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权威荨麻疹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95950.html红梅花开香满园——记长武县人民剧团著名演员秦腔老艺人齐佩红
二
齐佩红演戏50多年,几十年艺坛沧桑,历尽艰辛,足迹遍及陕甘宁各地。多年来,她在几十部古代与现代戏中塑造了花旦、小旦、正旦以及许多中老年妇女形象。她戏路宽,适应性强,文武不挡。传统戏,现代戏,秦腔,眉户均能驾轻就熟,演什么像什么,人物各有特点,绝不雷同。旦角的什么角色她都演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先后演过花旦、小旦、正旦(青衣)、老旦。她还演过武旦,如《穆柯寨》中的穆桂英,《七星庙》中的佘赛花,《打焦赞》中的杨排风等。由于演戏的需要,她还演过彩旦(也叫丑旦、媒旦)。在5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她先后参加演出的剧目多达60多部,在剧中都担任过主要或重要角色。她饰演过《白蛇传》中的白云仙,《窦娥冤》中的窦娥,《打金枝》中的公主,《游龟山》中的胡凤莲,《三滴血》中的贾莲香,《玉堂春》中的苏三,《麻疯女》中的邱丽玉,《法门寺》中的孙玉娇,《火焰驹》中的黄桂英、《十五贯》中的苏戌娟,《回荆州》中的孙尚香,《二进宫》中的李艳妃,《周仁回府》中的李兰英,《五典坡》中的王宝钏,《铡美案》中的秦香莲,《三娘教子》中的王春娥,《西厢记》中的红娘,《杀狗劝妻》中的焦氏,《状元媒》中的柴郡主等。现代戏里她饰演过《三世仇》中的虎儿妈,《奇袭奶头山》中的白茹,《朝阳沟》中的拴宝妈,《白毛女》中的喜儿,《红梅岭》中的冷翠,《红灯记》中的李奶奶,《沙家浜》中的沙奶奶,《龙江颂》中的盼水妈,《血泪仇》中的东才妻等。这些角色所处的时代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性格各异,社会地位悬殊,但齐佩红经过细心研究体会,精心塑造,使所演剧目中的各类人物都能在舞台上演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在观众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梅花香自苦寒来。齐佩红到长武后,横下一条心,专攻小旦,迟睡早起练嗓子,练形体,常练得满脸通红,汗流浃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她认为,戏剧虽是程式化的动作,但都是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演员要演好角色,就应该熟悉生活,传统戏应该如此,现代戏更应该如此。为了演好《拾玉镯》中孙玉娇喂鸡的动作,她就到养鸡人家亲自跟人学怎样喂鸡,怎样叫鸡;到妇女堆里,看她们怎样分线,怎样搓线,怎样运针,怎样绣花,怎样做针线。人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三年功”为演好每个角色,她都呕心沥血,精益求精,所以塑造的艺术形象生动感人。
