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先进者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农业技术

梁增基,男,汉族,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

金色的事业

——50公斤到公斤的巨变

由20世纪60年代的50公斤提高到当前的公斤水平,长武小麦生产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科院院士李振声说:“旱地小麦育种,梁增基是王牌。”

年,长武发生小麦严重冻害。调研时,梁增基对县委书记说:“要解决小麦冻害,只能培育抗冻品种。”为了摸清当地生态条件和对品种的需求,梁增基跑遍了长武的沟沟壑壑。有时会遇到狼,有时赶上倾盆大雨。最麻烦的是,冬天骑车遇地表消冻,就得扛着自行车走。没有土地,从农场借来两亩地;没有资金,从种到收自己动手;没有品种资源,就写信向科研院所要。

年“长武”“长武”诞生,年育成更丰产的“秦麦四号”,在渭北形成一道“锈病隔离带”,保障了关中小麦的丰收。年育出的“长武”,达到旱地小麦亩产公斤。之后他又相继育出“长旱58”、“长武”,两个优质多抗高产的小麦品种。年,80岁的梁增基培育的抗旱丰产适应性更强的“长航一号”,在渭北地区大面积推广,开创旱塬小麦生产的新天地。

“要吃粮,找老梁”,这句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话,是老乡们对他金色事业最朴实的认可。

不变的“粮”心

——86岁与一个甲子的坚守

从初来长武到现在,梁增基在渭北旱塬奋斗了一个甲子。年,梁增基前往云南考察小麦育种工作期间,母亲病逝,他深深自责。从此,长武成了梁增基的第二家乡,群众的饭碗成了他最牵挂的事,小麦成了他最亲的“亲人”。

梁增基馈赠给长武群众的是3个国审和4个省审小麦良种。业内专家认为,梁增基在科技理论上有四大创新:最早实践“用锈病独立抗源,分区育种”,解决了小麦抗锈难题;在旱区率先育成半矮秆大穗粒品种,解决了抗倒高产不耐旱的难题;用远亲多品种复合杂交强化选育法,育成的品种最先解决了条锈、叶锈、白粉、叶枯、倒伏、干旱高产优质等全面综合抗性和优良特性问题;调节播种期避开高温,解决了“虫传”的小麦病毒病问题。

梁增基72岁才退休,但退休后,他反而更忙了。一边继续育种,一边受县委委托,培养接班人,新建育种单位,为促进当地育种事业长远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平凡的选择

——40亿元和54平方米的生活

在十里铺村,修建了一条多米长的“幸福路”,梁增基捐了6万元。今年疫情期间,他又捐了2万元工资。多年来,他总共捐出了40多万元,自己却住在50多平方米的廉租房内,用的还是20世纪60年代的家具。

梁增基培育的7个小麦品种推广累计过亿亩,增产25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40亿元以上。梁增基把毕生精力全部奉献给渭北大地小麦育种事业。

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农技推广先进个人、“当代发明家”……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梁增基的荣誉,是对他贡献国家和奉献社会的最大肯定。功成名就的梁增基,退休后本该安度晚年,可他却退而不休。“育种目标要紧跟生产需要和群众需求。”前行的路上,梁增基从未停止追求的脚步,如今86岁的他依然每天在试验田里奔忙。

本文根据《光明日报》改编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wuzx.com/cwxxc/73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