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对经历过那段不平凡的岁月的人来说,记忆是难忘的,也是刻骨铭心的,令人感慨万千。炎热的夏季,火一样的热情,如火如荼。“三面红旗”高高飘扬,人民公社食堂应运而生,这也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带有怀旧心情的人重新开办了类似的公社食堂,在装修风格等方面极力模仿、再现当年的景象,但经营的饭菜早已今非昔比。
前一段时间应约来到位于西安北郊未央湖畔的一家餐厅——草滩公社大食堂,该餐厅于年营业,专营中高端陕菜,开业至今多次圆满完成了各种宴会及接待任务,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成为颇受西安市民喜爱的陕菜餐厅。
陕菜大师、草滩公社食堂的行政总厨闫鹏军师傅早已来到餐厅等候我们。店内宽敞,多平方的营业面积,一楼是大厅,二楼为各种包间,共13个,非常适合举行婚宴、满月宴、寿宴、生日聚会、以及商务宴请等。
看着菜单,听着闫师傅介绍餐厅的特色菜。面辣子、油泼桂鱼、糊涂面、茶香肉、石锅鱼、辣爆肚、干炒八珍菌、油泼土鸡、豆花小酥肉、辣子炒面筋、烤包子、剁椒深海鱼头等。
尝过几道菜后,总体感觉菜品精细,口味纯正,突出陕西特色。印象最深的就是餐厅的特色招牌菜“石烹黑乌鲤”,其主料选用黑鲤鱼,将黑鲤鱼片成鱼片,放在石锅中,用烧的滚烫的石头烹制,这可是古老的一种烹饪方式。对刀功的要求较高,片出来的鱼片看上去即要长还要有一定的厚度,尽可能多片些肉。鱼片在入锅前都必须用油沥一遍,这样鱼片会卷起来,这就要求必须选用鲜活的鱼,否则鱼片都是直直的,影响效果。将烧的滚烫的石头放在石锅中,随即将鱼片慢慢放在石头上,听到滋滋声,此时将事先熬制好的高汤倒入锅中,鱼片在汤中翻滚,咕嘟咕嘟,不一会石锅鱼就可食用了。
吃鱼前,先喝一小碗鱼汤来开开胃,味道鲜香,没有土腥味,忍不住再来第二碗。石锅鱼的味道汤是关键,汤的佐料主要有:姜、蒜、花椒、辣椒等等。将这些佐料放入热好的石锅后,加入高汤用小火慢熬几个小时,即成石锅鱼高汤。看着锅里咕嘟的鱼汤,闻着冒出热气,便已经令人垂涎了!烹制时汤会根据客人的需求进行调整,有“浓辣”、“浅辣”或“不辣”等口味,锅里还添加一些青菜、西红柿等配菜。
另一道“茶香肉”也十分有特色。主料选用肥瘦层叠相间的五花肉,配以茶叶烧制,菜上桌时,满屋飘香,是肉香加茶香,肉肥而不腻、咬一口流汁,香甜可口,茶叶香酥,吃一块忍不住还想第二块,心里也由衷的赞叹闫大师的厨艺。
该家餐厅虽然叫“草滩公社食堂”,只是在从前公社的基础上保留了原名,怀旧而已,其菜品质量的精致程度早已不是当年公社食堂的标准,成为专门经营陕菜的特色餐厅。这里特色招牌菜很多,色香味形俱佳,分量足,价格又很实惠。
餐厅环境好,干净整洁,很有地方特色。整个餐厅的环境富有浓郁的时代文化气息,红色调为主,墙上张贴着一幅幅令人熟悉的宣传画、标语,一些特殊时代的用品,耳边响起当年的歌曲,服务员上身着海魂衫,下身是黄军裤,这一切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对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说心里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在这种环境中就餐感觉是不一样的。
△草滩公社大食堂行政总厨闫鹏军
跟很多厨师一样,闫鹏军也是来自厨师之乡——蓝田。也许是水土,也许是环境,他天生就是一个做厨师的料。28年来不断探索、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川、陕、湘、粤无不熟练,特别擅长陕菜的制作。从厨师长到行政总厨,不断成长,把每道菜做成精品是他追求的目标。俗话说,天时地利人和,在草滩公社大食堂担任出品总监和行政总厨期间,将个人才智发挥到了极致,这一切得益于董事长吕利女士对他的大力支持。在与她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吕董是一个知人善任、与时俱进、善于把握市场机缘的女强人,同时她也是一位热爱餐饮、痴迷陕菜的女企业家。有如此过硬的管理团队,何愁陕菜经营不成!
△草滩公社大食堂吕利董事长
做餐饮如做人。面容憨厚的闫鹏军平时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在菜品上严把质量关,紧跟市场的发展,不断推出新品。虽然现在从事管理工作,但每天依旧深入到厨房,并亲自动手操作,一刻都不敢放松。在我的提议下,鹏军展示了陕菜中的飞火炒菜的技艺,炉火声声,飞火跳动,瓢随手动,上下翻飞,一气呵成,须臾菜出锅装盘,干净利落。赞美声中,笑容可掬的鹏军将锅灶洗刷干净,关火,端着菜品走来。不愧是多年来一直在一线熏陶出来的陕菜大师,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中青年一代陕菜的希望!
未央湖水在荡漾,
草滩公社大食堂,
吕利鹏军团队强,
传承创新陕菜香。
刘强简介
中瑞酒店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市翻译协会翻译委员会及旅游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陕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省食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省烹饪行业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三秦文化研究会理事、北京陕菜协会文化顾问,中国陕菜网专栏作家。
编辑:赵雨凡
图片:黄涛、刘强、陕菜网、网络
寻旺店咥陕菜,下载陕西美食地图APP,一招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