年5月,咸阳专区举行戏曲调演大赛。长武剧团参赛剧目是齐佩红主演的《拾玉镯》。演出开始,她饰演的孙玉娇踏着轻盈的台步出场,在音乐伴奏中,她嘴里叫着鸡,手里做放鸡、喂鸡、唤鸡、数鸡、寻鸡、抱鸡等连贯细致的表演。她举止大方,神态自如,动作娴熟,出神入化。接下来在欢快、轻松的弦乐伴奏中,她又做起了针线活。她全神贯注,眼随线移地做挑线、合线、搓线、穿针引线及做针线的表演。分寸适度,层次分明,自然连贯,虚实映照,把戏剧以虚摹实的手法运用到极致。在乐器配合下,她又是用手捋线,又是用牙咬着弹线,真是有声有形,生动逼真。这场戏的前半场好似哑剧,唱得少,演得多,整个是孙玉娇的做功戏,旦角中没有扎实的功底,是演不好的。但她却把这场戏演的形象生动,引人入胜,使座无虚席的剧场里不时爆发出由衷的赞叹声、欣喜的喝彩声和热烈的掌声。精湛的表演,得到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荣获了表演二等奖。此后,《拾玉镯》便成了她的看家戏,久演不衰。每到一处演出,人们非点这个戏不可。
齐佩红总结她多年来唱戏的经验,认为演戏就是演人,一定要把你扮演的人物身份、地位和当时所处的境遇弄清楚,把人物的思想、性格、心理吃透,注意刻画人物的个性,善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演谁像谁。她演戏注重于情,往往忘掉一切,把自己置身于剧情中去,以情演戏,以情感人,演唱到伤情处往往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不少观众常常被她的戏感动得泪水长流。她说:“大幕一拉开,你一上场,你就不是你自己了,你的一举一动,一哭一笑,一说一唱都演的是那个角色人物。”她演《铡美案》中的秦香莲告状时,每当唱到“天不幸本郡三年旱,饿死黎民有万千。草堂上饿死双父母。无有棺材好可怜。无奈了我把青丝剪,拿在大街换铜钱,买来了芦席当棺板,才把二老送坟园”这一段时,都会泪流满面,惹得台下不少观众也流下泪来。为什么会这样?她说唱这段戏时我觉得我就是秦香莲,我想到陈世美忘恩负义,为了自己荣华富贵招了驸马做了大官,抛妻舍子,不管父母,以至于父母被活活饿死,死后连一页棺板都没有,这是多么可怜可悲啊!她母子找上京来,陈世美不但不相认,还派人来杀人灭口。她向包公讲述这些的时候,觉得又气又恨又冤,所以不由得就流下泪来。相反,如果不深入角色,不理解角色人物心理,自己不投入,那就演得很肤浅,你连自己都感动不了,怎么能让观众感动呢?
“戏比天大!”这是齐佩红常说的一句话,她认为戏剧演员对自己演的戏不重视,不认真,那就是缺乏职业道德,就不配做演员。她的座右铭是: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演戏。每排一本戏,团里分给她演什么角色,她就演什么角色,从来不挑不拣。因为她是戏篓子,多面手,旦角里面什么角色都能演,所以有时演出,有些女演员因有事或有病请假,那个角色她就顶替着上。她演过丫鬟,当过宫娥彩女,还跑过龙套。有人说:“你是团里的名角,怎么能演那些小角色呢?”她说:“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一本戏里什么角色都很重要。任哲中该是有名的表演艺术家了吧,有一年,省戏曲研究院到北京汇报演出时,他只演了个一句台词都没有,连面目都认不清的兵马俑,而且演得很认真,这就是大家风范,这才是人民的艺术家。”
剧团里没有丑旦,年轻的女演员都嫌演丑旦影响自己的形象,而且丑旦也不好演,所以都不愿演。齐佩红主动去演,先后演过《玉堂春》里的监禁子,《拾玉镯》里的刘媒婆,《看女》里的任柳氏,特别是她饰演的《双明珠》里的瓜旦,在陕甘宁各地出了大名。
