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去哪里 https://m.39.net/baidianfeng/
引言
晋阳起兵以后,李世民正式开始了他的征战生涯。李渊从晋阳起兵南下,他就与长兄李建成分领左右军。此后,在唐的统一全国过程中,几乎在黄河流域进行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都是他负责指挥的。他的军事活动,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的胜利。
李世民第一次指挥的大战是对陇右的薛举、薛仁杲父子的战争。还在李渊从晋阳起兵以前,大业十三年(年),金城郡(治所在今甘肃兰州)的富豪薛举就已据郡城起兵。此后不久,他又占领了陇西(治所在今甘肃陇西县西南)、西平(治所在今青海乐都)、天水(治所在今甘肃天水)诸郡,称秦帝,都上邽(今天水)。约在李渊攻克长安以后的一个月左右,薛举子仁杲领兵进围扶风郡城(今陕西凤翔),被李世民击退。第二年(武德元年,公元年)六月,薛举又来争夺泾州(隋安定郡,治所在今甘肃泾川),李渊派李世民带兵迎战。
战争的双方具有如下特点:秦军方面:第一,薛氏父子占领的陇右地区是隋的牧监所在,又是隋防御突厥和吐谷浑的要地,所以,民习战备,人务骑射。在他们的军中,多有精骑骁将。这就决定了秦方军锋锐盛的特点。然而第二,陇右一带,民户寡少,生产不算发达。秦军的后方天水、陇西、金城等郡,在隋大业盛时,合计起来,也不过七万多户。至于秦军占领的平凉(治所在今宁夏固原)、安定等郡,虽然户口稍多,但因为处在前线,还没有成为薛氏父子牢固掌握的地区。所以,秦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不足的,不能持久作战。由于控制的民户很少,薛氏父子几乎没有第二线的兵力。
唐这时拥有关中、巴蜀和山西的广大地区,又掌握着储备十分丰盛的长安府库和永丰粮仓(在渭水入黄河处)。赤岸泽(在今陕西大荔县西南)牧监也供给了唐军不少战马。同时,关中、河东一带又是隋代府兵集中的地方。所以,唐的军力、人力、物力、财力都远远超过秦军。更重要的是,李渊不仅得到关中地主阶级的支持,而且因为他进入长安以后,立即宣布废除隋的苛禁,所以在他的统治区里,阶级矛盾也初步缓和了。从而,唐的后方也是比较巩固的。
唐、秦两军的第一次大会战发生在武德元年七月,地点在高墌(今陕西长武北)。唐军的指挥者没有能利用秦军的弱点,却急于求战,又恃众轻敌,防备不严。结果薛举引军掩袭唐军阵后,在浅水原大败唐军。唐军的士兵损失了十之六七,大将被俘的也有数人,李世民带军退回长安休整。据旧史记载,这次战役是因为李世民得疟疾,把军务委付给行军长史刘文静和司马殷开山,他们不奉李世民坚壁不战的教令,因而致败。也有可能,这是贞观史臣为了掩饰太宗的过失,而把罪责归之于当时已死的刘、殷二人。但不管怎样,轻躁致败,总给了年轻的李世民以极大教训。
此后,他在历次战争中都竭力保持冷静的头脑。秦军继续向唐境进攻。八月,薛仁杲进围宁州(隋北地郡,治所在今甘肃宁县),被击退。不久,薛举死,仁杲继立,居于圻墌城(在今甘肃泾川县东北)。唐军休整后,再度由李世民带领,进临高墌。薛仁杲派大将宗罗喉领兵拒战。这次李世民冷静地分析了敌我形势,坚持了闭壁不战的方针,不论秦军怎样挑战,唐的将领怎样请战,他都不动摇。这样相持了六十多天,秦军粮尽,其将领牟君才、梁胡郎降唐。李世民摸清了秦方军心已经动摇,就派行军总管梁实带领一支兵到浅水原扎营。
宗罗喉正求战不得,就想吃掉这支力量较小的军队,于是尽出精锐来攻。梁实军扼据险要,坚守了几天,宗罗喉军大为疲困。李世民审度战机已到,又派一支军队到浅水原南布阵,宗罗喉又并兵迎战。李世民亲率大军突然从浅水原北出击,宗罗喉引兵还战,阵势混乱,李世民带领精骑冲进宗罗喉阵内,唐军裘里夹攻,呼声动地,宗罗喉的军队溃散了。为了不让敌方散兵得以回归圻墌城,以免他们在那里坚守,李世民立即带领轻骑二千多人以高速度进到圻墌城下,扼守住泾水南岸。晚间,唐的大军到达,渡过泾水,围住圻墌城。第二天,薛仁杲被迫归降。
