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那里比较好 http://m.39.net/pf/a_4784939.html
中医学说的的胃痛,又叫做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相当于西医学的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中医学按照症状不同,将胃痛分为5种类型:寒凝气滞型、饮食停滞型、肝胃不和型、肝胃郁热型、脾胃虚寒型。
胃痛分型
寒凝气滞型
过食生冷,或感受寒凉所致胃脘冷痛,喜温喜按,遇冷痛重者,属于寒凝气滞型胃痛。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
·常用中成药:良附丸。此药组成为高良姜、香附,配伍后有温胃理气之效。应口服,3~6g/次,2次/日。
食积内停型
脘腹痞闷,嗳气有食腐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呕逆,大便秘结甚至腹痛腹泻者属于食积内停型胃痛。
·治疗原则: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常用中成药:越鞠保和丸。此药组成为栀子,六神曲,醋香附,川芎,苍术,木香,槟榔,有疏肝解郁,开胃消食之功。应口服,一次6克,一日1~2次。不适用于脾胃阴虚者,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
肝胃不和型
肝郁气滞,肝气犯胃导滞胃脘胀痛,甚则连及两胁,情绪郁怒则加重,嗳气或排气后得以缓解,嗳气频繁者属于肝胃不和型胃痛。
·治疗原则: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常用中成药:胃苏颗粒。方由紫苏梗、香附、陈皮、枳壳、槟榔、香橼、佛手、制鸡内金构成,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功。用法为口服,15g/次,3次/日。脾胃阴虚或肝胃郁火胃痛者慎用。
脾胃虚寒型
脾胃虚寒,运化失司所致胃脘冷痛、畏寒肢冷、喜热饮食,常于空腹时发作,得食则缓,大便溏泄,神疲乏力者属虚寒胃痛型。
·治疗原则:温中补虚止痛
·常用中成药:理中丸。方由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构成,诸药合用共奏温中散寒健胃之功。应口服,8丸/次,3次/日。阴虚内热,感冒发热者忌用。
湿阻气滞型
脘腹胀满,胃痛隐隐,不思饮食,四肢倦怠,呕吐酸水或泄泻者属于湿浊中阻型胃痛。
·治疗原则:化湿和中
·常用中成药:香砂养胃丸。主要成分为白术、木香、砂仁、豆蔻、藿香、陈皮、厚朴、香附、茯苓、枳实、半夏和甘草,诸药合用共奏温中和胃之力。用量为1丸/次,2次/日。若表现为口干欲饮水,大便干结,小便短少的胃阴虚者不宜服用。
肝胃郁热型
脘腹隐痛,饱胀反酸,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以及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见以上症状者都属于湿热内蕴型胃痛。
·治疗原则:清热燥湿
·常用中成药:三九胃泰颗粒。主要成分是三叉苦、九里香、两面针、木香、黄芩、茯苓、地黄、白芍。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行气活血、柔肝止痛之功。同时应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用药注意:
1、“忌刚用柔”理气和胃止痛;
2、久用辛香理气之剂易耗阴伤气;
3、中年以上患者,胃痛经久不愈,痛无定时,消瘦无力,贫血,应当防止恶性病变,及时检查明确诊断,积极治疗。
健康指导:
1、保持精神舒畅,避免精神紧张、恼怒;
2、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忌暴饮暴食,饥饱无常;
3、胃痛发作时进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不要吃粗糙多纤维食物、尽量避免进食浓茶、咖啡和辛辣食物,进食宜细嚼慢咽。
点个“在看”分享,让更多人受惠正元中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