年,传统戏恢复上演,剧团准备排演《逼上梁山》这出戏,其中林冲娘子的丫鬟这个角色无人演,青年演员学的都是现代戏,没有演过老戏(传统戏),连丫鬟出场怎么走怎么站都不会。有些老演员演过,但都年龄偏大,扮相动作都不适合,剧团领导和导演很为难。齐佩红说:“硬叫挣死牛,不叫打住车,我给咱演”当时她已过40多岁,是四个孩子的妈妈了,能行吗?有人怀疑。但她经过努力练习,正式演出时扮演的那个丫鬟,身材苗条,行动敏捷,口齿伶俐,出场后步态轻盈飘飘欲飞,像滑冰场上溜冰一样,跑了一个圆场,走到“林冲”跟前,紧张地说:“老爷!高衙内把娘子骗到楼上,要行无礼!”这一跑一说,活脱脱一个丫鬟形象。“这不就是十几年前的齐佩红么!”有人惊奇地喊出了声,台下一片掌声。
齐佩红是长武剧团的台柱子、名演员,演到哪里红到哪里。再加之年到年,彬县、长武、旬邑三个县合成一个县,剧团合在一起,打乱又分成三个剧团,到陕甘各地巡回演出,演的地方更多了,齐佩红的名声也传得更远了。有一年腊月剧团在泾阳县王桥镇演出被困住了,因为票卖不出去,挣不下钱,剧团80多人连吃饭钱都是欠的。那时齐佩红正生孩子坐月子,孩子出月后的第二天就被剧团接到王桥镇,当晚就挂牌演出。人们听说齐佩红来了,就争先恐后的来买票看戏,连演了七八天,每日两场,直唱到腊月二十八才停止。把欠的钱还清了,还赚了不少钱。有一年在甘肃西峰演戏,白天她还在台上唱戏,晚上就生下了自己的女儿。好多人认为演员很荣耀,其实那时的演员是很辛苦的。
年,长武剧团要排演《双明珠》这出戏,但剧中的丑角瓜旦这一角色没人演,齐佩红主动地接受了这一角色。她认真的分析研究瓜旦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确定了她的语言特征和基本表情动作,经过反复揣摩练习,终于心中有了瓜旦的具体形象。由于对这一角色下了功夫,结果戏排成一演出,马上火了,因为她演的这个瓜旦又傻又憨,别有特色,太吸引人了。瓜旦本来不是戏中的主要人物,但好多人争着来看这个戏,就是为了看她演的这个瓜旦。因为演得太生动太形象了,其他剧团绝对演不了这么好。齐佩红解释说,瓜旦其实并不傻,她是憨而不傻,粗而不俗。她其所以愿意穿嫁衣坐花桥被抬到那家去,完全是为了给主人解困,说明她对主人的忠心。年剧团在淳化县演出,有天演出《双明珠》,戏演完后,有些观众围在后台外边不走,都要看演瓜旦的演员是谁,要看本人的真面目。卸妆后他们一看,都很惊奇,说他们原以为演瓜旦的是个十几岁的女孩,谁想到是个50多岁的老演员,怎么能在戏台上跳得那么高?演得那么活灵活现!
有一次剧团到宝鸡市一个叫麦河营的地方演出,没想到人家还请了高陵县剧团,两家要唱对台戏。那天中午对方唱的是《徐策跑城》,长武剧团演的《双明珠》。开始两边看戏的人差不多,但戏开了不到一折,观众都跑到这边来了,高陵剧团一看比不过,演了两场就走了。
长武地处陕甘两省交界,距宁夏也不远,剧团经常到甘肃的西峰、平凉和宁夏的固原、银川等地演出,因为演出剧目多,戏箱新,行当齐全,演员打硬,节目精彩,很受各处群众欢迎。齐佩红是名角,唱红了,不但名扬陕西关中咸阳、宝鸡及西兰公路一带,而且在甘肃、宁夏也很有名气,有很多粉丝。在群众中流传着这样的话,“快走快走,去看齐佩红的《杀狗》”“看了齐佩红的《拾玉镯》,晚上半夜睡不着”长武周边的甘肃人则说:“进了长武城,先看齐佩红,不看齐佩红,等于没进长武城。”
前多年,西安、咸阳一些著名演员,被邀来长武搭班演戏,齐佩红常常被指定和他们同台配演。任哲中演《周仁回府》时,她配演李兰英;郭明霞演《探窑》时,她配演王夫人;雷开元演《二堂舍子》时,她配演王桂英;刘茹慧演《辕门斩子》时,她配演佘太君。演出后,他们都赞扬说,和齐佩红演戏,熟门熟路,站台移步到位,配合轻省愉快。(未完待续)
文字:雷训虎
绘画:雷训虎
摄影:黎志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