李世民遇到的第二个劲敌是代北的刘武周。李渊从晋阳南下以前,为了解除后方的威胁,曾经向突厥称臣。到武德二年(年),唐与突厥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突厥积极支持刘武周南下。于是从四月起,刘武周就对唐发动了进攻,袭陷榆次,围困并州(治晋阳)。那时,易州(治所在今河北易县)的宋金刚被窦建德打败,引兵投奔刘武周,这就更加壮大了刘武周的声势。唐先后派去援救并州的由李仲文、裴寂带领的军队,都被刘武周、宋金刚打败。李元吉慌忙从晋阳逃回长安。晋州(治所在今山西临汾)以北的城镇,除浩州(今山西汾阳)以外,全数落到刘武周手里。
十月,宋金刚进一步打下了浍州(山西翼城),夏县民吕荥茂举兵响应,据守蒲坂(今山西永济县北)的隋旧将王行本也宣布响应刘武周。到这时,唐在黄河东岸就只剩下晋西南的一隅之地了,关中受到很大震动。李渊急派李世民带兵前往拒守。十一月,李世民带领军队乘冰坚渡过黄河,驻扎柏壁(今山西新绛西南),与屯驻浍州的宋金刚军主力相对峙。唐和刘武周的军事形势对比如下:刘武周方面:第一,他的根据地代北诸郡是隋的边防要地,“人性劲悍,习于戎马”。所以,他的军队战斗力很强。他得到突厥的助力,更是如虎添翼,军锋愈加锐盛。
第二,晋阳是隋朝防御突厥的后方重镇,刘武周占领了那里,就有了充足的仓粮和库绢。第三,刘方乘战胜的余戚,士气也是旺盛的。但是第四,刘方是外线作战,刘武周在河东一带没有能建立起巩固的统治基础。他和河东一带的地主没有什么联系,一般人民也不拥护他。而河东在长期战争中,兴建起许多分散的城堡,粮食都集中在里面,所以,刘方要想在河东就地征粮是很困难的。宋金刚的军粮大部分都要从晋阳运来,在晋阳、浍州之间,山险重重,不论是运输粟米,或是保护粮道,都是极为艰巨的工作。唐军方面,第一,它屡经战败,士气暂时还是低沉的,这是它的主要弱点。
但是第二,在太原失陷以前,唐方除拥有巴蜀、关中以外,又兼并了陇右、河西,它的后方更加巩固了。唐的人力、军力、物力、财力也比刘方更为优胜。第三,李渊与河东一带的地主阶级有着密切联系,李渊军入关前驻在河东时,比较注意军纪,这些都使得唐在河东就地征粮的条件要比刘武周一方好些。更突出的是第四,驻在柏壁的唐军主力西距黄河不过百里之遥,越过黄河就是唐的根据地关中,因而,它的运粮线是极其安全的,没有多少被断绝的危险。唐军驻屯柏壁以后,李世民仍旧采用主力军坚壁不战的方针。
此外,他的最重要的部署是分遣一部分兵力在汾、隰一带活动,牵制住敌军进攻浩州的力量,使浩州的守军能够坚持下去。当时从晋阳到晋西南大致有两条交通线,其一是从晋阳(今太原)沿汾水西侧经清源、浩州渡汾水达灵石,这就是李渊从晋阳南下时所采用的路线;另一条是从太原沿汾水东侧经榆次、平遥、介休以达灵石,约略相当于今天的同蒲线,这就是刘武周南下时所采用的路线。浩州正当西线的要冲,对东线运输的安全与否也有极大关系,因此,它就成为双方反复争夺的战略要地。唐军坚守浩州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部署,这对唐军的最后获致胜利有着关键的作用。
宋金刚的军队深入晋西南,经过五个月的僵持,始终没有得到和唐军主力决战的机会,士气逐渐下落;而浩州又没有打下,粮道一直受着威胁。到武德三年(年)春夏之交,浩州的唐军突然渡过汾水,消灭了刘武周派遣来护运的黄子英部队。他们又进一步占领了介休、平遥之间的张难堡(今张兰镇),于是,汾水东侧的运粮线又被切断了。宋金刚的军队得不到军粮供应,只得被迫北撤。李世民得知宋金刚的军队北撤以后,立即率军追击。他对这次追击战的指挥,也是极其坚决的。在最紧要的关头,唐军甚至一昼夜且追且战,逐北二百余里,他自己甚至二日不食,三日不解甲。
结语
唐军收复了全部被刘武周占领的土地,并且进据代北一带。李世民负责指挥的第三次大战争是对王世充和窦建德的战争。这是唐在统一过程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前后经历了十个月左右,大致前八个月是对王世充的战争,后两个月主要是对窦建德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