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镇
永乐,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乃历史文化古镇,西周早期文明发祥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片土地上开始了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境内有连家沟圈新石器时代彩、红陶文化遗址,鲁家庄新石器和西周早期文化遗址,也有《封神演义》商朝闻仲太师战亡绝路岭(现雷神岭),葬于鲁家庄八亩台的记载。
永乐镇位于彬县县城以北40公里处,东经°6,北纬35°14,东邻旬邑县底庙镇,南隔红岩河与本县新民镇相望,西连本县西坡乡,北过四郎河(杨四郎战亡此地得名)与甘肃正宁县相壤。在这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72.1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14个行政村,41个自然村,81个村民小组,户,名勤劳质朴的人民,耕作着4.5万亩良田。永乐镇道路四通八达,旬麟公路、永正公路穿村而过,年至年实现了村村通柏油公路。在历史岁月中,众多的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在这里指点江山,共绘华夏风流,乃历代兵家必争圣地。年至年,永乐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荟萃了众多的革命英雄和先烈。
永乐镇原址永乐村,以永乐村而得名。商代为豳国治地,秦汉晋时叫胡空堡,明时称仁义乡,清代属北乡辖地同稼里。民国初属北后区辖地同稼里,民国二十二年(),裁区废里,改为永乐联保(驻地永乐镇),辖7保16村。民国二十九年(),撤联保改为永乐乡(驻地永乐镇),辖5保25村。年7月陕甘宁边区中共邠县县委、县政府建立永乐区(驻地永乐镇),辖4乡。年5月辖7乡37村,年3月撤区归北极乡。年8月建立永乐人民公社,同年10月划归北极人民公社管辖,年5月重设永乐人民公社。年将永乐公社驻地从永乐大队迁往白村大队;年将公社改为乡;年3月28日撤乡建镇后,称永乐镇,沿用至今。
永乐镇地势东高西低,典型的渭北高原丘陵沟壑地貌,平均海拔米,山清水秀,原阔野沃。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年均气温8.6℃,年积温.2℃,无霜期共天,年均降雨量.8-.1毫米。降雨集中在5月至10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5%以上,形
成了冬干、春旱、夏洪、秋涝的现象。粮油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高粱、豆类、薯类、谷子、荞麦、油菜籽、花生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辣椒、西甜瓜、苹果、梨、核桃、柿子等;药材有太黄、板蓝根、柴胡、黄芪、丹参、党参等;禽畜主要有猪、羊、鸡、兔等。
永乐自古就是陕甘毗邻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形成了东有高庙山、西有八股渠、南有仙姑娘娘庙、北有无量爷池,中有田家皮影戏的格局。存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红色文化遗址,民风民俗独具特色。民间节庆活动有仙姑娘娘上坟祭哥嫂、无量爷池祈雨、高庙山庙会、龙背山庙会、军村山神爷庙会等,规模盛大,形式多样,民风古朴。永乐的风味小吃麻花、御面、油糕、凉粉、煎饼闻名遐迩。宽头咀、土箭、馒头山,庙墚、高庙山雄伟神奇,交相辉映,形成了雄浑古朴、瑰丽多彩的观赏风貌。
永乐曾是陕甘两省交界处最古老、繁荣的贸易古集镇,目前已形成了集古风古貌与现代气息一体,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齐全的繁华重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市场门店及商铺林立街头,一派盛世景象。在小城镇建设中,镇党委、政府积极实施美化、亮化、绿化、硬化工程,不断拉大城镇框架,提升城镇功能,挖掘古镇优势,打造经济重镇。供销专业市场总投资万元,占地面积16.6亩,建筑面积㎡,成为商贸流通中一块闪亮的平台;正在修建的20亩文化休闲广场更代表着永乐厚重的人文底蕴;福源小区、永乐家园、华城小区三个居民小区拔地而起,建成后可入住千余户,城镇人居环境焕然一新。一个个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生根,永鑫果筐厂、绝缘材料厂、中山商贸、建材市场、养殖基地,为镇域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永乐也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邹宏章,高辉村人,年12月在县城外牺牲;叱干连学,高里坊村人,年在陕北安塞县战斗中牺牲。解放战争时期的陈凤岐,咀头村人,年2月殉职;陈秦琦,咀头村人,年10月在新民镇战斗中牺牲;韩占荣,安家河村人,年在底庙镇麻院战斗中牺牲;张灵珍,永乐村人,年3月在县城外被敌枪杀;邹步喜,高辉村人,年9月在北极镇沟老头战斗中牺牲;邹风儒,高辉村人,年10月在张掖县被敌杀害;石羊娃,永乐村人,年2月牺牲。
