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我命由我不由天,是生是死疗

第一,什么是胃癌?胃癌是由于正气内虚,加之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原因引起的,以气滞、痰湿、瘀血蕴结于胃,胃失和降为基本病机,以脘部饱胀或疼痛、纳呆、消瘦、黑便、脘部积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恶性疾病。胃癌的治疗效果还不够满意。经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可以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胃癌的治疗效果。其途经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手术加中药、化疗加中药和放疗加中药,可以起到提高疗效或减毒增效的作用。胃癌是最常见的癌肿之一,在中医学中属于“噎膈”、“反胃”、“症瘕”、“积聚”、“伏梁”、“心腹痞”、“胃脘痛”的范畴。《素问·通评虚实论》:“隔塞闭绝,上下不通”。《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说:“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而更多的学者则以为古人所谓“心之积”的“伏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现今部分胃肿瘤的临床表现。如《素问·腹中论》说:“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病名伏梁。……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难经·五十六难·论五脏积病》又说:“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臀,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这种从脐上到心下的上腹部包块,很象现今的胃癌。治法和方药方面,武威出土的《武威汉代医简》还专门载有“治伏梁方”,本方主治脘腹痞满肿块等症,也可能是治疗胃部肿瘤最古老的方剂之一。《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的治疗胃反呕吐的大半夏汤,《伤寒论》治疗心下痞硬,噫气不除的旋覆代赭汤,《医部全录》记载的华佗胃反为病方(雄黄、珍珠、丹砂、朴硝),《本草纲目》治疗噎膈反胃方(硇砂、槟榔)等治疗方药,对现今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仍有参考价值。胃癌是中西医学共同的疾病名称,西医学对胃癌按组织学分类,分为腺癌、未分化癌、粘液癌、特殊类型癌(包括腺鳞癌、鳞状细胞癌、类癌等)。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但半数以上见于胃窦部,尤其是沿小弯侧。其次是贲门,再次为胃底及胃体等部位。胃癌、胃部其他肿瘤可参照本节进行辨证论治。第二,胃癌的病因病机迄今为止,胃癌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根据患者的起病经过及临床表现,可知本病的发生与正气虚损和邪毒入侵有比较密切的关系。1.饮食不节如烟酒过度或恣食辛香燥热、熏制、腌制、油煎之晶,或霉变、不洁之食物等,使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气滞津停,酿湿生痰;或过食生冷,伤败脾胃之阳气,不能温化水饮,则水湿内生。2.情志失调如忧思伤脾,脾失健运,则聚湿生痰;或郁怒伤肝,肝气郁结,克伐脾土,脾伤则气结,水湿失运。3.正气内虚如有胃痛、痞满等病证者,久治未愈,正气亏虚,痰瘀互结而致本病。或因年老体虚及其他疾病久治不愈,正气不足,脾胃虚弱,复因饮食失节、情志失调等因素,使痰瘀互结为患,而致本病。本病发病一般较缓,患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或以胃脘疼痛、嗳气作胀、胃纳不佳、大便色黑等为首发症状。病位在胃,但与肝、脾、肾等脏关系密切,因三脏之经脉均循行寸:胃,胃与脾相表里,脾为胃行其津液,若脾失健运则酿湿生痰,阻于胃腑;胃气以降为顺,以通为用,其和降有赖于肝气之条达,肝失条达则胃失和降,气机郁滞,进而可以发展为气滞血瘀,日久形成积块;中焦脾胃有赖肾之元阴、元阳的濡养、温煦,若肾阴不足,失于濡养,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可发为胃癌,或肾阳不足,脾胃失于温煦,虚寒内生,阳气不足无以化气行水,则气滞、痰阻、瘀血变证丛生。初期痰气交阻、痰湿凝滞为患,以标实为主;久病则本虚标实,本虚以胃阴亏虚、脾胃虚寒和气血两虚为主,标实则以痰瘀互结多见。第三,胃癌的临床表现本病以脘部饱胀或疼痛、纳呆、消瘦、黑便、脘部积块为中心证候。1.脘部饱胀或疼痛与饮食无明显关系,药物治疗疼痛缓解不明显。偶有疼痛呈一定规律或用药有一定疗效者,但随病情发展,疼痛加剧而无规律。2.纳呆、消瘦早期即可出现,厌食油腻,消瘦进展迅速,常伴气血亏损、面白浮肿等症。3.黑便多时断时续或呈持续性,少数出血较多者可伴有呕血,大量出血者可出现气随血脱证候。4.脘部积决出现较晚,可扪及边缘不整齐、质硬的肿块,疼痛拒按,肿块位于贲门者则有吞咽困难或呃逆,位于幽门部者可出现反胃。晚期痰瘀流注于左颈窝或左腋,可出现如栗子或花生米大小的痰核,质硬压痛。胃癌转移出现相应转移病灶的临床症状,如肝肿大、黄疸、腹水、前列腺上部坚硬肿块、卵巢肿大等。第四、中医辩证治疗胃癌的六型论治中医治疗胃癌,重点在于分辨症状,参舌搭脉,梳理中医证型,然后对症下药,具体如下:

