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探秘老饕吃货美食达人美食家

陕西美食探秘之旅的宗旨就是:用脚步和味蕾丈量感受陕菜的无穷魅力,将八百里秦川一里一里地吃过去。2年来,影响巨大,前后多名会员已充分领略了陕菜的魅力,美食爱好者们对此赞不绝口,意犹未尽,话里话外离不开一个“吃”字。时代变迁,当今饮食,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吃的有营养,吃的有文化,吃的有情趣,吃的有内涵。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人活一张嘴,一日三餐,瓜果蔬菜,鸡鸭鱼肉,补充能量。无论粗茶淡饭,还是山珍海味,皆以果腹充饥。然而中华文化之博大,饮食之美,令无数喜欢美食的人向往,然后尝试,并以此为满足。有些人很要面子,注意吃相,吃起来比较文雅,而有些则无所谓,甚至赤膊上阵,猜拳行令,大呼小叫,狼吞虎咽。因而,千百年来美食爱好者们被冠以各种“头衔”:老饕,食客,吃货,美食达人,美食家……

老饕,该种说法由“饕餮”演变而来。饕餮,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怪兽。《山海经》中描述其特点是:其形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传说它是东海龙王的第五子,食量太大,最后把自己都给吃掉了,所以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所以落下了个“有首无身”的名声。饕餮性好食,故立于鼎盖。常见于青铜器上,用作纹饰,称为饕餮纹。故美食家俗称为“老饕”。

随着时代的发展,商、周青铜器上富有特殊寓意的饕餮纹的神秘色彩逐渐减退,“饕餮”一词也经历了一个由贬义向褒义的转化过程。现如今,专指那些特别爱吃,会吃,此外,对饮食文化及美食特色较为通晓并有一定见解的食客。

大家所熟知的宋朝文学家、美食家苏轼在他的《老饕赋》中写道:“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意思是说,普天下这些精美的食品,都是我这个老食客所喜欢的。可以看出,此时,“饕餮”已经用来指美食爱好者。

食客,指古时寄食于豪门贵家,帮忙、帮闲的门客,又称“舍人、门客、门下客、门人、门子”等。食客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客”者依附于主人,主人则负责“养客”。《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的“四君子”以及吕不韦的门下都有食客数千,而其他王侯贵族门下也都供养着为数不等的食客,多者达三千余人。在当时社会大变动的背景下,一方面卿大夫阶层希望富国强兵,求贤若渴,招揽人才,因而养客之风盛行;另一方面食客们为了寻找个人发展的机会,寄食于权贵家,为其服务,由此催生了食客群体。据史料记载,当时,很多人活跃于政治、外交的舞台,如商鞅、李斯、蔺相如、毛遂等。在吕不韦的主持下,食客们编撰了一部《吕氏春秋》,这是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在当时以及对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时光流逝,星转斗移,到后来,“食客(Diner)”的含义发生了变化,专指饮食店的顾客,以及进食的客人。如宋朝吴自牧《梦粱录·茶肆》中写道:“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看书琐记》中也有这样的描述:“我想作家和批评家的关系,颇有些像厨司和食客。”

吃货,指喜欢吃各种美食的人,简言之,爱吃的人。传统的含义带有一定的贬义,贪吃、食量很大,犹如“饭桶”。吃货在当下语义色彩发生了改变,较为中性,某种程度甚至带有褒义,演化成用来特指对美食的爱好者,美食领域的专业人士一般被称为“吃货”。查询资料发现,吃货一词最早被媒体采用是在九十年代初,当时有一部热播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里面采用了“吃货”一词,其中一段剧情是戈玲动员大家去吃萝卜。