永乐镇林、草、地面积广阔,可用地面积亩,森林森林覆盖率达38.4%,镇区绿化覆盖率40.1%。主要林产品有杨柳树、中槐、刺槐、椿树、楸树等用材林;有花椒、核桃、柿子等干杂果林;有苹果、梨、枣、杏、桃等水果林;退耕还林亩,还草面积亩。
永乐镇党委、政府上传民意,下沐党恩,全心为民,甘为公仆,共绘蓝图。全镇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勤劳致富,共奔小康。一个政通人和、百业俱兴,民乐其业、物依其土,粮丰果硕,和谐宜居的新永乐正在展现。
市井繁华地宜居新家园
——白村
白村,是永乐镇镇政府所在地。旬麟公路穿村而过,东邻王村,西接湫沟村,南邻叱家村,北靠高辉村。由白村、东高辉两个自然村组成,辖5个村民小组,户,人耕地亩,全村商店、饭店家,大型车辆15辆,中小企业16家,全村主要支柱产业以苹果、劳务、烤烟和三产为主。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元,在全县“十强村”监测评比中成绩突出,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十强村之一。
村名由来说法有二,一是年县民政局在白村村口立碑记载:据公元年资料记载,因最早为白姓人居住而得名。二是在白村南头原老庙院石碑记载(此碑在年在修麻豪老水池时埋入池底):明朝初期白村原名彭村,因彭白字音相近而演绎为白村。
白村曾三次立过集市。清末,雨落堡(永乐)集市设在白村和王村交界处,被称为新集,被回民起义一把火烧掉,迄今耕种时还能在遗址上挖出瓦砾、砖块。年“红白扯锯”时,雨落堡(永乐)集市设在白村老庙院,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年,并大县时区政府设在白村庙内,一区管三乡,辖24村,其中就包括原来西坡社区的半数村。年10月,撤销乡建制,建立人民公社,政社合一,成立白村大队。年,政社分设,恢复乡镇建制,改为白村村民委员会。
白村自年以来历届村支书、大队长、村主任任职名录:
党支部书记:韩志珍、韩志奇、邹文伍、韩宏斌、韩云、韩西臣、韩俊鹏(年11月至今。)
大队长、村主任:李积贵、邹文伍、邹凤儒、邹俊英、韩生海、韩志珍、韩志奇、韩云、李俊兴、韩西文、韩俊鹏、韩会权(年11月至今。)
敢为人先,永争第一,是白村人的性格:
解放战争中,白村是红白区交界地,常受国民党军队的侵害,激发一批有志之士投奔红区,参加革命,白村韩青山、邹荣等一批热血青年在高岗、聂荣臻的领导下,参加革命工作,韩青山在旬邑后掌战斗中,将受伤的聂荣臻首长,背至30里外的甘肃正宁方得脱险,为全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解放前白村仅有50余户人家,以韩姓、李姓为主。为其取水方便,防止外来侵犯,多以沟边塬畔分布居住,以土窑洞为住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彬县境内,率先引水上塬,结束了深沟担水的艰难历史;在引水上塬的当日,白村老少像过节一样高兴,94岁的韩万良老人手捧泉水高兴的说,没见过,历朝历代都没见过水从低处向高处流。时任县委宣传部刘志汉部长欣然题诗:“昔日吃水比油难,今日村口喷清泉,手捧甘露心里甜,饮水怎能不思源”。同年办起了村综合企业,结束了村人推磨磨面的历史。并在彬县第一家买回了东方红55、东方红28大型拖拉机,农业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同时开办了铁业、木业加工、商品代销、医疗室等,大大方便了群众生活,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在农业学大寨的日子里,白村人利用10年时间将全村仅有的亩坡地整修成了梯田,同时开辟、营造了被当时县政府(农业学大寨时期应为县革命委员会)命名的千亩林场。该林场东起吃水沟,长7公里,穿过7沟8梁直至高辉临界,40年春风秋雨,当年的幼苗已长成参天大树,成为一道绿色风景线。
解放后,从白村走出的大学生(含大专)20余名。在工业、农业、科级、教育、卫生、文化等各条战线上为祖国的建设做贡献。其中优秀人士如下:
韩青博,男,年生,宝鸡师范学院副教授。
李生辉,男,年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年至年在新疆塔城地区检察院工作,年调塔城公安局,年调塔城地委办公室,年任塔城地区司法处处券,年任塔城地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党组代书记,年任塔城地区政法委书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年退休。