(一)肝胃不和

辨证:胃脘胀满,疼痛时作,牵引两胁,纳食减少,呃逆频频,嗳气吞酸,甚则呕吐。舌质淡暗;苔薄白,脉弦细或沉。

治法:疏肝和胃,降逆止痛。

方药:逍遥散合参赭培气汤加减。

柴胡12g,当归12g,赤、白芍各15g,焦白术15g,茯苓20g,炙甘草15g,生姜6g,党参12g,天冬15g,代赭石30g,清半夏10g,知母10g,川楝子10g,郁金15g,半枝莲30g,黄药子30g,焦三仙各10g。

(二)胃热阴伤

辨证:胃内灼热,嘈杂不舒,食后疼痛,纳食不香,口干欲饮,便干溲黄,五心烦热。舌质红或有裂纹,苔薄黄或花剥,脉弦细。

治法:养阴和胃。

方药:麦门冬汤合玉女煎加减。

麦冬20g,半夏10g,党参10g,炙甘草15g,乌贼骨10g,煅瓦楞15g,刺猬皮15g,元胡10g,菝葜30g,白屈菜30g,半枝莲30g,干蟾皮15g。

(三)痰湿凝结

辨证:胃脘痞满,隐隐作痛,呕吐痰涎,食少纳呆,腹胀便溏,面色苍黄,喜卧懒言。舌质淡,苔厚腻,脉沉缓或濡。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散结。

方药:平胃散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苍术15g,厚朴10g,陈皮12g,甘草10g,茯苓20g,桂枝10g,白术15g,半夏10g,生苡仁30g,龙葵14g,野葡萄藤30g,急性子15g,莱菔子15g,黄药子30g,硇砂0.3g,藿香15g,砂仁6g。

(四)瘀毒内阻

辨证:胃脘刺痛,心下痞硬,恶心纳呆,大便色黑,甚则呕血,肌肤甲错,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解毒止痛。

方药:失笑散合膈下逐瘀汤加减。

五灵脂10g,蒲黄6g,当归15g,桃仁10g,水红花子15g,元胡12g,香附12g,甘草10g,枳壳10g,莪术15g,水蛭3g,陈皮12g,香橼10g,夏枯草30g,八月扎15g,干蟾皮30g,鸡内金10g。

(五)脾胃虚寒

辨证:胃脘疼痛,喜温喜按,呕吐频频,或朝食暮吐,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面色胱白,便溏浮肿。舌淡而胖,苔白而滑,脉沉细缓。

治法:健脾和胃,温中散寒。

方药:附子理中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

附子6g,干姜9g,焦白术15g,党参15g,甘草10g,旋覆花10g,代赭石30g,茯苓20g,半夏10g,陈皮12g,补骨脂15g,生苡仁30g,土贝母30g,菝葜30g,藤梨根30g,半枝莲30g。

(六)气血双亏

辨证:腹痛绵绵,纳差恶心,乏力懒言,心悸气短,头晕目眩,自汗盗汗,虚烦不寐。舌质淡,苔薄或光剥,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气养血。

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

人参6g,茯苓20g,焦白术15g,炙甘草10g,当归12g,白芍15g,熟地12g,川芎10g,黄芪15g,肉桂6g,生姜3g,鸡血藤30g,生苡仁30g,菝葜30g,白花蛇舌草30g,焦三仙各10g。加减:呕吐较重,加旋覆代赭汤;胃脘疼痛,加元胡、佛手、香橼、绿萼梅、刺猬皮、九香虫等;呕血、便血、服白及大黄三七粉,或汤药中加用花蕊石、炒蒲黄炭、三七等;泛酸较重,酌加左金丸、煅瓦楞、乌贼骨等。

