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正月十五闹花灯

医院订阅哦!

元宵节其实就是古代的“情人节”,也是一元复始,立春之后,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时节。在新年的第一个十五月圆之夜,在这张灯结彩,欢声鼎沸的美好的宵夜,一对郎才女貌的才子佳人一起赏灯,吃象征团团圆圆的元宵,岂不是很应景。有诗赞道,“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细马轻车巷陌腾,好春又是一番增,今宵闲煞团圆月,多少游人只看灯。”

赏花灯的起源和演化

据史料记载,灯笼,早在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元宵节赏灯始于多年前的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他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从此元宵节就有了赏灯活动,到了明代,元宵节更加热闹,是中国古代彩灯艺术发展的巅峰,一般持续三天。到了唐代,赏灯节更加盛行,赏灯节要延续十几天。灯笼,经历了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后来,才慢慢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其主要活动是晚上吃汤圆赏月,后来演化为“元宵节”。正月十五叫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正月十五是年的最后一天,所以人们要好好的庆祝一番。点灯笼,赏灯,耍社火,猜灯谜,扭秧歌,吃属相花馍,放烟花,舞狮子,放孔明灯等活动,把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年俗推向了又一个高潮。

灯笼的传说

元宵节打灯笼的习俗始于东汉时期,东汉明帝刘庄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人们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花灯风气从此广为流行。

关于打灯笼的由来,民间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光。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一个聪明人想出个法子,他让大家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3天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天兵已经放过火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3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而作罢。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来纪念这个日子。

虽然关于灯笼的由来传说有很多种,不过灯笼都代表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是用来庆祝节日的,这个传统还将会继续流传下去!

灯笼的种类

灯笼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中国的灯彩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利用各个地区出产的竹、木、藤、麦秆、兽角、金属、绫绢等材料制作而成。在中国古代制作的灯彩中,以宫灯和纱灯最为著名。

灯笼除了照明,象征团圆,还有另外一个特殊的意义。

年正月私塾开学时,家长会为子女准备一盏灯笼,由老师点亮,象徵学生的前途一片光明,称为“开灯”。后来就由此演变成元宵节提灯笼的习俗。由於字音和“添丁”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祈求生子。到了后期,爱国志士们在灯笼上绘制民间故事,教导子孙认识自己的文化,所以又具有薪火相传的意义。

有句民谣道:“三十的火,十五的灯”。是啊,正月十五闹花灯,是多么令人憧憬的事啊!

儿时的正月十五,是在盼啊盼啊中,踮着脚尖,经过漫长的等待来到的。当时太小,懵懵懂懂,不懂的十五在一年中的寓意和内涵。

只知道正月十五是一个红红火火的日子,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日子,是一个人头攒动的日子,是一个小伙伴踮着脚尖盼来的日子,是一个南街的的土木结构的房檐口挂满一串串又圆又红又大的火红灯笼的日子,是一个张灯结彩的日子,是一个锣鼓喧天的日子,是一个西门十字演社火,踩高跷,背芯子,车亭子,跑旱船,耍狮子,舞龙,画着脸谱扮演历史剧情骑着高头大马的人物粉墨登场的日子,是一个晚上在灯塔上面空旷处放烟花表演,在黑宝石般的天幕上描绘作画,让炫丽的烟花五彩缤纷,绚烂多姿,辉煌亮堂到极致的日子。

小时候,由于家里距县城15里,所以母亲早早给全家做了饭,安排全家吃属相花馍,喝只有长武才有的飘着红红辣椒油翠绿香菜的油旺旺的血条汤。

吃饱喝足之后,父亲母亲就会给我们换上新衣服,扎着红头绳的羊角辫,我记得我穿着当时很流行的花尼料子,颜色是我自选得红上衣,绿裤子,因为我幼小的心里没有其它的第三种颜色,可能是借鉴了红花绿叶的搭配色调,好在当时只有四岁,穿上这样大部分人不敢采用的颜色搭配也毫无违和感。我们兄妹四人的衣服都是由初中文化的母亲自裁自剪。父亲母亲领着我们去县城观看地故事和舞狮表演。我们兄妹四人的心情无比激动,因为这样全家倾巢而出的机会并不多,可能就只有正月十五这特殊的一天才会有。因为父母都很忙,父亲要去县城学校上班,母亲要操持家务,所以我们特别珍惜这样的暖情时刻。

