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儿最好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38248.html
大家好!今天我们将穿越历史的云烟,走近长武的夏商周文明,寻找这个时期长武文化的中囯身份。夏商周时我们这一带为西戎之地,与少数民族杂居。商代初期,周祖公刘率部族从今天的甘肃省庆阳市一带迁居到此,教民垦荒农耕、驯养家畜、种桑养蚕,使周人的部落势力日渐强胜。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周人不仅发明了“豳历”,而且还创作出《诗经·豳风》这样脍炙人口的优美诗歌。正如司马迁在《史记·周本记》中所说:“周道之兴自此始”。
这张照片呈现的是我们亭口镇的碾子坡遗址。这个遗址发现于年,面积约16万平方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曾在此地的8个不同地点进行了长达10年的考古发掘工作,共揭露居址面积多平方米,清理古墓葬余座,其中先周古墓达多座,发掘出土了一大批重要文物。
其中,出土的生产工具有斧、锛、凿、锤、棒、铲、刀、镰、陶拍、纺轮、针、锥和磨石等,其中平面近似三角形的石锤斧是先周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器物。另一个特点是工具以石质的居多,陶质的和骨质的次之,铜质的很少,蚌质的尚未见到。这与西周时期大量使用蚌壳制造农具的情况截然不同。
生活用具以陶器为主,有瓶、鬲、甑、罐、簋、豆、盂、盆、尊和瓮等,其中以鬲形器为多。
青铜器出土不多,有一件乳纹鼎重约10.75公斤,是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青铜重器之一。
其他遗物以先周卜骨的发现最为重要,特征是有钻有灼而无凿,与商代卜骨形制相似。
随葬品多为陶器,以鬲为常见。
这里还出土了0多年前的碳化高粱。很多学者认为我国的高粱是魏晋时期才从国外引进的。碾子坡遗址碳化高粱的出土,把中国种植高粱的历史足足向前推了上千年。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启动“夏商周断代工程”,把长武境内碾子坡先周文化遗址的年代学研究列为重要课题。碾子坡先周遗址应是周人迁岐以前的文化遗存,这一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为泾河上游地区考古学文化序列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也为研究和了解公刘居豳及古公亶父迁岐以后周人的文化面貌、经济生活、社会组织、宗教信仰等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使先周文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仅把先周文化信息及商周关系史年代提早了年,而且进一步证实了长武地区是公刘居豳“教民稼穑”,开创农耕文化的主要活动区域。
不夸张的说,周人没有居豳时期积累与发展的这段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可能就不会有后来著名的两周王朝和中华礼乐文明。而若无碾子坡先民遗址的发掘出土,先周农业发展对中华农耕文明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也就缺乏有力的实证。(节录李胜灵巜为先周史“补白”的长武“碾子坡”》)
碾子坡遗址出土的文物大都收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我们馆藏的不多,今天为大家展示几件。
石圭先周时代。亭口镇碾子坡遗址出土。长12厘米。利用灰色页岩石片研磨而成。圭是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礼器,为瑞信之物。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商代石圭最为盛行,直至周代玉圭兴起才逐渐取代。
石斧先周时代。亭口镇碾子坡遗址发掘出土。长15.6厘米,宽4.9厘米厚2.2厘米。系深灰色石,砾石磨制而成。长条形,断面呈扁圆形,刃端略宽于柄端,刃部由两面磨研而成。
石锤斧先周时代。亭口镇碾子坡遗址出土。长11.8厘米,宽7.8厘米,厚5厘米,柄孔径3.7厘米。利用扁平的砾石磨研而成,器身中间或近顶端有一安装长木柄的大圆孔,下端磨成锋利的正刃。它是周文化中颇为流行并具有显著特色的一种砍伐工具。器形扁平,两面中间隆起,器平面近似等腰三角形。为灰色砾石磨制而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门编著了巜南豳州·碾子坡》一书,小编为大家翻开几页,我们共同感受一下先祖的灿烂文明。
讲到碾子坡遗址,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聊一聊周人的起源。
后稷是周人的始祖,他姓姬,名弃,是黄帝的玄孙,帝喾嫡长子。后稷的母亲名叫姜嫄,是帝喾的元妃。
姬弃曾经被尧举为“农师”,被舜封为后稷,封地在古邰城(今天的武功县),他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始祖,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后稷去世后,他的儿子不窋成为周族人的首领。夏朝未年统治衰败,不窋丢了农官一职,带领族人迁往今天的甘肃省庆阳市的西峰一带,在这里大概生活了五十年之久。后来为避戎敌之乱,他的孙子公刘又带领族人迁居到豳地(今天的长武、彬州、旬邑一带),发展农业生产,壮大周人部落。到公刘的第九代孙古公亶父这一代,又因避戎敌之乱带领族人迁徙到了岐山。古公亶父的孙子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姬昌,他的曾孙周武王姬发讨伐商王朝成功后,建立了周王朝,定都镐京(今天的西安的西南一带)。
巨家镇常家村周太王庙(古公亶父)
周人族谱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蟜极—帝喾—弃(史称后稷,本名姬弃)—不窋(kū)—鞠陶—公刘(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姬隃)—公非(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姬类)—周太王(又称古公亶父,本名姬亶)—周王季(也称季历,本名姬历)—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周朝开国君主)
关于公刘居豳之前,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周人部落在庆阳一带逐渐强盛起来,但是因为纺织技术不发达,族人的衣着被服还是比较粗陋的。不窋的孙子公刘听闻长武县马坊村的一户人家善于养蚕织纺,就前往拜师学艺。这户人家听闻公刘是周部落的首领人物,就热情安顿在自家吃住,为他倾心传艺。公刘发现这里桑树成林,许多人家都养蚕纺织,自然十分高兴。那户人家有一个女儿叫巧莲,勤劳聪明,养蚕、纺织、剪裁、缝衣样样精通。日子久了,公刘与巧莲都心生恋慕之情。二老也明在心里,非常喜悦,但因公刘身份高贵,又担心难以般配。而公刘看重巧莲的人品技艺,执意向二老提亲,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如今,马坊村还有公刘行宫,里面供奉着公刘和蚕花娘娘巧莲的神像。
最后,我们在一起了解一下周人入岐之后的长武。
周武王伐纣之后,今长武一带复归周地。周厉王时猃狁侵犯京师,今长武一带又为羌族攻占。周宣王四年,秦仲战羌,尹吉普讨伐猃狁,我们又复归豳地。
下一期,小编将带大家走进春秋战国时期的长武。来源:长武县博物馆
长武县融媒体中心广告部:汇集微视频、宣传片、广告媒体制作发布、现场直播、专业航拍、高端录音、户外LED播放等多项内容。
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