韩湘涛,男,年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高级工程师。年8月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同年分配原地质部石油局综合研究队西北区队工作。年11月调原陕西省地质局。年赴西藏地质局工作,年返回陕西省地矿局区域地质矿产研究院,年任院副总工程师。年退休。撰写的《西藏1:万日喀则―亚东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被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厅评为地质勘查三等奖。《陕西省区域地质志》被陕西省评为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任责任编辑之一)。
韩恒悦,男年生,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陕西省地震局研究员。
韩西武,男,年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年7月至年7月在彬县师范学校任教。年调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现任电子信息系副书记、副主任。发表《试探体育成为现代生活方式重要内容的形成原因》、《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的策略》等多篇论文。曾被咸阳市教育局评为“教学能手”、被咸阳市总工会评为“优秀工会干部”,并授予市级“优秀裁判员”、“优秀教练员”等称号。
李忠存,男,年生,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程度,历任龙高镇镇长,现任韩家镇党委书记。
曹杰,男,年生,年赴新疆自主创业,现任乌鲁木齐市诚信电器加工厂总经理。
韩泰,男,年生,无党派。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现任华邦国际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咸阳万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咸阳市植保机械厂厂长,咸阳时代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咸阳鼎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咸阳市第五、六届政协委员,咸阳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陕西省第三届优秀青年兴业领头人,咸阳市十佳文明经理,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咸阳市公安局警风警纪监督员。
于年7月30日和年3月20日在《陕西日报》分别发表文章《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强化企业作风形象》、《青年要树立七种意识》。
年,永乐人民公社办公地从永乐村迁址白村,随着集镇的建成,为白村经济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村民在“无农不稳,无商不富”的理念引导下,走上前人未曾走过的经商之路,,给村民经济注入了巨大活力。在强有力的经济实力支持下,村内实现五通(即:通水泥路、通电、通水、通电话、通宽带),村民住宅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全部告别了土窑洞,住上了砖瓦房及楼房。建起了占地9.8亩、有37家固定商业门面和余个摊位的农贸市场,村域经济从此迈上了快车道。
年以来,全面实施饮水、供电改造工程,打机井四眼,重新铺设供水管网,建成30米高位水塔三座,彻底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
2年,投资余万元,建成街道十字转角楼28间,改善了镇村经商环境和居住环境。
年,结合城镇建设,新开街道一条,投资万元,新增商业门店个。并新建花卉基地一处,占地15亩,年提供绿化花卉50万盆(株)。新增农机具40余台。全村现有商店、饭店32家,大型运输车辆、客运车辆15辆,小汽车20辆,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年,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规划招商园区一个,大力发展招商引资。目前,已落户招商引资项目4个,到位资金万元,其中永鑫果筐厂已投入使用,中山商贸物流配送中心已建成,永乐绝缘材料厂主体已建成,永乐建材市场1、2号楼已封顶,3号楼正在做工程主体,经济发展十分迅速。
白村两委会带领村民将继续努力,发扬奋斗创业的精神,发展“一村一品”,调整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及文明程度,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