来到县城,平常父亲母亲会买的票看屏幕上放映的《窦娥冤》,《黑叮本》,《寒窑》等折子戏。这天要照顾我们几个孩子的胃口,买的是电影票。我们的计划是先看踩高跷,背芯子,车亭子,舞狮,马故事,然后再看电影。这一天现在想来在当时媒介贫乏的年代,的确是很幸福的一天,也是久久不能平静的一天,更是成为全家茶余饭后谈资的津津乐道的事情。

走到王庶民烈士陵园,远远就听见锣鼓喧天,载歌载舞,来看全民庆祝十五的人摩肩接踵,我加快了跟随父母哥哥姐姐看故事的脚步,我比他们更急切的想看到这盛大的集会,这强烈的视觉盛宴,想更早一点体会这浓浓的节日气氛。我是家里的老小,当年太小,还没有大人的膝盖高,大人的,哥哥姐姐的脚步,稍不留神就会甩远了我。

大约上午十二点多,庆祝正月十五的活动正式开始了,由县公安局统一安排,总体部署,指挥长站在制高点上,用大喇叭进行广播指挥,随时观察和指挥全县的表演大队,北街,南街,西街,东街四条主要街道,都有数名警察,协警站岗梳理交通,处理突发状况。

每年参加社火巡演的有北关代表队,西关发表队,东关代表队,南关代表队。还有周边的武家沟,代岭村,地掌镇等一些村镇也按捺不住,不光在村里耍故事,还要来县城恭送福气,交流纳福。几十年来流传的顺口溜是:“东关的故事,西关得车亭子,南关的高跷,北关的橛把”。还有一种说法叫:东街的狮子,南街的布龙,西街的车亭,尧头的大头娃娃,灵凤的旱船满地摇”。

我们一家六口,站在西门十字的最佳位置,因为我最小,所以父亲先把我这个小不点举过头顶,架在他的脖子上,我双手扶着父亲的头,坐在父亲坚实浑厚的肩膀上,一副傲立群雄的感觉,因为父亲很高大,借着父亲的优势,我就更高了,父亲很能体会小孩子心急如焚,按捺不住的心情,我得小心脏早已等不及了,我享受着姊妹四中的最优厚的待遇,我看好了,父亲轻轻的放下我,因为观看的群众把西门十字围的水泄不通,寸步难行,所以我紧紧抓着父亲的衣服,生怕被人潮把我推远和父亲家人失散.是啊,山潮水潮不如人潮,真是热闹非凡啊!接下来才能轮到大我四岁的二哥,二哥被父亲抱起来观看紧接着的故事表演,大哥大姐自己站在全家身边观看,这个时候,无论男女老少,都沉浸在这一场宏大的视觉盛宴里.

只听喇叭里解说道,现在向我们走来的是北关故事代表队,只见锣鼓喧天的锣鼓家什开道,十几个青壮年搭配的载“橛把”的队伍,净,末,旦,丑齐上阵,他们装扮着喜庆的妆容,和着节拍和鼓点,甩着长长的甩袖,扭着腰肢,带着欢天喜地的笑容,把新年期盼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和和美美,团团圆圆的心愿傾盘而出。喇叭里指挥道,请北关代表队直接进入东街进行表演,这时,只听得县委县政府门前鞭炮齐鸣,这是县委县政府要迎接北关代表队进入院内进行表演的欢迎礼仪。这时,他们就乐呵呵的进入机关院内,尽心尽力的表演,把父母官与民同乐,老百姓智慧无穷演绎的遍地生花。

