信,东汉安定临泾(今镇原县)人。他“少好学,有志操,与马融,窦章,张衡,崔玻等极为友好”。符生母为人妾,出身低微,常受乡人鄙视。其生性耿直,看不惯官场恶习,遂隐居乡里著书立说,抨击时政,论说治国安民之道。自号潜夫,著《潜夫论》36篇,揭露黑暗,控诉不公,讲述哲学,为后世留下了一部难得的文献典籍。今镇原县有“潜夫祠”、“思潜亭”,还建有纪念碑。
东汉清官——李恂
李恂,字淑英,安定临泾(今镇原县)人。自幼博闻强识,闻名乡里,初诏桓虞府司徒,又拜御史,后为兖州刺史,又升张掖太守。李恂勇于任事,刚正不阿,颇有政绩;虽为地方大员,却自奉简约,生活非常清苦,常以羊皮为铺盖,穿着粗布衣服,粗米淡饭,清贫朴实。但为奸党所不容,后改调为武威太守,不久遭人诬陷,被免官,在家乡结草庐隐居,直到去世,终年96岁。
曹魏谋臣——傅嘏
傅嘏(年—年),字兰石,北地泥阳(今宁县)人,傅介子之后人。少年知名于世,辟为掾。正始初年,官除尚书郎,迁黄门侍郎。其时曹爽秉政,何晏为吏部尚书,傅嘏因评何晏“好利不务本”而被免官。后司马懿诛曹爽,聘傅嘏为河南尹,迁尚书。正元二年春,毌丘俭、文钦作乱,时傅嘏为尚书仆射,劝司马师自往讨伐,常献策谋,终于大破叛军。司马师死后,司马昭还洛阳辅政,傅嘏以功进封阳乡侯,是年逝世,47岁,追赠太常,谥“元侯”。
西晋思想家——傅玄
傅玄(年—年),字休奕,北地泥阳(今宁县)人。幼年家道衰落,避难于河内,生活艰苦。但他资质聪明,发愤苦读,学识广博,善著文章,熟音律,才名远播。曾参与编撰《魏书》,步人儒林。后参安东将军军事,转任温令,又升为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他为官清正,上书谏事,多所匡正。其著作颇多,主要有《傅玄集》等其他文集百余卷,在晋代文学、哲学、政治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西晋学者——傅咸
傅咸(年—年),字长虞,北地泥阳(今宁县)人,傅玄之子。初任太子洗马,袭父爵为清泉侯,继升尚书右丞,任冀州刺史。政事之余,勤于诗文,有《傅中丞集》一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北魏宣武帝皇后——胡充华
胡充华,原名胡仙真,充华为妃嫔封号,安定临泾(今镇原县)人,北魏司徒胡国珍之女。初为尼,宣武帝即位初年,被召入宫讲道,后为嫔妃。延昌四年,其子元诩被立为太子,即为肃宗,后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13年,崇尚佛事,广凿石窟,为历代第一。《中国文艺词典》将其列为中国女词人,代表作《杨白花歌》,中国文学史作为北朝的代表作介绍。
唐朝进士——皇甫镛
皇甫镛(年—年),字和卿,临泾(今镇原县)人。自幼聪慧过人,熟读古今经典,中进士及第。并先后担任宣歙、凤翔府从事、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河南县令、都官郎史、河南少尹等职,其清廉执政,素有贤名。后其兄获罪革职,因其勤政爱民,不受株连,朝廷遂加授国子祭酒,后又改为太子宾客、秘书监之职。其精通文史、工文善诗,计有文集18卷,诗赋14篇,作品广为流传。开成初年,皇甫镛被授予太子少保,卒年49岁。五代时期的三朝平章——王饶
王饶(?—年),庆州华池(今华池县)人。素有才名,后晋时期依附石敬塘,任控鹤军使,后为奉国军校,因功被加封为检校尚书左仆射。天福六年,参加平定安重荣叛乱有功,封为检校司空,不久晋升为本军都校,兼任连州刺史。是年,平定安重进叛乱,任深州刺史。次年,任奉国军校,加封检校司徒,兼任钦州刺史,后又改任本军右厢都指使,并任阆州团练使。后汉初期,消灭契丹党羽,收复常山失地,加封光禄大夫,赐爵开国侯,不久又改任镇国节度使,加封检校太傅。后周初期,以“三朝元老”加封同平章事,授赐为“推诚奉义翊戴”功臣。周太祖末年,加封检校太尉,改镇贝州。周世宗时,封其侍中,改任彰德军节度使。年,病逝于东京家中,终年59岁。后追封“荣国公”。
南宋兵部尚书——王庶
王庶,字子尚,庆阳人。北宋崇宁五年(年)讲士,任泾州保定知县,后改任怀德军通判。南宋高宗时任集英殿修撰,升龙图阁待制,节制陕西六路兵马,后任陕西制置使。绍兴五年,调任兴元知府,兼任利夔路制置使,因招训“义士”有功升征猷阁学士。绍兴六年,任湖北安抚使,镇守鄂州。后升显谟阁待制,兼荆南府知府、湖北经略安抚使,复任直学士。绍兴七年,任兵部尚书,拜枢密副使。后因坚决抗金受陷害罢官,安置于道州,后忧愤而死。宋孝宗时,追复其官职,谥号“敏节”。