注意事项:以上治疗药方均系高大夫胃癌经验治疗方,具体用药必须经中医师诊断方可用药。万不可“按图索骥”以免耽误治疗。

第五、高大夫给胃癌患者的治疗建议

胃癌患者从病史上多有原因不明的食欲不振、上腹持续疼痛不适、饱胀、厌食、恶心、黑便、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腹水、黄疸、明显消瘦、浮肿、贫血及恶液质;或年龄>40岁,原有慢性胃病史,近期症状明显加重,或曾做胃大部分切除、近期又出现上消化道症状。从症状表现上不同病期症状具有不同特点:早期症状不明显或见非特异性胃肠道症状或类似典型的消化性溃疡症状如上腹饱不适或隐痛、泛酸、嗳气、恶心、食欲减退等;进展期出现胃区咬噬性疼痛,与进食无明显关系以及上腹疼痛、沉重,呕吐、腹泻、消瘦、贫血、水肿、发热。不同部位症状亦具有不同特点:贲门癌见剑下不适,进食梗阻或吞咽困难;胃体部癌疼痛出现晚;胃窦小弯侧以溃疡型癌最多见,故上腹疼痛症状出现较早;胃底及贲门下区癌常无明显症状,直至肿瘤巨大坏死破溃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才引起注意,或因肿瘤浸润延至贲门引起吞咽困难始予重视。

中医药治疗是胃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方面,可贯穿于胃癌治疗的全过程。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在胃癌的治疗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中医治疗以整体观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局部治疗与整体治疗相结合,扶正治疗与祛邪相结合。针对患者不同的治疗目的,中药治疗的侧重点不同。对肿瘤未切除的患者,着重于有效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肿瘤已切除的患者,防止其复发或转移,促进机体术后气血复元;对经化疗、放疗的患者,则旨在减轻化疗耐药、增加患者对治疗的敏感度及解除治疗后的毒副作用。

1、中药配合手术治疗。指在手术之前,通过调理患者气血阴阳、脏腑功能以期最大程度地恢复接近“阴平阳秘”的状态,而有利于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轻术后并发症。主要方选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保元汤、六味地黄汤等。手术之后,通过培补气血,调理脾胃,调节免疫,减轻手术造成的损伤及术后并发症,促进机体康复,为放化疗的实施创造条件。术后1个月内,以扶正固本为主,以益气健脾、和胃降逆、行气化湿、养阴生津为治,方选香砂六君子汤、二陈汤、苓桂术甘汤、沙参麦冬汤等。1个月后,体力逐渐恢复可酌加抗癌药和活血药,以减少复发和

2、中医药配合化疗。可分两个阶段,一是化疗过程中的中医药辅助治疗,主要利用中医药的扶正调理作用来减少化疗药物对机体的毒副作用,稳定患者的体内环境,提高免疫功能以及某些药物的增敏作用以提高化疗效果。如骨髓抑制者,可投之以黄芪、党参、全当归、熟地、鸡血藤、黄精、紫河车等;消化道反应者,则根据辨证投之以参苓白术汤、二陈汤、香砂六君子汤等;十全大补汤具有增效解毒作用,活血药如当归、红花、川芎可促进化疗药作用于病灶而发挥增敏作用。二是每次化疗疗程结束与下一疗程开始之间期,中医药的应用是扶祛邪兼顾,巩固化疗效果,采用辨证治疗,在养血、健脾、益肾的基础上,配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以加强抗肿瘤作用。

3、中医药配合放疗。由于中医认为放射线对机体的损伤是热毒耗气伤阴,损及津液。治疗予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健脾和胃,滋补肝肾为法。治疗中尤须注意顾护脾胃。药选黄芪、沙参、生地、麦冬、天花粉、金银花、连翘、山豆根、黄连、蒲公英、板蓝根、枸杞子、女贞子、山萸肉、菟丝子等。中药应在放疗前3-4天就开始服用,直至放疗结束后半年,以保证放疗顺利完成,最大程度地减轻副作用。

4、中晚期胃癌的治疗从脾肾着手,培元补虚。不能手术切除或术后无化疗机会的中晚期胃癌患者,元气大伤,故当力补脾肾,以培补元气,充养脏腑,调动机体抗癌能力。药用党参、白术、枸杞子、女贞子、兔丝子、补骨脂等。

5、中药控制肿瘤复发和转移。术后、放化疗后的复发和转移的控制,目前成为中药治疗肿瘤的研究热点。肿瘤复发和转移,以正气内虚、瘀血内阻为病机重点,治疗则以健脾益气、养血和中为主,辅以活血化瘀。药用黄芪、苡仁、鳖甲、当归、茯苓、蛇舌草、水蛭、蜈蚣等。胃癌中医研究进展表明,中医治疗胃癌确有良好疗效。尤其在治疗中晚期胃癌方面,对于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配合化疗增效减毒等,显示出独特优势。

第六、胃癌术后怎样进行中医治疗?

