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最好方法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luntan/Reply_525.html
到了延安市管辖的子长县,主人招待宾客,总是要拿出煎饼和凉粉两种名食特产来。他们骄傲地说:我们子长人,是吃煎饼和凉粉长大的。我们子长的煎饼和凉粉,堪称天下第一。
煎饼不希罕,全国许多地方都吃。然而子长煎饼却与南北各地的煎饼大不一样,具有鲜明的个性。首先,子长煎饼都是用荞麦面粉制作的,不像关中人吃的煎饼那样,通常用小麦面制作,也不像山东人吃的煎饼那样,通常用玉米面制作。子长的荞麦面粉,与整个陕北的荞麦面粉一样,由于去了壳,都是白色的,不是红色的。这与关中人吃的荞麦面大不相同,关中的荞面饸饹是红颜色的,而陕北的则是白色的。子长煎饼的颜色洁白,完全可以跟精细小麦面粉媲美。子长煎饼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小,小到只有大约七八公分宽、二十公分长的样子。在陕北,在陕西,我没有见过比子长煎饼更小的煎饼。至于全国,有或者没有,我不敢断定,却也从未听说过。用洁白如玉和小巧玲珑来形容,大致是不错的。子长人自己说,他们的煎饼,薄如纸,白如玉,坚韧软凉,香美可口。
子长煎饼,先前我曾吃过,确实很薄,大多情况下,是凉着吃的,虽然包的菜肴不甚丰富,却有一种清香可口的感觉。但是,对于它的制作过程,它的某些为子长人和陕北人津津乐道的独到之处,我却不甚了了。这回再到子长,我邀请到几位长期从事饮食服务工作,长期制作和销售煎饼,以及对子长民风民俗有研究的人士,进行座谈,从多方面提问,务求弄个一清二楚。参加座谈的有原县人大主任吴灵瑞、原县饮食服务公司经理张孝义、原县文化馆长王振昌、原县文物管理所所长白雪鹤、县文化局副局长张明生、县委办公室张宏斌,以及李高和张宏兴等几位煎饼店的经营者。子长人特别热情,也特别爽快,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言,并且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不仅做到了各抒己见,有时还针锋相对,使我受益匪浅。
根据参加座谈的几位人士所说,子长煎饼的制作,大致上有三个环节。一是制作煎饼,二是制作包到煎饼中的葷素菜肴,三是制作为煎饼调味的调味汁。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地方。
制作煎饼,用的是荞面糁糁。所谓荞面糁糁,是虽然经过碾磨,却未过箩的荞面半成品。这样的荞面糁糁,要在清水中浸泡大约十分钟,然后用手在岸板上揉搓,到比较松软时,再兑水,过箩,成为荞面糊糊。用这样的荞面糊糊在特制的铁锅上煎制而成的薄薄的面饼,就是子长煎饼。
子长煎饼,包的菜肴有葷有素。最有代表性的是经过煮制的有味豆腐干,主要用的调料是花椒。最受欢迎的是酥肉。还有一种热豆腐,即介乎豆腐与豆腐脑之间的一种豆制品,要趁热夹到煎饼里去吃,才觉香美。也有包炒土豆丝的。
煎饼用的调味料汁,有两种,一种叫做清汤,一种叫做干吃料。清汤是用自然泉水调制而成,泉水中加进去的东西有精盐、食醋、大蒜片和炒熟的芝麻等。吃煎饼时,可以将煎饼放进盛有少许清汤的碗里,連吃带喝,也可以在吃完煎饼后,慢慢品尝这样的清汤。子长人对这样的清汤情有独钟,不仅在吃煎饼时大口大口地喝,平时也喝,简直就当做了一种饮料。他们说:这样的清汤,清淡,开胃,特别在夏天,有清热解暑作用。
未完待续
注:文章摘自《长安食话》年(何金铭著)
何金铭简介:原陕西省省委秘书长、陕西饮食文化研究学者、原三秦文化研究会会长
编辑:王渤文
图片:网络
“陕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