南宋抗金名将——李彦仙
李彦仙(—年),初名孝忠,字少严,宁州彭原(今西峰区彭原乡)人。小有大志,精于骑射,喜欢谈论兵法,善交豪杰之士。曾随种师中抗金有功,补为校尉。靖康元年(年),募兵马勤王,被授予承节郎。后得罪秦桧,易名逃匿,不久再度从军。建炎元年(年)四月,以石壕尉身份坚守三嘴山,一战成名。二年,因抗金有功授陕州知州兼安抚使,升武节郎、阁门宣赞舍人。三年,授右武大夫,宁州观察使兼同、虢二州制置。三年腊月,陕州城破被擒,逃脱后闻陕州屠城,投河而死,年仅36岁。死后追赠彰武节度使,建庙于高州,谥号“忠烈”;绍兴九年,又立庙于陕州,谥号“义烈”;乾道八年,赐谥号“忠威”。
南宋太尉——杨政
杨政(—年),字直夫,原州临泾(今镇原县)人。宣和末年(年),应募从军,抵抗西夏。建炎初年(年),随吴蚧抗击金兵,因功升武显郎。绍兴元年(年),和尚原战役有功,被授恭州刺史。二年,因功升为陇州团练使,后任凤州知府。三年,饶凤关战役有功,改任明州观察使。四年,仙人关战役有功,授予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环庆路经略安抚使。绍兴五年,奉州战役大胜,改任泾原经略安抚使,并节制环、庆、利三镇军事。九年,其母亲受封感义郡夫人,其升武康军承宣使,兼任熙河兰巩路经略安抚使和熙州知府。十年,拜武当军节度使。十三年,加封检校少保,不久驻兴元府(共13年),后升太尉。二十七年,逝世军中,享年60岁。后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襄毅”。
元朝开国元帅——孟懿
孟懿,今合水县人。初为士兵,英勇善战。至元四年(年),智取卢州有功,受赐金袄12领,宝剑一把。九年三月,缅甸数十万大军入侵云贵川一带,其率军征讨大胜,迫使缅国君主向元朝纳贡称臣,后获赐一裘锦袄,宝钞50个。十九年,封副都元帅,掌管边陲军旅事务。晚年回乡定居,享年72岁。庆阳民间俗称他为金牌孟元帅。
明初御史大夫——景清
景清(?—年),一说耿原姓,真宁县(今正宁县山河镇寨子村)人。少年聪慧异常,过目成诵,洪武二十七年(年),高中榜眼授编修之职,后升任御史。三十年春,召为兼左佥都御史。不久因奏疏中出现字误被弹劾下狱。释放后,奉诏前往川、陕,巡察私茶贩卖情况,升为金华知府。惠帝即位初,任北平参议,后升御史大夫。明成祖即位后,仍复御史大夫。后因刺杀成祖灭其九族。宣宗时追谥“忠烈”。其墓在正宁县山河城东约1华里处,遗址尚在。
明朝文学家——李梦阳
李梦阳(—年),字献吉,号空同子,今庆城县人。出身寒微,弘治六年(年)参加陕西乡试名列第一,次年中进士。十三年,拜户部主事。刚直不阿,执法如山,先后5次入狱。弘治十四年(年),命监税三关山,又遭诬告下狱,不久开释。武宗继位后,转任户部员外郎,不久任郎中。后弹劾刘瑾遭陷害下狱。正德五年(年),刘瑾被诛,任江西提学副使。后又遭弹劾下狱,被贬为庶民,归家闲居。嘉靖初年,受宁王朱宸濠谋反案株连,再次入狱,被革职削籍。其一生创作丰富,仅诗现存余首,赋文也颇见功力,特别是墓志铭、序文、传记、书信、奏章等独树一帜。他与仲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主九思、王廷明等人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是明代复古运动“前七子”的主要人物。著有《空同集》66卷,流传于世。
明朝按察使——韩鼎
韩鼎,字延器,号斗庵,乐蟠(今合水县)人。幼时家贫,但苦学不辍。成化十八年(年)考中进士,授予礼部给事中。孝宗时深受赏识,先任右给事中,不久升左给事中,后升任江西按察司副使。在江西政绩卓著,升兵部右侍郎,授光禄太常卿。武宗正德年间,统制全陕兵马讨伐宁汉王叛乱有功,获赐大量金币。不久,称病卸职归里,77岁去世。著有《延庵集》和《庆阳府志》10卷(为庆阳最早的一部府志,后来大量散佚)。今庆城南十里坪有韩鼎父子墓和谕祭文碑,曾有韩鼎“银台司谏坊”、韩守愚“青云接武坊”,现已废弃。
明朝清官——赵邦清