现在向我们走来的是西关的车亭子代表队,只见十几个拖拉机被红色的帷幔装扮,头车是几个身穿大红色绸缎加黄色镶边象征吉祥喜庆的鼓手,他们头上带着红色的布扎的头饰,敲锣的,敲击煽子(一种铜制乐器,形如小孩的圆边帽状,上边有可缠在手上的绳子,以备表演时骟子不会脱手),车里的红色油漆的大鼓,边上镶有好多铜铆钉做为装饰,鼓面是用尚好的羊皮做得,鼓的音色的好坏取决于羊皮的质量和薄厚。北关代表队的鼓手卖力而又投入的敲击着鼓点,他们使出浑身解数,表演的酣畅淋漓,希望表演的尽善尽美,给人们带来好运,财运否极泰来。把人们对今年的美好愿望: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苹果畅销无阻,对亲人的美好祝福:期盼身体无病无灾,日子红红火火,财运亨通。这诸多愿望能一一兑现。

车亭子的扮相以戏剧居多,两个,三个,或四五个,或众多,以历史的剧情决定。有铡美案,拾玉镯,唐伯虎点秋香,三拜诸葛亮等。他们气定神闲,惟妙惟肖,虽然不说不唱,但观看的人们很是享受这样的情景剧。紧接着舞狮的盛大场面来了,狮子们在绣球的招引下,前蹄离地,腾空而起,一种龙腾虎跃的视觉享受。几十只狮子欢腾起来,闹腾起来,狮子闹春,狮子闹元宵令围观的人忍俊不禁。大头娃娃闹春来了,他们憨态可掬,脸粉嘟嘟的。令人开怀大笑,忍不住还要评论几句。故事真的是应接不暇,看得人眉开眼笑。只听得现在向我们走来得是马寨的背亭子。

大人和4到5岁的小孩,合起来装扮一个折子戏。大人走着八字步,既要美观大方,还要保持自己背的小娃的平衡,这种大多数选用年富力强,诙谐幽默的人来扮演,上了妆定了型就得4,5个小时的坚持,扮演者的确很辛苦。长武的背亭子已经上了中央电视台,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秧歌队来了,几十个年轻漂亮的媳妇,大姐舞动着扇子,扭着水腰,带着欢快的舞步来了,她们要舞出长武人的风采,展现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新风貌。十几个年轻小伙踩高跷的来了,几个划旱船的来了,几位鱼公和划船的美丽女子,一颦一笑,一逗一随,引人入胜,无不精彩。这样的繁荣昌盛看得人眼花缭乱,心花怒放,是啊,人民过上了好日子,精神文明建设也紧跟着时代的步伐,这样的好日子就得万民同贺,载歌载舞,让人们把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与憧憬融入到这喧腾的热闹里吧!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由来已久。宋代,汉族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是用糯米和砂糖,芝麻等原料做成。吃着甜甜的元宵,寓意团团圆圆,甜甜蜜蜜,象征着正月十五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我们全家带着新春的喜悦,十五的欢腾,也要回家了,今年又是崭新的一个开始,学生憧憬好成绩,农民渴望好收成,果农盼望好价钱,生意人渴望财运滚滚来,当官的渴望升官进爵,事业人希望风生水起,一切的美好生活离不开勤劳,祈愿人们借着春风人勤春早,日子和和美美!

大家都在看我在西门十字等你看社火···

解密央视《文明密码》之长武社火背芯

正月十五最佳拍档之长武“牛犊馍”

“丝路风情·长武记忆”民俗文化展,去了才知道谁是谁的“特产”

元宵节金醇古酒业灯谜活动欢迎您参与

投稿/合作(注明来意)

子涵

赞赏

人赞赏









































怎么预防白癜风
中科让您告别白癜风秀健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wuzx.com/cwxxc/40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