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科医院专家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231864.html年9月6日上午,本工作室助理及入室学员区绍祥聆听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系刘全礼教授的专题讲座《培智学校的课程与教学》。
刘全礼教授开展专题讲座
首先,刘全礼教授就“什么是课程?什么是教材?语文是什么?数学是什么?”等问题,引导大家展开讨论。接着,刘教授分析培智学校的三次课程建设。中国的特殊教育的课程建设始于19世纪盲聋学校的课程和张謇的特殊教育课程。年,我国颁发轻度智障学生教学计划(征求意见稿),这个征求意见稿反映出当时培智教育按照轻度学生的能力安排课程,不仅拟定计划、大纲,还编写学生用书。年,我国出台中度智障学生课程纲要。年,我国启动新一轮课改;年,我国颁布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年,我国颁布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期间历时15年。谈到培智学校新一轮课程建设的得失时,刘教授总结:有了统一的课程方案、课标、教材,便于大家有基本的教学参照,但是未能考虑学生的程度和类别,这导致其适应性问题,课程设置本身的逻辑性、相互关系等未处理好,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儿童的发展水平与顺序未充分意识到。刘教授认为,培智学校新一轮课程建设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之一是缺少对课程论、教学论的准确把握,没有很好思考“什么是课程”“课程的构成要素是什么”“课程的呈现形态和课程的本质是什么关系?”等问题。他强调: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学生用书、教师用书以及辅助材料等。然后,刘教授分享新一轮课改教学用书的编写情况,和大家一起梳理教学用书的编写的启动、指导思想以及编写的依据与原则,分析新一轮学生用书的特点和技术上的处理情况。最后,刘教授指出:培智学校的教学应该做到“眼里有学生,心里有学科,手上有方法”。“眼里有学生”指教师能读懂学生,了解学生的障碍类型、障碍程度、认知特点以及情感意志等;“心里有学科”指通过通读、理解、记忆、输出等步骤读懂课程字面的、字下的及引申的三个层次的内涵,拟定计划、课表和学生用书、教师用书等;“手上有方法”指教师能找到学生最佳起点,采取适当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因材施教。通过聆听刘教授的讲座,区绍祥加深对培智学校的课程和教学的认识。由于新课标的适用对象为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这些学生的障碍类型多样,同一种障碍类型的学生之间的障碍程度也是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落地课标时,我们应该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能力,拟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组织个别化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有效落实新课标,大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图文\编辑:区绍祥
审稿\校正:陈海苑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广东省陈海苑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