赵邦清(—2年),字仲一,号乾所,真宁(今正宁县永和乡于家庄)人。少时家境贫寒,刻苦读书。万历十九年(年)中举人,次年中进土,授山东滕县知县。二十六年,因政绩卓著任吏部验封司主事。二十七年,升任吏部稽勋司郎中。三十年,遭陷害贬官三级。四十五年,因南北党争,被削职归里。天启二年(2年),奉诏出任遵义监军参议,率军征讨反叛,病逝军中,终年64岁。去世后,赐谥号“光禄侍卿”。其一生著述颇丰,有《鹤唳草》、《瞑眩录》、《梦遇仙汜》、《游艺海纳集》等,大多已散佚,仅存《神柏记》一篇。
明朝书画家——米万钟
米万钟(—8),字仲诏,祖籍庆阳府安化县(今庆城县)。万历三年(年)进士,授予江宁令尹,不久升任江西按察使,转任山东参政。为政清廉,关心民众疾苦,注重文化教育。天启五年(5年),因发表不满阉党专权的言论,遭诬陷被削职夺藉。崇祯元年(8年),被起用任太仆少卿,不久去世,终年59岁。他学识渊博,才气出众,尤善书画,其作品风雅绝伦,气势浩瀚,烟云流畅,名满天下,与当时华亭董其昌,临府刑侗,晋江张瑞图齐名,为四家;与董其昌时称南董北米,今故宫博物馆珍藏有米万钟书画多幅。他也爱石成癖,时称“友石先生”,收藏了大量奇形怪石,并对每一块石头认真研究,整理成《绢本画石长卷》,被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还著有《篆隶订伪》、《澄澹堂诗文》各20卷。
清朝太子专师——范锡篆
范锡篆,字金章,真宁(今正宁县永和乡丰集)人。幼时聪颖过人,品德卓越。雍正二年(年),考中举人。八年,考中明通,授国子监学正。乾隆二年,授文林郎,国子监助教加一级,并封其妻为孺人。乾隆二十五年,乾隆第十五子顒琰(嘉庆帝)被立为太子,范锡篆被聘为太子专师。他坚持师道,严教不怠,除在国子监教读外,还领着太子深入民间,了解民间疾苦。后辞官回乡,在家病世后,嘉庆皇帝为其亲笔题写碑文。
清朝翰林院编修——刘奕煜
刘奕煜(—?年),字黎轩,宁县早胜镇人。嘉庆三年(年)举人。六年(年)中恩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堂馆吉士。九年,升翰林院编修。后赐升皇太子旻宁(道光帝)侍读。旻宁即位后,任河南、江西道监察御史,后升任户科掌印给事中,兵科给事中。后因弹劾庆阳各州县赈灾费用被克扣一事被诬陷,并中毒身亡。死后道光帝为表彰其功德,下旨大祭厚葬,并在其故居宁县早胜镇修府、造祠。其府、祠修建十分豪华壮丽,成为近代宁县建筑群之冠。安葬后,道光帝免除了宁州自嘉庆末年至道光五年所欠全部钱粮税款。
晚清太子少保——董福祥
董福祥(—年),字星五,环县毛井人。为人直爽,打抱不平。同治元年(年),陕甘回民起义占据陇东,他组织地方团练,保卫家乡。后受诬陷被捕,大难不死在安化县发动起义。三年,接受环县县令邀请,防守环县城。不久,又倒戈反清,联络回军与捻军大败清军于金积堡。七年,清重兵清剿降于刘松山部,任前敌总指挥,所部被编为“董字三营”。九年,攻破金积堡,杀死回军首领马化龙。十一年,进军河州,迫使马占鳌部投降。十二年,进剿西宁,连败回军首领白彦虎(白后来投靠阿古柏反动政权)。光绪二年(年),随左宗棠西征新疆,收复乌鲁木齐,攻克玛纳斯城,首战告捷。三年四月,率部先后攻克达坂城、托克逊城。八月,连克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等城,又收复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以及和阗四城,后驻军喀什噶尔19年。因功屡升,直至乌鲁木齐提督,加尚书衔。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奉旨率军人卫京师。次年,镇压河湟地区回族和撒拉族叛乱,因功加太子少保,调任甘肃提督,节制陕甘军马。二十三年,率甘军进京。戊戌政变后,董军被编人武卫军(北洋三军之一),任武卫军统领,驻防直隶、山西。二十六年,奉命入北京,驻永安门。后配合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是年七月二十日,北京陷落,随扈慈禧太后西逃。二十七年,革职回到金积堡。三十四年病逝,享年70岁。
晚清提督——张俊
