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营长武家畜改良的始末剡五姓年前后一段时间,国营长武家畜事业的发展走过了一个辉煌的时期。文革期间,为响应中央“抓革命促生产”的号召,农村生产队在单一种粮、没有其它经营和经济收入的生产模式下,有的队率先提出“队里要有余钱花,少不了养马种西瓜”的口号。作为发展经济的一项措施,得到县上领导的认可和多数队的赞同,所以迅速推行。我县由商业部门牵头,通过用银行贷款,连续三四年从新疆地区购买母马上千匹,然后以放贷形式分配到全县十四个公社的几百个重点生产队。新添的马匹改变了农村原来的牛驴为主的畜群结构,母马一跃成了队里的宝贝,下一个马驹或骡驹价值就是数千元,这对一个劳动日只值一两毛钱的生产队来说,可是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用劳力少,生产周期短,见效快,这是与先前靠单一的卖余粮增加收入的经营模式不可同日而语!土地种植以外,农民有了多种经营和收获。这么多的母马要发展,要良种繁育,要有与此相匹配的先进人工辅助繁殖技术,所以国营长武县家畜配种站(后更名家畜改良站)应运而生了。新建的配种站承担起选购饲养优良公畜种马、种驴、种牛的职能,用先进的人工授精技术代替落后的自然交配。年,建站初期,配种站时暂借住灵凤八队饲养室,有种马一匹,种驴二头,种牛一头,饲养人员两名。由刘松林担任站长,调李路、李世武、苏怀恩,鱼宽厚和我为技术人员,住宿和工作地点暂设在县畜牧兽医站。一个历史时期,特有的社会因素和环境条件促成了一个行业的兴旺和发展,也造就一批人的成才和成功。长武县搞配种,正是赶上了当时生产的需要,县局领导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以刘松林为首,聚集了一名大学和四名中专学历的人员组成技术骨干力量,后又委托西农大培训了鱼根发、苏存虎,李德运等人组成一个强有力的专业队伍,并很快投入工作。经科学设计和论证过,县上在灵凤村征用四亩多地,建成当时最具现代水平和规模的新型配种站。一宅分三院开两个大门,安置了人员办公、居住和种畜饲养,可以随时接受上级部门配母畜的检查原畜场既明确分开,又互相紧密组合,科学实用,干净卫生,是省市基础设施最好站所之一。站上花巨款一万元由天津购回特级苏高血种马,又从各地选购了一级以上的关中驴和秦川牛做种公畜,良种良配。为提高整体和个人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站上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人员的培训。年初,站上全体人员到西北农业大学受训一个月,请张岳授和袁希蕃老师讲授“家畜人工授精”,请王建臣教授讲“母畜不孕症治疗”,由袁段藩和张一玲老师带领做现场实习和操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大家很快掌握了室内操作和室外检查的知识及工作要领和方法。接着又去省内几个有名配种站参观学习,先后到过武功农校和咸阳、渭南富平、大荔、蒲城、等配种站,学习他们办站的经验和技术。之后,站上努力争取建成西农大教授基层蹲点单位,王建臣、张岳、袁希藩、张一玲等老师分别都来长武站蹲过点,做过技术指导。我站试验的鲜精远距离授精和隔日配种技术得到他们的肯定,很快推广使用。咸阳地区畜牧兽医站也把我站当做基层重点单位,董伦和李存均等领导长期蹲点,举办了多次以地区站牵头的技术培训和学术讲习班,组织了“鲜精远距离输精”推广会,让各县到长武站参观学习。长武配种站的技术一路领先,十几年来受胎率每年都在90%以上,成了省和地区有名配种站之一。名站效应很快影响到周边地区,甘肃的灵台、泾川、宁县、陕西的彬县等周边地区每年就有上百匹马驴,不远百里之遥来长武站配种。长武站成了西农大教学和实习的基地,好多届学生都来实习。站上还为灵台县的独店、十字和庆阳军区农场畜牧站培训出了技术员。为泾川县在高平镇举办了为期二十多天的全县配种站技术员培训班,学员达20多人,使他们从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年,长武配种站上获咸阳行署颁发的“提高马驴受胎率成绩显著”奖。年,站上又获陕西省先进单位奖。至此,长武站发展走向了历史顶峰时期,一个不被人看好的职业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和认可。生产队用为新生幼驹过满月为由,请站上人去队上做客;每逢下乡,队上用包饭来特殊招待,让住队的行政干部看着眼红。随着时间的推移,到八十年代初,农业机械很快代替了牲畜的实用价值,在经济上牲畜不再是农业的半个家当,也不再以相辅相成的农村副业而存在,饲养数量急剧下降。这种情况下为了增加农民的育养副业收入,县上启动了奶牛工程,从东北购回数百头基础奶牛推销给农户,又将是食品加工厂改成长武县乳品厂,厂房地址就选在相邻的配种站,配种站暂时挪到西关大队部旧址上班。年新站建成启用,改名家畜改良站。占地五亩,有上下两层16间的宿办楼,内外操作检查室5间,种畜厩舍8间,还配有系拴运动架的种畜运动场。新站建设条件较好,但昔日的业务辉煌不再,马驴的配种数量逐年减少,无业务价值。年后停产,奶牛和黄牛的冷冻精液技术成熟,站上可以直接从草摊奶牛场买回特级种牛精掖冷冻细管,进行人工授精,不再需要养种牛。所以站上卖掉所有种畜,辞退饲养人员,改良站的职能成了一个输精点,两兰人足以承担业务。原来的老同志差不多都相继离开了单位。九十年代初,新站又被房地产开发商征用,改良站也随着走下了历史舞台。站上原有人工授精业务,由两个技术员自购授精设备,以搞家庭自营输精点的方式继续为奶牛和黄牛繁青服务,长武县国营家畜改良站从此消失。三十年的时间,我见证了长武地区牲畜群体结构的变迁,国营长武配种站两建两拆的起落z见证了家畜繁育事业发展的跌岩起伏和一群曾为此而奋斗过的人,以及他们生活工作过程里的痛苦和欢乐。现在这一切在历史长河中已消失地无影无踪,但事业是永恒的。如今的家畜家禽已成了仅为人类提供奶肉、蛋的需求。畜禽繁育走向高科技大学,随着干冻胚胎和胚胎移植技术的成熟,良种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在世界各处推广和繁育,尤其是生物克隆技术的诞生,又使畜禽繁育走上一个新台阶。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