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雀斑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dxkfbl/210410/8833873.html
宁陕县是陕西省人口密度最小的县之一。面积不小,有平方公里之多。人口不多,只有七万多些。这个山区小县有许多特点,其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是:好客,厚道,大有“君子国”之风。
宁陕人常挂在嘴上的话是:“礼多人不怪”,还有:“伸手不打上门客”,“三句好话暖人心”,“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宁陕人见面,一般不只问一声“你吃了吗”,而是要诚心诚意地说一句:“您健旺吧!”回答必定是:“操心问,还好!”熟人会这样问候,久别重逢要这样问候,包括平辈之间。
走路,要把客人让到前边,以示尊敬。若是走到了悬崖险道之上,就将客人让在后边,还特别声明:“您路不熟,我引路。”还边走边招呼:“走好哇!”“过细哇!”若是狭路相逢,道路不够宽畅,即使互不相识,也早早站在路外或者路边,侧身礼让对方先行。
居家在屋,遇到熟人路过门前,必定要招呼说:“到屋坐!”不认识的人过路,也会招呼说:“歇一会走”。有的赶路人走渴了,要水喝,必定请进屋里,赶快给烧开水。冬天,有的客人歇息下来,就请他烤火,先前宁陕人冬天在屋里取暖,有一种叫做“火塘”的类似火炉的设置,那里边即便有火,也要加几根柴火,表示对客人的关心。
至于对上门的客人,那就更为热情。除了端上茶水以外,还拿出“吃货”款待。水果成熟季节,会送上一戳瓢桃子杏子,秋收季节,会送上一个烧苞谷,一戳瓢核桃,还有一个棒槌,请你自己敲打开和剥了皮吃。凡是登门之客,只要没有急事,就非留你吃饭不可,而且请坐上席。好菜会放到客人面前,边吃边催客人“拈菜!拈菜!”客人吃得越多,主人越高兴。
即便素不相识的过路人,遇上吃饭时间,也要请他留下来吃饭。若是行路人走累了,走饿了,主动请求吃点东西,那就不管什么时候,主人都会毫不推辞地请进屋里,立刻填火做饭。吃毕,给钱给物,怎么都不肯要,有时还生气地说:“出门人,又没背锅灶,吃点点饭,哪个兴给钱!”临走,客人说:“破费了,谢谢了!”主人便满面带笑地说:“便饭,你没吃好!”“慢慢走啊!过细哟!”
春节时招待亲朋好友,更加讲究。一般分两步上席,第一步摆茶食,各种糕点糖果,少则四盘,多则十来盘,每人一杯茶,边吃边饮边聊天,此地把聊天叫做“打广子”。“打”一阵子“广子”后,送上汤元和甜酒,每人一碗。第二步才是正席,酒肉菜蔬。
安席也有讲究。若是在堂屋安席,家神前的一席叫首席,背靠家神的一方叫上席;两侧开席,右边的为首,靠墙的方位为上席;客房和书房安席,则以靠窗户的一方为上席。凡属上席,由主人或者代表主人作招待工作的“支客”引领入座。坐上席的人,或是辈分高,或是社会地位高,或是招待的主要对象,不会搞错。
宁陕人有互相馈赠礼物的习惯。特别的是有所谓“送尝新”和“送稀奇”两种馈赠。谁家的蔬菜生长得早,送一些给亲友;新苞谷比别人成熟得早,头一回吃“苞谷浆巴”,左邻右舍各送一碗,这叫“送尝新”。近两年交通方便了,人们常常从外面带回来一些本地先前没有见过的吃食玩物,,也就送一点给亲友。这叫“送稀奇”。
总之,宁陕县的老百姓,非常之淳朴厚道,宁陕的乡风民俗,非常之可亲可爱。近年编辑出版的《宁陕县志》对这方面的情形有详细介绍。“宁陕”县取名就有陕西安宁的意思,这样的乡风民俗,确实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石。但愿这样的乡风民俗能与建设小康社会、提高生活水平相结合,但愿宁陕人在越来越富裕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发扬和提高这样的思想道德水平,当然也不是一切照旧、一切不变。譬如若是办起了“农家乐”,那自然应该收费,可同时又很讲究信用,绝对不以假充真,绝对不坑人哄人。
注:文章摘自《长安食话》年(何金铭著)
何金铭简介:原陕西省省委秘书长、陕西饮食文化研究学者、原三秦文化研究会会长
编辑:王渤文
图片:网络
陕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