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气蓬勃的马成寺村

年前,56岁的马成寺村村民童安丑,终于腾出手来把家里拾掇了一番。室内窗明几净、粉刷一新。更大的惊喜在室外——三间房子的外墙,都被他刷成了粉色。

“为啥要把外墙刷成粉色?”

“洋气!”

在过去的年,随着马成寺村的整体升级改造,童安丑的收入增加了,日子红火了,全家人的精气神也都足了起来。

马成寺村位于长武县巨家镇,年人均年收入元,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是咸阳市深度贫困村之一。到年年底,马成寺村人均年收入已达到元,贫困户只剩3户9人,实现整村脱贫退出。

1月29日下午,记者来到马成寺村看到:村道整洁宽阔,路灯造型别致……曾经的深度贫困村如今正呈现出一片朝气蓬勃的景象。

“承包瓜棚挣了元,在香菇棚打工挣了元,合作社分红元,光伏产业分红元,公益性岗位工资元……”1月29日,童安丑兴致勃勃地跟记者算起了去年的收入。

年3月,长武县在马成寺村召开了整村脱贫推进会,确定了村容美化、设施提升、产业发展等方面的30个重点项目。童安丑所说的瓜棚、香菇棚正名列其中。一方面,村里将原来的10个蔬菜种植大棚改造为香菇大棚,成立了马成寺村扶贫互助合作社负责经营管理,优先吸纳贫困户入棚务工,最终视销售情况为群众分红。目前两茬香菇毛收入近30万元,群众获得劳务费13万元。另一方面,村里种植甜瓜17棚、西瓜15棚,由19户贫困户承包种植。每棚的纯收入在元以上。

巨家镇党委副书记崔彦斌亲眼见证了马成寺村的变化。从年3月开始,他把“办公桌”从镇上的办公室,挪到了马成寺村的田间地头。

经过不到一年的时间,如今的马成寺村,9.7公里宽的村道旁太阳能路灯拔地而起,村民流转出的土地里逐渐“长”出一座座大棚,凌乱的公共空地变成了平方米的百姓大舞台。一幅产业兴、村庄美的乡村新画卷正徐徐打开。

村容村貌大变样,群众创业干事的积极性也大幅提升。“我们专门为积极参与大棚种植的群众制定了奖励措施。收入越高,奖励越高。”崔彦斌告诉记者,村里最近招商引资,流转了亩土地兴建设施大棚产业园区。目前,规划的座大棚已建成余座。

“今年,村里的产业还得再加把劲,我们要继续带着村民往前奔。”崔彦斌说。记者刘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wuzx.com/cwxly/132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