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办法根治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21601.html
豆腐情结
文/王吉友(陕西)
豆腐,中国人餐桌上最普通、最常见、最廉价、做法最多的一道菜。我爱吃豆腐,并不是因为“豁豁(兔唇)吃豆腐,软拿!”也不是因为“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更不是因为鲁迅笔下的“豆腐西施”对绝世佳人的联想,而是因为小时候父亲给生产队做豆腐,每到麻麻黑,便是点豆腐的时候,我估摸时候到了,像做贼一样悄悄溜进生产队的豆腐坊。父亲看四周没人,把那扇破旧而笨重的木门关上,从海子里舀一勺刚撇完浆的开包豆腐递给我,压着嗓门说,嫑言传,蹲到墙旮旯瓮背后悄悄吃,吃完赶紧走。我领会父亲的意思,让别人逮住了会挨批斗的,因为我家成分不好,属于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对象。我三下五除二刨进肚子,得意洋洋不声不吭地离开。
人常说,爱吃啥是个习惯。因自小挨饿,父亲给我提供了偷吃豆腐的便利条件,便和豆腐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西藏部队转业回来,在报社做记者二十余年,我走遍了三秦大地的沟沟峁峁,角角落落。无论到哪里,我都会寻找与豆腐有关的美味,特别是早点的吃法。
豆腐有国菜、植物肉、东方龙脑之称。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着:“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明代诗人苏秉衡写的《豆腐诗》云:“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尽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瓦罐浸来檐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个中滋味谁得知,多在僧家与道家。”更是对豆腐的绝妙描写。
在三秦大地,豆腐的吃法很多。就以早点而言,各地吃法不同,各具特色。渭南豆腐泡是渭南人经典早餐之一。豆腐泡是干香椿末等秘制调料和传统制作的豆腐脑绝妙搭配,泡上文火烙成的半起面白吉饼掰成的碎块,吃时就一瓣新鲜大蒜,别有一番风味,吃完喝一碗老浆,开胃又解渴,这种吃法只有渭南城才有。汉中菜豆腐风靡陕南。菜豆腐用酸浆水点制而成,色泽清白如玉,一股酸香气扑鼻而来,令人垂涎。再配一碗热面皮,那才叫“爽”!凤翔豆花泡馍是西府人传统风味的名小吃。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品尝后这样形容:东湖柳,姑娘手,金玉琼浆难舍口!凤翔豆花泡馍,"锅盔"采用独特工艺加调味料烙成,厚过寸,色金黄,外脆内韧,用快刀削成薄片,煮而不散,土法做成的豆花和豆浆,飘香着豆香的原味,鲜嫩爽滑,百吃不厌。
在长武县吃当地的水豆腐时,老板自称他们的水豆腐最正宗,并演义说:水豆腐流传到汉中叫菜豆腐,流传到渭南叫豆腐泡,流传到宝鸡叫豆花泡馍!此话虽是自诩,无从考证,但说明人们对豆腐的钟爱。
要说早点最普及的还要算豆腐脑,乾县豆腐脑最具特色,有乾县“四宝”之称。乾县豆腐脑凝而不散,翻而不碎,秘制的油泼辣子浇在上面,红白相映,味浓辣香。用刚出锅的蒸馍掰开蘸豆腐脑上面的汁子吃,实在是美得太太!
除了早点,甘泉豆腐干和洛南豆腐干也头领风骚。甘泉豆腐干制作精细,工业化程度高;洛南豆腐干制作粗犷,有西北汉子的豪情。“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臭豆腐,更是豆腐系列中的一绝,各地味道差异。
做豆腐是一种手艺,也是营生的手段。大街小巷“割豆腐”的叫卖声,养活着成千上万个家庭。据悉,当年周恩来和邓小平在法国留学时勤工俭学,和同学们开起了“中华豆腐坊”,就把做豆腐的方法传到法国。
如今,点豆腐的方法各式各样,商家多以选择出豆腐率高的方法,超市和菜市场的豆腐,已难以闻到小时候纯正豆腐的豆香。豆腐的原料是大豆,大豆的原种在中国。在中国人缺乏对原种保护意识的情况下,美国人用中国的原种培育出转基因大豆,因产量高称霸大豆的种子业,中国的原种大豆几乎绝迹。转基因大豆能做出传统豆腐的原味吗?不得不令人深思。
豆腐的情结也许是源于对父亲的思念。我常常怀念父亲做的豆腐的味道,有时回想起那不加任何调料的开包豆腐熟悉而遥远的味道,口水就会流出来。退休之后,我专门开车回老家寻找父亲当年的徒弟,品尝他做的豆腐,但也吃不出父亲那时的味道。
总编:张同辉
作者简介
王吉友,男,年2月生,陕西蒲城人,大学文化程度,曾在西藏部队服役19年,年复员军官。从事记者20年,现为《西北信息报》社深度报道部主任。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数百篇散文、小说作品刊发报纸、杂志。
《作家地带》
温馨提示
我们需要的稿件:
一、所投稿件需是本人原创,尚未在其他平台发表。因稿件著作权引发的纠纷,由作者自行负担。
二、大力倡导正能量作品。稿件内容不得含有违法或其他有碍社会和谐、国家安定的内容。不得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否则引发的法律责任由投稿人承担。
三、为提高稿件发布效果,平台编辑可能在忠于原创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适当修改,如果您不同意修改,请在投稿邮件中注明。
四、鼓励文学创新,扶持文学新人。
五、体裁以诗歌、散文(含随笔、杂文、书评等)、短篇小说等作品为主。
六、投稿请附百字左右作者简介。
七、投稿前,请务必添加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