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接续奋斗
与亲历者、“建证”者对话
溯回一航改革发展印记
展示波澜壮阔的奋进历程
一航局企业文化部联合各单位
用文字和影像
记录一航人为企业高质量发展
凝心铸魂、砥砺前行的身影
一航局成立75周年特别栏目
“口述历史”,与你相约
筑港
征程
卢长武
公司原
党委书记
年出生于辽宁鞍山,年从大连海运学校轮机管理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第三工程处机械队;先后任公司宣传科副科长、科长、宣传部长、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
记者
为什么说一航局的港口建设是我国港口建设的缩影?
卢长武:
追寻港口建设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建国初期筑港队伍演化和港口建设历史,一航局是绝佳的切入点。一航局的水运工程项目遍及国防和国防工业、造船、冶金、交通、水产和石油工业等各个方面,可以全方位地展现我国筑港队伍的发展变化和港口建设的基本状况。
大连北良港开工(左四为卢长武)
记者
能和我们分享下您当时参与建设的场景吗?
卢长武:
我们参与建设的时候,国内没有大吨位千斤顶,横移沉箱也是工程建设不可逾越的障碍,但筑港人还是有办法的。当时在进行秦皇岛港沉箱预制时,创造出来“砂堆沉箱”的办法,即用砂子替代千斤顶,顶起和放下沉箱,这与鲁班“土堆亭”的工艺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时,秦皇岛市委书记处书记赵青云知道后,把它作为秦皇岛市技术革新典型,在各类场合进行宣讲,咱们一航也因此名声大振。
秦皇岛乙码头工程预制的吨沉箱
记者
在“三年大建港”时期,我们是怎样助力祖国港口建设的?
卢长武:
当时,全国计划会议确定,要建成秦皇岛原油输出码头两个深水泊位目标。那时候咱们是咱国家唯一的沉箱重力式码头施工队伍,所以秦皇岛原油码头一期施工任务就光荣地落到了一航三的身上。
这项工程施工任务非常紧张,一年半时间要建成两个万吨级原油泊位,这关系到港口是否能按期投产,关乎我国的经济建设。为此,咱们在大连、秦皇岛两线作战,在当时人力、物力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各项施工目标。
秦皇岛港原油码头工程
记者
据说,咱们为了抢抓生产,还专门成立了青年突击队,您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什么?
卢长武:
年新年伊始,为了追赶施工进度,项目部发起“大干苦战80天,决胜鲇鱼湾”劳动竞赛。当时,鲇鱼湾油船码头会战进入到白热化程度,但现场材料供应始终告急,航务三处团委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组建了72名职工的青年突击队驰援鲇鱼湾建设。
那时候运输材料靠的是人海战术,一个来回两公里,拼的都是体力。夜间零下十六七度,北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似的。风起时,莫说推车,人在桥上走都被吹得站不住脚,推着沉重的手推车,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力气,北风钻进腰里更是像针扎一般。可是现场没人叫一声累,没人喊一声苦,硬是咬着牙坚持住了。不是亲历者,很难体会那种场面。
大连鲇鱼湾港工程
记者
今年是一航局成立75周年,您对新一代筑港人有什么寄语?
卢长武:
辉煌属于过去,筑港前辈们交出了辉煌的答卷;新的征程就在前面,新一代的青年人要把握时机,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寻求新的突破。要相信,有一航人在,明天的大海、苍穹会更蓝……
来源:中交一航
往期精选
平凡的岗位,不凡的精神,这是全国劳动模范陈兆海的一天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