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教师人才报道广州日报建设

中心与广州日报联合制作的高水平教师人才系列报道《穗派名师》第4期发布了。9月15日,广州日报在第A15版刊登了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这一期的主题吧!

“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中央、省、市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文件中均要求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变革,提高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年开始,广州市通过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大力开展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训,累计培训教师万人次,广州市智慧培训应用案例被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六部委评为“年人工智能社会实验地区典型案例”。参训教师们厚基础、重实践、强思维、求创新,才能让学生拥有从容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为国家科技创新培养众多好苗子。

王同聚

打造“智创空间”助力人工智能师资培训

年5月,广州市成功入选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人工智能教育”“AI+智慧教学”成为广州创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的重要工程。推动人工智能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成为广州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众多名师投身于人工智能教育普及中,广州市电化教育馆正高级教师王同聚便是其中之一。自年至今,他主要从事智能机器人、创客教育、STEM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推广普及等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他主持的教育部重点课题“面向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教师培养与教学策略研究”,是广州市电化教育馆成立30年以来第一次获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课题基于知识建构、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理念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师培训和教学策略研究。

王同聚还是广州市基础教育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第二、三批名教师培养对象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百千万工程’有专家引领,也有外出访学,我认为这些设计都是非常好的,对老师们凝练思想,开阔视野都非常有帮助。考核的标准也非常严格,要求培养对象完成课题、发表专著、论文等等,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的专业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很大的成长,回过头来看,会发现自己收获颇丰。”王同聚说。

近十年来,王同聚主动承担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面授课程11期、全市中小学教师专题培训19期、面向全国各地专题讲座96次,培训教师、学生和家长2万多人次。年被广州市教育局认定为广州市基础教育系统名教师,年任广州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人工智能是这些年新兴的学科,与其它学科不一样,大部分老师在上大学期间并没有学过人工智能,所以培训就显得更为重要了。”王同聚说。在他看来,对于人工智能教师的培训,最重要的是老师们要“动手”,如果只是理论,没有实操,老师们看了也白看。在培训的过程中,团队协作也非常重要。考虑到目前还有许多中小学没有人工智能实验室,缺乏相应的硬件配置,王同聚在广州市电化教育馆打造了“智创空间”,解决了培训硬件的问题。面向不同学段的老师,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培训不同的编程语言教授方法,通过线下实操、线上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效果非常好。

郑贤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播撒爱的种子

“还记得在一小那一段段难忘的日子,特别是您夙兴夜寐地为我们悉心准备的一节节课,让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在那个强手如云的年代,正是您带领着我们描绘了那个时候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感谢您送给我的三份礼物,即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和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它们至今仍伴随着我、鼓励着我去追随着一个个梦想。”这是已成为硕士生导师的学生,在小学毕业26年后,在今年教师节前给郑贤写的一封信。“这封信,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教师,要时时思考,到底教什么,才能给学生带来深远的影响。”郑贤说。

郑贤的QQ昵称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wuzx.com/cwxly/109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