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有千年以上古树30株

咸阳市林业局的工作人员介绍,根据年开展的全市古树名木普查摸底工作汇总,咸阳全市现有古树名木(未包括柿、枣等成片经济林古树群)株,其中古树株,名木27株;属特级保护古树30株,一级保护古树名木株,二级保护古树株,三级保护古树株。保护的古树名木共28种,其中以国槐、侧柏和皂荚为主,分别达到株、株和株。拥有古树名木最多的县市区分别是泾阳县、礼泉县、乾县、彬县和武功县,总株数达到株以上。

古树名木,根据年7月29日陕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同年10月1日起施行的《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的规定,古树是指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珍贵稀有树木或者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研究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古树实行分级保护,树龄在一千年以上的古树,实施特级保护;树龄在五百年以上不足一千年的古树,实施一级保护;树龄在三百年以上不足五百年的古树,实施二级保护;树龄在一百年以上不足三百年的古树,实施三级保护。名木实行一级保护。确定为古树名木的要悬挂古树名木保护牌。

各区县人文古树

兴平

多年“太上槐”相传唐玄宗纪念杨贵妃所植

简介:这棵多年树龄的古槐被称为太上槐,背后流传着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相传太上槐为唐玄宗所植,唐天宝十五年(公元年)安史之乱时,御林军在马嵬兵变,迫使唐明皇赐死杨贵妃。其后唐玄宗从四川返回长安,途经马嵬时,已经成为太上皇的唐玄宗来到黄山宫吊唁爱妃,寻踪觅香。当时马嵬坡是个充满荆棘的山坡,随从便用一槐枝给唐玄宗当拐杖。唐玄宗找来找去,找不到杨贵妃所葬之地,心里很悲伤,就决定把当拐杖的槐枝植在马嵬坡,让它常年伴着杨贵妃,后来唐玄宗手植的槐枝成活了,唐肃宗就赐名为“太上槐”。这棵太上槐位于黄山宫道观的南侧,树干中芯已经掏空仅靠干部树皮支撑着树冠,老槐树的根部长出了一棵楸树,两棵树树根相抱,树干相依,高低参差,形成了“槐抱楸”的现象,附近村民称槐树代表唐明皇,楸树代表杨贵妃,增添了几分浪漫。

三原

故居读书堂前柽柳是李靖当年所植

简介:李靖故居历经沧桑,屡毁屡建,其最早建于唐贞观年间,距今已有多年历史,当时称为“李氏园”,也称“唐园”,俗称“东里花园”。在李靖故居读书堂的左侧是一棵既像柏树又像柳树的树木,其为柽柳,相传为李靖亲手所植,原本是读书堂两侧各有一棵,目前只留有左侧一棵。柽柳是李靖在三原建造府第完工时,亲手植于读书堂两侧。这棵树龄约年的柽柳高10米,胸围1.93米,远看枝条垂下,如同柳树,近看会发现它不同于柳条的片片细长柳叶,而是如同柏树的针叶层层缠绕,摸起来有毛绒之感。柽柳一年开花三次,又名“三春柳”,其嫩枝和嫩叶可当中药。李靖所植的这棵柽柳从外观上可以看出其生命力极强,虽然树干有干枯空洞且倾斜的状态,但依然有茂密的新枝从干枯的枝干上生长出来,更映衬读书堂的古色古香。

彬县

枯死之际千年娑罗边生出小树

简介:在彬县韩家镇有棵北方极为罕见的树木,名娑罗树。相传它是唐僧师徒从印度带回来的。这棵距今多年的古树目前正处在濒死之际,但幸运的是,它的旁边生出了一棵小树苗。这棵娑罗树生长在距彬县县城40公里的韩家镇韩家村西南半山腰的佛爷寺遗址内。娑罗树全树通高约17米,树围约4.5米。它粗壮的主干已经完全空腐,被人用水泥填充。主干繁衍出来的4根枝干也已枯了两根,下面由两根水泥柱子支撑着,否则随时都有被大风挂断的可能,尚有生命力的两根枝干上零星挂着红色的幼叶。盛夏时节本应是娑罗树枝叶最繁茂的时刻,但因枯树缺少养分,它的叶子无法再继续生长。虽然这棵娑罗树已经濒死,但前几年村民们在娑罗树西边米的沟渠中发现了一棵小娑罗树。

“晋枣救人骆驼驮柿子”见证农耕记忆

简介:同为多年树龄的柿子林和枣树林共同承载着彬县人的农业记忆,枣树在彬县可追溯到多年前的西周,柿子树的栽植早于清代,两片林地留存历史记忆的同时,也见证着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发展。相传在春秋时,秦国(今陕西一带)和晋国(今山西和河北南部一带)是相邻的两个强国,晋献公把女儿许配给秦穆公,结婚时把枣树当成陪嫁品带到秦国。据彬县旧县志中记载,“乾隆年间始云有柿”,得出柿子在彬县的栽植可能早于清代。