  对早期胃癌,应以手术为主,且效果良好,不过,由于胃癌初期常无显著症状,缺乏临床特征,多数患者到检查发现时已是较晚期,超出了根治切除范围,而化疗往往使患者忍受不了它的副作用,甚至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日趋恶化,因此,手术切除后配合中医药治疗这一课题,颇值得深入探讨。

  中医药治疗的可取处是进行整体调治,着重于扶正培本。中药也优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如促进白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数量的增加,加强吞噬功能,促进淋巴母细胞的转化,增加抗体的生成等,这就调动了机体的抗癌因素。此外,还有一定的促进造血系统和保护骨髓的功用。所以中药用于胃癌手术切除后,不但能促进患者机体康复,改善肿瘤病人生活质量,还能继续发挥抗癌作用,对降低病死率和提高存活率,都有帮助。

  由于胃癌的发生发展,本是个因虚致实、因实更虚的恶性斗争过程,因此,在癌肿尚未切除时,其治疗当着重于实证,即以攻击癌肿为主;若癌肿已经切除,虽不等于祸根已全拔,但机体的致命伤已去,它的恶性斗争过程也随之改变,所以与未经手术切除者的治法也有大别。后者当以增强机体免疫代偿能力的扶正药为主。但胃的和降和脾的运化功能也应予以加强和调理。尤其是重振正气方面,于癌肿后期或康复期的治疗,不可忽视。

  个别患者于手术后幽门功能丧失,可能引起反流性胃炎或倾倒综合征。前者的临床表现为呕吐,吐出物为黄色或黄绿色,用温胆汤加味可获改善;后者的临床表现为进食后感上腹胀满、恶心反胃、嗳气,继而腹泻,并伴面白汗出、心悸、眩晕,用适宜的中草药可获改善。此外,还须调节饮食,少食多餐,细嚼慢吞。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生是死疗效说了算!”医学临床发现,每个人的肿瘤都不一样,所处的阶段不一样,有的病人肿瘤发展的速度快,同样一个人也可能在某段时间发展得比较慢。如果在比较慢的时候,可能单独用中医中药也具有一定疗效。但是处在肿瘤发展较快或者在这个阶段发展特别快的时候,中药就很难控制,这时需要做化疗,因为放疗化疗可以把肿瘤在那里压一下,这时候中药用上去,可以起到巩固的作用,第二次化疗的时候再压,进一步巩固,这样的治疗效果会更好些。

同修仁德,济世养生

勤求博采,厚德济生

高大夫个人简介及主治病种介绍

高帆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硕士。中医执业医师,药师。北京同仁堂特聘中医专家,南京同仁堂特聘专家团青年专家。

师从首批国医大师首都名医路志正先生亲传弟子中医学博士后北京名医苏凤哲教授门下,深得苏老真传。曾拜学于多位国医大师门下。并深得著名中医专家罗占君主任亲传。跟随苏凤哲教授医院出专家门诊和特需门诊。现在北京同仁堂长期出专家门诊。

擅长运用中药治疗各种临床疑难杂症:消化系统疾病腹痛、腹泻、便秘、慢性胃炎、肠炎十二指肠溃疡,儿科消化不良及顽固性口腔溃疡。

妇科炎症,痛经,闭经、崩漏、带下病、月经不调,经间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多囊卵巢综合征。

肺系疾病:咳嗽、哮喘、慢支、肺气肿等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头痛,失眠,健忘,心悸,冠心病,室颤、房颤、胸闷气短。

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腰腿疼,颈椎病等常见痹症。

各种癌症:肺癌,肝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的中后期调理及亚健康免疫系统的中医调理。

        医帆风顺

感谢您的支持,喜欢就赞赏一个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wuzx.com/cwxxw/57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