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最佳拍档之长武牛犊馍

医院订阅哦!正月十五最佳拍档之长武“牛犊馍”

文/小媤

长武自古就有“小初一,大十五”之说,又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讲究,既然是“闹”,自然就有很多与其相关的习俗。蒸“牛犊馍”便是其中之一。

长武人蒸“牛犊馍”与全国各地立春时节“打春牛”的习俗一样,都是农耕文明的一种反映和传承。作为农耕文明发源地之一的长武,自古就是传统农业县区,人们对土地、对耕牛有着解不开的依恋和情结,以牛犊造型为主的花馍,寄托着长武人对新一年的美好祈愿;另外据民间传说,沉香是在吃了师傅做的“九牛二虎”馒头之后,才拥有神力得以劈山救母的。因此,长武“牛犊馍”也有孩子吃了身体壮如小牛犊,大人吃了干活更有力气的心愿在里面。

长武“牛犊馍”是每年正月十五之前各家必做的面食。有一个例外,就是家里守孝未过三年的人家不蒸“牛犊馍”,过十五时的“牛犊馍”由亲戚或邻居朋友赠送。

关中地区其他各县的花馍多以观赏、敬献为主,因而大都造型华丽,用色彩鲜艳的颜料勾画染色。即便是可食用颜料,对人体也是有一定伤害的。

长武“牛犊馍”最大的特点就是,既赏心悦目又可以放心食用,制作用料绝对是天然绿色无公害!

“牛犊馍”的眼睛取材黑豆、绿豆、或花椒粒;嘴巴和舌头用红豆、胡萝卜丝或红辣椒丝完成;眉毛手中剪刀剪;翅膀、尾巴梳子压。

心灵手巧的主妇们在做“牛犊馍”的时候,又拓展了飞鸟、鱼兽及十二生肖等造型,因而长武人又把“牛犊馍”叫“耍活”。

做“耍活”时,以“牛犊”造型为主,其次为鼠、牛、虎、兔、龙、猪等造型不很复杂的动物,造型复杂的生肖相对少一些,但起码每个生肖都得做一个,特别是家里所有人的属相,再难也得做,这样才算齐全。十二生肖之外做的最多的就是象征春天的燕子,还有象征连年有余的鲤鱼以及圆滚滚的刺猬了。至于别的,就看各家主妇们的手艺了,不一而同。

每年正月十二、三,各家就开始蒸“牛犊馍”了。一家人不分男女老少都围坐在案板边,年长熟稔的主妇们,手里自然是出活的,做出的“耍活”细致精巧,飞鸟走兽也都是像模像样的。

最喜欢凑热闹的自然是我们这些孩子了,挤在案桌边,互相指点、交流着,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孩子们做的虽然虽然不那么精致,可是那鼻子、眼睛、嘴巴被捏起、点上之后,再用剪刀剪出眉毛,用梳子压出鬃羽,那一个个面团也便有了几分神韵在其中。

那时的我们,没有现在孩子那琳琅满目、可以随意挑拣的玩具,因此,极富创造意义的“耍活馍”便成了我们尽情发挥想象力的玩具,其性质有点类似现在孩子们玩的橡皮泥。不同的是,那时的我们在大人们的诱哄夸奖之下,在把耍活馍当玩具的同时也学会了一门承载乡土风俗的手艺。现在的很多家庭是决计不会让孩子把面团当玩具的,当然即便是家长有这个意愿,迷恋于电脑和手机的孩子们也是不屑于此的。相比之下,反倒觉得成长于那个物质生活并不丰富和充裕年代的我们,比现在的孩子有着更多的童趣和快乐体验。这应该也是为什么已经届于中年的我们,对儿时岁月念恋不忘的原因所在吧。