泾阳

占地20亩株柏树组成古树群

简介:在位于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村外的东北侧,有一片占地20亩的柏树林,这片由株柏树组成的古树群既是当地清代吴氏家族的陵园,也曾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培训青年干部的露天课堂。它既见证了吴氏家族的兴衰,也记录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青年的爱国热情。由株柏树组成的柏树林其实是一个陵园,是清末当地吴氏家族的陵园。株柏树参天生长,树枝向上几乎遮盖头顶的天空,地面尽是阴凉处。这些柏树的树龄都在年以上,成排栽种呈现出规则的树林景观。

秦都

多年皂荚树树干中长出小树苗

简介:秦都区马泉街道办事处赵家村的皂荚树有多年的树龄,树高约15米。明朝中期,有一只喜鹊从远处飞来,嘴里吐下一颗种子,发芽、生长才有了这棵皂荚树。目前树干已中空,但枝叶繁茂。去年已中空的树干中长出了一棵小皂荚树,形成“大树中有小树”的景象。

乾县

主干布满枝叶乾县这棵纹柏很罕见

简介:柏树的枝叶长在枝条上很正常,而当枝叶长在柏树的树干上,就足以称奇。令专家都无法解释的树干上长枝叶的树木在乾县吴店乡有一棵,称为“纹柏”,也叫“毛柏”。全国同年代的纹柏共九棵,只有乾县的这棵主干上布满枝叶,堪称宝贝。这棵纹柏树长于明代,距今多年,冠苍翠碧绿,高约15米,胸径不到1米,不仅树枝上长着绿色的小叶,在高约5米的主干上也长满了小叶,小叶长约20厘米,并且不断向树根底部蔓延生长。

淳化

相传宋太宗在槐树下“乞讨”感民风淳朴改地名“淳化”

简介:相传宋太宗曾在当时还称为“云阳县”的一棵大槐树下乞讨,感动其民风淳朴,遂将“云阳县”改名为“淳化县”。宋太宗乞讨时停留的那棵大槐树,如今依然矗立在淳化县酒店村的涝池南侧。这棵槐树高约15米,最细的枝干也有碗口粗,整个大树需要六个人才能合抱住。因为树龄已1多年,槐树南侧一枝干已枯朽断裂在地。这棵与宋太宗相关的大槐树不仅得到了当地人的保护,而且还有外地经过的商客在树前祈福。

永寿

永寿豹榆树相传为周文王祖父亲植

简介:在永寿县甘井镇北五星村,有棵生长了多年的榔榆树,其树身如同豹皮花纹,因此也被称为豹榆树。该树颇具传奇色彩,既有周太王亲植以纪念离乡的动人传说,又有百姓兴建庙宇以期获得豹榆树护佑的光辉历史。这棵有多年历史的豹榆树树冠雄伟,高近20米,相当于6层楼房的高度;树身粗莽,树围有6米多,需要7人才能合抱,树冠覆盖面积达平方米。

武功

1多年的皂荚树夫妇俩义务看护9年

简介:在武功县苏坊镇尧庄夏堡村的路口生长着一棵树龄达1多年的皂荚树,村民夏振虎和刘春玲夫妇义务管护这棵皂荚树已9年。这棵皂荚古树栽植于1多年前的晋朝,实情不可考。皂荚树树高18米,主干高4米,胸径3.7米,冠幅东西20米,南北19米,覆盖面积达平方米。

东岳古槐见证武功普集历史变迁

简介:武功县普集镇因普集烧鸡被人熟知,这里曾有城隍庙、文庙和东岳庙。现在在普集镇普西村依然保留着东岳大殿,紧挨大殿北侧的是棵千年古槐,古槐根连大殿,被村民称为“东岳古槐”。古槐南侧是普集镇存留下来的东岳大殿,大殿为明清建筑风格,雕梁画栋,飞檐斗角,细致的雕刻纹路可窥见其曾经的气派和辉煌。

长武

柳树下祭祀引来鹑鸟长武秦时曾称鹑觚县

简介:长武县亭口镇冢丰村村中央有棵年树龄的柳树,其前身要追溯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期,相传在柳树下曾上演过秦太子扶苏与将军蒙恬筑城以觚(gū)祭祀,酒香引来鹑鸟停落,遂将当地称为鹑觚县。《长武县志》记载,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年),长武的县城设置在当时的浅水塬,隶属北地郡领辖。《周地图记》中记载:太子扶苏与将军蒙恬,率兵北上屯边,治驰道,通四域。见塬高水浅,因欲筑城,遂以觚设奠,乃有鹑鸟(传说中的鸟,凤凰的一种)飞升觚上,视为灵异,故以鹑觚为县名。

更多内容请







































皮肤白癜风名家治疗
大型白癜风公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wuzx.com/cwxxc/10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