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老年书画诗词学会采风活动
走进“陕西省诗词之乡"
长武县
----------秋风送爽,果实飘香,迷人的秋色吸引着文人墨客的目光。9月20日,素有“秦陇门户"“果香煤城"“陕西西大门"“旱码头”之称的长武县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由咸阳市诗联学会和咸阳市老年书画诗词学会组成的采风团走进陕西省诗词之乡一一长武开展采风活动。采风团由咸阳市诗联学会会长李基源,咸阳市诗联学会党支部书记赵俊瑞,咸阳市诗联学会副会长赵晖锋,咸阳市老年书画诗词学会顾问张生效,咸阳市老干中心副主任、市女子诗社社长阮心,咸阳市女子诗社副会长党秀梅,咸阳市诗联学会诗词部主任、《咸阳诗词》副主编曹恒,《咸阳诗词》编辑部主任、《咸阳诗词》副主编崔宝源,《咸阳诗词》副主编李福荣等咸阳诗词达人一行四十多人组成,神州风采网总编郝洁应邀随行。长武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彦彬陪同。----------薄雾轻笼,恍若仙境,沿着宽敞的朝阳大街,采风团首先来到应急避难广场,这里绿意盎然,高亢激昂的音乐伴随着喷泉的起伏让大家心情为之雀跃,沐浴在晨光中,清新的空气和优美的环境让大家赞赏,纷纷拍照留影。在听取长武近年来城市建设情况介绍的同时,大家来到长武地标性建筑一一浅水塬大战雕塑前,了解了奠定唐王朝基础的浅水源大战以及长武的历史地位,并在气宇轩昂的唐王李世民雕塑前合影留念。----------在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彦彬的陪同下,采风团观看了长武县实验小学的孩子们表演的国学经典诵读,身着汉服的孩子们稚嫩甜美的童声浅吟低唱的《明日歌》、《声律启蒙》回荡在校园,加上娴熟的表演,赢得了来宾们阵阵热烈的掌声。当了解到国学诵读表演在长武中小学校已遍地开花时,他们大加赞赏。一路浏览欣赏着诗词灯箱和城区新貌及老街风情,采风团奔赴大唐昭仁寺,该寺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浅水原大战中阵亡的将士而建的,长武县博物馆馆藏文物大唐昭仁寺碑由朱子奢撰文,虞世南丹书,是书法国宝,其书体秀丽而富于变化,字体稍长瘦劲刚毅,布局势巧形密,所散发出来的文字魅力使得各位来宾深表折服,寺内大雄宝殿的“一担挑八角”是全国仅存的两处之一,奇特构造堪称建筑史上的瑰宝。采风团人员兴致勃勃地听取了介绍并参观了馆藏其它文物,又欣赏了有左宗棠、启功、于右任等名人为长武留下的墨宝而建成的碑林。----------随后,采风团来到长武县诗词楹联学会,听取了会长王小艳关于学会基本情况的介绍,观看了长武县创建陕西省诗词之乡专题片。又精神抖擞地到达丁家镇十里铺村,领略完由清华教授领衔保护并恢复的丝路古驿风情,体验完窑洞村落文化。采风团来到煤化工业园区陕西润中清洁能源公司,参观了现代化的中控室、产品展览室、企业文化展室,对现代化工业企业有了全新的认识,随后进行的书法交流活动,大家挥毫泼墨,用墨迹赞美长武,各展风采。----------下午,采风团参观了二厂村建设及“乞丐酱驴”养驴场,然后赴亭口镇,在镇党委书记李建清等领导的带领下,参观了老龙山、城墙、长武县革命历史纪念馆、红色碑林、宣誓广场、习仲勋革命旧址、丝路古车辙、宇家山新村等,李建清详细向大家介绍了近年来亭口镇的发展情况,作为陕西百强镇和长武工业重镇的亭口,全县85%的收入都来于北,特别是近年来,工业、农业齐头并进,旅游、文化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发展,亭口如一颗耀眼的明珠闪耀在三秦大地,它的风采和样貌也深深烙在采风团每个人的心上。----------此次采风,走进陕西省“诗词之乡”长武县,是为了深入扶贫攻坚火热的第一线,深入生活、汲取营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动员全体会员积极开展诗词书画作品创作,以饱满的创作热情进一步歌颂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丰硕成果。一路走过,大家看到近年来,长武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即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带来的崭新变化,看到长武县坚持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的丰硕成果。深切感受到长武建设发展的高境界、高起点;大手笔、大变化。引发了心灵的震动,改变了对长武陈旧的偏见。面对秀美的苹果之乡、崛起的煤电新城、别致的美丽乡村、丰厚的文化底蕴、富民的特色产业、大家一路感叹,一路赞赏,掌声、笑声不断。大家普遍受到了干部群众跟党实干兴县的启迪、淳朴厚道民风的感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光荣红色历史的教育,纷纷表示回去后将所见所闻倾注笔端,积极创作文化精品,把重重感动化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鼓舞群众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热情积极宣传长武、以多种文化艺术形式推介长武。以长武的风采,助推咸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陕西的追赶超越大发展作出新贡献。
摄影:焦妮
编辑:王小艳
制作:张荣丽
往期精彩回顾“讴歌新时代?歌颂共产党"征文入选作品选登之二
“讴歌新时代?歌颂共产党"征文入选作品选登之一
长武诗联八月作业:望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