张俊(—年),字杰三,环县人。少时务农,性格刚正不阿。同治元年(年),回民起义占据陇东,成立乡民自卫军保卫家乡。后归附董福祥,转战于陇东、陕北一带。六年,随左宗棠镇压陕甘回军,任“董字三营”左营统领,出花马池,克灵州,攻克金积堡,捕杀马化龙。十一年,随董福祥进军西宁,围剿白彦虎。光绪二年(年),随董福祥西征新疆,因功授西宁镇总兵,后凋任伊犁镇总兵。二十二年,因镇压河湟地区回族和撒拉族起义有功,接替董福祥升任喀什噶尔提督。二十四年,转任甘肃提督。次年,经荣禄推荐,进京充任北洋武卫全军翼长兼统中军,屯守北京市东部。二十六年,病逝于北京,终年57岁。死后赐谥号“壮勤”。
农民起义领袖——张九才
张九才(—年),字玉山,环县环城镇文旗寨人。身材魁梧,勇力过人。清末民初,被推举为木钵忠义坛坛主。民国三年(年),组织南乡民团打退滋扰环县的青红帮头子吴登云,名震全县。四年,陇东大旱,宁县、泾川相继爆发农民抗税斗争,率环县聚众响应。八月,以“扶清灭洋”为口号,举旗起义,自任义军总司令,活动与庆阳一带,庆阳、镇原、合水及陕西保安等地民团纷纷响应,队伍扩至万人,遂率众南下,火烧庆阳中寨和三十里铺教堂。后受到大力围剿,退向子午岭,活动与陕北定边一带。五年四月,归附绥远护国军卢占魁部。后投奔陕军田玉浩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先后驻防咸阳、泾阳。十六年十月病亡,终年65岁。
著名书法家——张宸枢
张宸枢(一年),字柴垣,号少堂,镇原县临泾乡祁家庙村人。出身书香门第,10岁知文,精于“诸子”,喜于词章。19岁举乙酉科拔贡,同年中举,部选为庄浪县学训导。年,平凉、庆阳一带爆发农民起义。9月初,肖金、董志、太平等地农民也包围县城,抗捐抗税,遂出面与县政府交涉,要求缓行新税法。后遭到政府追捕背井离乡,西出玉门,展转伊犁。年,返回故里,任县立高等小学校长,教书育人,著书立说,撰成《通鉴纲目提要》、《中外政治论衡续》、《西路》等书,受学生及社会爱戴,选为众议院议员。为民生疾苦常转辗郑州、北京等地,后客死北京。其一生广泛临摹古代各家法帖,最终形成笔力矫健、神采丰满的书风。其工楷兼长,尤擅草书。驰名于陇东,其作品争相求之。
原甘肃省政协副主席——赵元贞
赵元贞(—年),字正卿,正宁县永和乡于家庄人。7岁入私熟读书,19岁中秀才。年,考入甘肃文科高等学堂,年,选送京师大学堂,学习地质专业,年夏,选派美国公费留学,先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柯州高尔登大学,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匹兹堡大学深造。年获冶金学博士学位。年回国,任甘肃教育厅长,并创办《甘肃教育月刊》杂志,建立矿师养成所。年,任矿务调查局总办,兼任矿师养成所所长。年后,先后在甘肃学院(兰州大学前身),甘肃农业学校授课。年,他创办兰州志果中学,并任校长。建国后,志果中学改名为兰州二中,继续担任校长。年,被任命为甘肃省教育厅副厅长。年,任省政协副主席,兼任《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编委会主任。“文革”期间,受到冲击,被关入“牛棚”。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询问其近况,后来在周恩来的关心过问下,恢复其工资待遇和甘肃省政协委员、常委、副主席等职务。年,在兰州病逝,享年96岁。
农民诗人——孙万福
孙万福(—年),环县曲子镇刘旗村人。出身农民,生活困苦。年,红军西征解放环县后,带头组织变工队,开荒种地,支援前线。年,出席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受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并诵读了他创作的《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的歌词,轰动了延安文艺界,人们称他“劳动诗人”、“一字不识的作家”。其后又创作了《歌唱毛主席》、《边区人民要一心》、《我们边区象清泉》、《我们边区团结得象铁桶》、《马专员》、《王旅长》、《赵县长》、《自卫军》、《二流子要转变》、《抗战剧团》等。他的诗歌在延安《解放日报》、《陇东报》等报刊发表后,引起了延安文艺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