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印象亮相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

医院订阅哦!

5月14日,举世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据悉,《咸阳古渡》等4副摄影作品入选“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摄影书法展,淳化大鼎仿制品亮相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为出席论坛的各国嘉宾献上“咸阳印象”。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图片来源:新华网)

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

此次“一带一路”摄影书法展,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分自然之美、艺术之美、语言之美三大展览单元,主题为共赏丝路美景,互通心画真情。其中自然之美展览单元以21幅摄影并题写书法的“影书合璧”作品展示中国“新丝绸之路”上的各地美景,让更多外国嘉宾了解中国。咸阳4幅摄影作品入展其中,由著名书法家杨再春题写配诗。《咸阳古渡》配诗“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茂陵石刻》配诗“赳赳石雕,漫漫丝路”,《清渭楼》配诗“最是夜来华灯美,水接清渭楼上虹”,《丝路车辙》配诗“丝路连西东,车辙印古今”。四幅作品图文并茂,充分展示了咸阳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魅力,以及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第一驿站的独特地位。

摄影作品《清渭楼》在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展出

摄影作品《茂陵石刻》在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展出

摄影作品《咸阳古渡》在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展出

摄影作品《清渭楼》在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展出

据了解,年出土于咸阳淳化县的西周大鼎,通高厘米,口径83厘米,重公斤,是目前已知的西周铜鼎中最大最重的圆鼎,其造型高大魁伟,纹饰庄严神奇,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艺术造诣。该鼎现保存于咸阳市文物保护中心,这次展出的淳化西周大鼎仿制品在此次峰会之后,将永久驻留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

咸阳·淳化西周大鼎摆放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

入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摄影书法展的咸阳作品

作品名称:咸阳古渡

拍摄地点:陕西咸阳

书法题字: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唐·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咸阳古渡位于今咸阳市区渭阳东路,是渭河咸阳段的古往今来的渡口,原为汉唐西渭桥旧址。从商代末期开始,已经有三千多年历史。秦、汉、唐时期,咸阳作为京畿之地,咸阳古渡逐渐成为繁忙运输通道,千百年来一直是关中西通西域、南往巴蜀的交通要冲,是西出长安、古代丝绸之路的第一站。

据历史记载,咸阳古渡经历了从秦代的“横桥”到西汉的“渭桥”,又从唐代的“便桥”到明、清两朝的“古渡口”,多次变迁,有“咸阳古渡几千年”之说,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用大量的文学作品描绘咸阳古渡,为这个古老而闻名的历史遗迹增添了无限的光彩。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就是在此为朋友饯行所作,“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清代诗人朱集义也曾赋诗《咸阳古渡》:“长天一色渡中流,如雪芦花载满舟。江上丈人何处去,烟波依旧汉时秋。”

作品名称:茂陵石刻

拍摄地点:陕西咸阳

书法题字:赳赳石雕,漫漫丝路。(摘自《茂陵志》)

茂陵作者:李商隐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内苑只知含凤觜,属车无复插鸡翘。玉桃偷得怜方朔,金屋修成贮阿娇。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

伏虎,国宝级文物,现存茂陵博物馆,长2米,宽0.84米,作品刻划出猛虎机警凶猛、随机捕获猎物的形象,全身刻有条纹,显示了皮毛的丰满、轻柔和斑斓,尾粗有力,卷曲在背上,更增添了其咄咄逼人的威猛气势。

茂陵石刻是霍去病墓前大型石刻群,是一批具有无穷艺术魅力的古代石雕艺术珍品,是两千多年前汉文化遗产,举世无双的古代雕刻艺术杰作。其中人物形象题材的有“人与熊”、“石人”等,动物题材的有“跃马”、“卧马”、“卧牛”、“卧象”、“伏虎”、“野猪”、“怪兽吃羊”等,水生动物题材有的鱼、蟾、蛙等。这些石雕采用夸张与写实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形神兼备,粗犷质朴,豪放大气,生动再现了悠远的大汉雄风,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大型石刻群。

年,国家文物局对茂陵石刻群进行鉴定和评审,其中伏虎等12件石刻被鉴定为国宝级文物,石鱼、石刻题记等4件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作品名称:清渭楼

拍摄地点:陕西咸阳

书法题字:最是夜来华灯美,水接清渭楼上虹。

咸阳城西楼晚眺

作者: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谓水流。

清渭楼始建于秦代,名曰“咸阳东楼”,汉唐时期更名为“秦楼”、“咸阳楼”。北宋景佑年间,时任咸阳知县的诗人黄孝先重修咸阳楼并更名为“清渭楼”,留下了“黄翁爱山不知休,每日不下清渭楼”的诗句。

历史上的清渭楼曾与黄鹤楼、鹳鹊楼、岳阳楼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历代文人学士,附庸风雅,迎来送往,常在清渭楼上赏景吟诵,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楼因诗而名,诗因楼而传,诗与楼相映成辉,相得益彰。历经几千年的风雨沧桑,迭有兴废,清渭楼始终矗立在渭河岸边。

作品名称:丝路车辙

拍摄地点:陕西长武

书法题字:丝路连西东,车辙印古今。

丝路车辙位于陕西长武亭口镇,是丝绸之路通往西北、连接秦陇的咽喉要道。据考证:东为上行道,西为下行道。东、西石道全长各约米和50米,最窄处宽3米,最宽处宽3.5米,坡度25度左右。东道从山体表石掘凿而成,西道全部从表石掘凿成壕,最深处2.3米。两道凿痕清晰,车轮与石道摩擦产生的痕迹因山石结构相异,深浅不一,最深处达10多厘米。两石道分别经老龙山数十丈峡谷,在亭北村与杨厂村交界的沟壑土桥相汇。东道始端有路人乞求平安、烧香焚纸的小石窟,两道东侧有仅能容一人下蹲的石窟,为行旅中避雨、避雷而凿。

大家都在看又见桐蒿花儿开

今年春天,儿子二十

长武的那棵树···

回到我的家乡——长武

长武彩绘美女艺人——侯爱娟

投稿/合作(注明来意)

山水亭口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专科哪里最好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wuzx.com/cwxxc/37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