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谈的是画家的“品”,而“澄怀观道,处烦而不烦,…”则谈的是画家的“性”。都市生活熙熙攘攘,车来车去、尘土飞扬;各种事务千头万绪、交叉盘结,或急或缓;各种欲念纷至沓来、缠绕不休,或隐或显。此种氛围正是对当代艺术从业者“品性”坚守的一次冲击,但也激励着广大书画人思辨求新的创作态度。
新派花鸟画家曹宏岗先生,年出生于陕西渭北黄土高坡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艰苦的环境,朴实的家风一直伴随着他幼年的成长时光。曹先生自幼酷爱临习国画,中学时因家境贫寒,被迫靠着打零工来勉强维持笔墨支出,正是凭着这种关中人特有的“韧劲”,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深造。质朴随和的性格;绘画道路的坎坷以及对农村土地的热爱催生了他笔下关中农家题材花鸟画风的形成。他把自己的创作过程比作是“种地”,清贫的生活带给他的确是善良而平和的心境。他的画作题材从某种角度讲,已经突破了大多数文人花鸟画中“悬地三尺”的轻浮感。花鸟画中传统的农村题材,如:辣椒、南瓜、石碾子、农家院等被一一摈弃,取而代之的是更“接地气”的农趣故事情景,他善于在生活中扑捉那些不为人知的乡村微变,在他眼里农村老家的一块石头、几堆草垛、七八只母鸡都可以成为他笔下故事的主角,在平淡不过的关中黄土地生境被他推向了城市大雅之堂。
画家曹宏岗作为陕西科技大学的一名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还一直在西安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讲授图案装饰等课程。凭借着自己早年在工艺美术领域的从艺背景,其中国画作品在表现手法上也受到了一些装饰艺术的影响。装饰艺术的视觉形式和文化内涵构成其艺术形式中最为神采的部分。欣赏他的中国画作品,在享受其挥毫泼墨的同时,总能通过其笔下的物镜,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激情和文化的交融。
历来中国画家都非常重视笔墨修养,通过其笔墨和作品来传情。清代大画家恽南田说:“笔有墨谓之画。”曹先生在自己的作品中也十分注意表现笔墨。每幅作品笔墨豪放潇洒的背后透漏着对图形理性的思索;老辣的手法传递出无拘无束、直抒胸臆的情感流淌。既有物象的效能,又有传情的功能,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有墨韵意趣,极尽轻重、浓淡、干湿、虚实、对比之妙事,又有起承转合,呼应顾盼之传神。同时,从曹先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画家精心雕镂墨色的韵味,水的干湿把握,色的调和碰撞等都显示出学院画家的基本功和审美情趣。首观其花鸟画作,你会感受到如宾虹先生笔下山水中的大气磅礴,激荡不已;而再观其中,便有种后知后觉曼妙雅致之趣,抚人心慰。“宜动亦静”正是先生画作之魅处。技法上,浓墨破淡墨、淡墨冲浓墨、以湿破干、以干破湿,干辣而苍润,丰泽而弥迷,元气淋漓、简洁明豁,有着热烈奔放、如火如荼的磅礴之气,不论是奇特的构图,还是笔墨境界的酣畅淋漓,都充满强烈的艺术个性,每每给人以巨大的甚至是无法抗拒的视觉冲击。
梅忠智曾说:“在中国艺术学的学术领域内,专家学者以及许多花鸟画画家普遍认为花鸟画艺术是传统程式最完善,兼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思想最为广泛和最深厚的,也是最难突破的绘画艺术形式。”在曹先生的新派花鸟画作中,装饰艺术手法的运用似乎被观者加以放大,甚至一度被误读为是先生花鸟画标新立异的手段之一。在先生眼里,单纯的突破其花鸟画原有的条条框框已显得不再重要,而需要“捡起”的却是现代都市喧嚣生活中,从花鸟画作方寸间吐露的那一片久违的“宁静”之美,求变之道亦在其中。而对于装饰技法被运用在其写意花鸟画中,也就不难理解了。“装者,藏也;饰者,物既成而加以文彩也。”装饰,指依附于某一主体的绘画或雕塑工艺。其作用在于使被装饰主体具有合乎其功利目的的美感形式。从远古时期的图腾直到明清的吉祥符号,中国“天人合一”的独特的宇宙观与生命情调都有所体现。也曾有人将装饰艺术喻为“戏曲艺术”,是说除了格律严谨的构成、夸张和程式化的造型语言与极具韵律节奏感的旋律外,装饰艺术具有较强的传承性质。这些特点融汇到曹宏岗先生的作品中,其用笔从容舒展,豪放自由,其用墨(包括色彩)浑厚华滋,而且相得益彰,其结果是使得水墨的表现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将形态和意境融为一体,真正做到了笔墨并重,意态兼奇,出神入化。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我国篆刻艺术中有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这既符合科学上相对的原理,也符合艺术上形式美的规律。这种统一的、生动的、有韵律和节奏的审美感觉,如能在现代花鸟画中,传递出形式中的特色之美,那么观者就会产生一种超越景物本身的联想,而在作品面前沉醉。这样的感觉在曹宏岗的中国画中露出了端倪,品味之即跃然纸上。
回想起若干年前,生活的负担一度使先生奔波于各种薪劳之中,居住的条件也极为促狭。每每遇于途,他总是行色匆匆。然而就在这样的疲于应付之暇,他总是在暂借的画室,铺开宣纸,拿起画笔,坚持作画。这样的生活,在其人生的数十年间,从未间断,一如古寺小僧,晨钟暮鼓,一心向佛。
而其所作之画,由开始时的凝滞、胀满,逐渐变得灵动、疏朗;笔端也逐渐由画他而渐变为画我。其画中意象,逐渐也有了清晰的界限。美的形式要求之一就是界限。界限产生美。无界限,则意象不清,这也就意味着那浑沦的世界从未向自己敞开过其博大而又具体的胸怀。我们对世界的领悟,需要一个通道。对画家而言,这个通道就是他所塑造的意象。过去,我从曹宏岗先生的画中,只见到他的坚持和努力;现在,我不仅见到了他的坚持和努力,还见到了他的生活追求、审美情趣以及价值观。他已经走完了从“无我”到“有我”的过程。这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所必经的历程。从其画作,在花丛中、林荫里、高枝上、疏影间,我们总能见到他所刻画的“芦花鸡”。他告诉我说,芦花鸡性情温和、姿态憨厚、质朴无华,却又生机流盎、不与世争。这也正是他自己所要追求的生命内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