一家人谈笑闲聊间,形态各异的“牛犊馍”便已经摆了满满一案板,一个个耍活精巧玲珑、生动逼真,活灵活现。

我最喜欢做的是可爱的小燕子和小刺猬,因为燕子是春天的使者,让人心里充满了希望和憧憬。喜欢做小刺猬,则是因为用小剪刀给圆圆滚滚的它剪出一身的利刺,是自己最喜欢也颇感有意思的事情。每次做完,大家还要比一比谁做的最巧最像。人们大都会顾及年龄最小者的情绪,对其夸赞给予鼓励。

每每出锅后,我总是舍不得吃掉这些精心制作出的馍馍,看看这个,摸摸那个,爱不释手。我最爱吃“牛犊馍”的眼睛,因为用来做眼睛的黑豆蒸熟之后,特别有嚼头。小时候,我经常偷偷把一个个“牛犊馍”的眼睛吃掉,当然,也不敢全部吃完,还得留一些浑全的给亲戚邻居互赠和十五晚上献灯用的。每次老妈或者姐姐在馍蓝里翻找眼睛尚存的“牛犊馍”时,总会带着几分怨怒之气喊一声“老四.......”,内心不安、躲在门口窥视的我闻声赶紧开溜,只是“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惩罚肯定少不了,方式就是,那些被我提前偷吃了眼睛的“牛犊馍”全部由我解决,否则便会给我扣上糟蹋浪费粮食的帽子,要知道“浪费可是极大的犯罪”呢。(呵呵)

“牛犊馍”蒸好当天是不能吃的,因为要留到十五晚上献“月爷”呢,也就是人们说的祭神"看灯"。“看灯”是指凡是家里挂灯、点灯的地方都要供“耍活”,让“耍活”代表的动物们观灯赏灯。这应该也是斯地自古而今农耕文明对火神、月神崇拜祭祀的传承和延续吧。

“看灯”之前亲戚友邻之间会相互赠送“牛犊馍”,这其中有联络情谊的作用,亦有暗中攀比之意,看谁家的女子、媳妇手巧。

按讲究,供了神、看了灯的“牛犊馍”不能送人,只能留给自家人才能吃。据说正月十五吃了看过灯的牛犊馍财运好、有福气,娃娃吃了健康结实,长大有力气。

十五晚上还有偷牛犊馍的习俗,有谁要是能偷到别人家的牛犊馍,当年就会走好运的说法;还有新婚女子娘家、已订婚但还没过门女子的婆家、婴儿的舅家,都要在十五之前提前送灯笼和“牛犊馍”的讲究;还有上一年结婚的新媳妇回娘家"躲灯"的习俗;还有年轻媳妇为早生孩子而“偷”牛犊馍的风俗……

而今,这些传统的习俗与身在外乡的游子渐行渐远了。给异乡的同事、朋友说起这些,都成了新鲜事,也有人讥笑我的故乡风俗落后。令人欣喜的是,长武“牛犊馍”在年全国第一届花馍艺术节上折桂夺金!真是给所有的长武乡党长脸,也真真应了“最好的艺术在民间”那句话。

长武“牛犊馍”,是身在异乡长武人的念想!也是他们魂牵梦萦的那方故土上,人文历史厚重、农耕文明渊源的有力证物!

作者:李胜灵

小媤,真名李胜灵,陕西省长武县人,现任电视台培训部主任。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中国传媒大学在职研究生学历。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泾河文化之旅”活动总策划、总执行;《追寻泾河魂》泾河文化之旅系列丛书主编;《沙漠驼铃——李若冰追思文集》副主编;《美丽泾阳》编委;参与泾阳政协文史委组织出版的《国学大师吴宓》、《小草永远在歌唱——雷抒雁追思文集》、《泾阳文史资料精编》等文史资料的策划、编辑工作。

大家都在看我在西门十字等你看社火···

“丝路风情·长武记忆”民俗文化展,去了才知道谁是谁的“特产”

长武汽车客运公司春运临时时间表

记忆中的长武“故事”(四)之正月十五大巡演

漫说过年之“闹元宵“

投稿/合作(注明来意)

正月十五的牛犊馍,你吃了吗

文/小媤

赞赏

人赞赏









































白斑病医院
治疗白癜风的中成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wuzx.com/cwxcz/13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