近几年,伴随着微博的流行,“吃货”一词成为自称和互称,被广大美食爱好者广泛使用。央视美食专题片《舌尖上的中国》对该词的使用频率之高,更是将“吃货”这一词的传播和应用达到了极点,如:“吃货必看”、“吃货眼中的美食地图”。犹如旅游爱好者们自称“驴友”一样,吃货是美食爱好者对自己的戏称。无论是街边小吃,还是大排档,高档酒楼,风味大餐,还是特色小吃,中餐,西餐,对吃货来说是来者不拒,从不挑剔,时而慢慢品味,时而狼吞虎咽,之后还能说出个一二三来。对于他们来说,生活是美好的,能吃就是福,一切幸福都是从吃开始的。

美食达人,“达人”是指在某一领域非常专业、经验丰富、出类拔萃的人物,也就是常说的某方面的高手。《汉语词典》里解释为:乐观豁达,行事不为世俗所拘束的人。“达人”是指经过长年的锻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得到某个领域真谛的人。古人说的达人和今天的“专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时下的流行语,将有着某一爱好或专长并有一定见解的人称为“某某达人”,如“音乐达人”、“旅游达人”、“书画达人”等。由此,喜爱美食并且对美食有一定见解的人被称作“美食达人”。此外,“美食控”,多少有些接近美食达人,是指那些特别喜爱美食,看到美食就控制不了自己,就要去尝试,并以此为乐趣的人。

随着社会经济和饮食文化的发展,“美食达人”、“美食控”主要指喜欢吃各种美食、有品位的美食爱好者。

美食家,较前者应更进一步,对各种美食从色、香、味、形、器甚至营养等方面都能提出具有专业水准的独到的见解,通俗的说法就是指善于品评食物,把美食推荐给美食爱好者的人。

美食家对美食有一种独特的向往和追求,以专业的角度、快乐的人生态度、科学的理念对美食进行赏析、品味。他们往往以艺术的眼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美食进行探究,特别是对本地的美食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将美食推荐给大家,在享用美食的同时,还了解其文化内涵及渊源。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从古至今涌现出众多的美食家,大家熟知的有孔子、苏轼、袁枚等人。他们对美食的点评恰如其分,对弘扬中华饮食文化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两千年前春秋时期,鲁国的孔子不仅是著名的教育家,也是一位美食家。他在饮食方面十分讲究,涉及礼仪、卫生、口味等各个方面。他的观点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中孔子的饮食文化思想令人耳熟能详,主张时、节、度。他活到73岁,“人活七十古来稀”,这与他的科学饮食有关。

北宋苏轼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盛名的美食大家,宋朝的笔记、小说记载着许多有关苏轼发明的美食,如以他名字冠名的“东坡肉”,时至今日依然是广受欢迎的佳肴。他虽然是文学家,却对饮食以及饮食文化情有独钟,曾写过《老饕赋》、《菜羹赋》。文中自称“老饕”,应该是第一人了。还曾特意作《炖肉歌》介绍东坡肉的烹调经验:“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清代乾隆年间,有“南袁北纪”之称的诗人袁枚,同样是一位美食名家,对茶、饮食有相当的研究。撰写了《随园食单》,是一部系统地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重要著作。该书用大量的篇幅详细记述了我国从十四至十八世纪流行的三百余种南北菜肴点心,以及当时的名茶美酒,涉及14个方面。与苏轼不同,袁枚虽然著有烹饪专书,但并不会烹饪,同时还奉行“君子远庖厨”的古训,因此,他仅仅是个美食家而已。

美食家们个个深谙中国饮食文化之道,甚至能从普通的饮食中,欣赏出其原有的独特滋味和魅力。美食家们不仅会吃,还要会写、会说。一般来说,对饮食再怎么不讲究的人,也能说出个什么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之类,南北大菜、名特小吃总能说出几个来,这就是中国人,这就是中国的饮食文化。书归前言,一切幸福和满足都是从吃开始的!我吃故我在!

关键词搜索陕菜网

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相关内容

陕西美食探秘之旅:大荔

蒲城

富平

华阴

白水

潼关

澄城

合阳

韩城

华县

临渭

三原

乾县

礼泉

泾阳

兴平

长武

旬邑

淳化

彬县

永寿

武功

秦都

渭城

汉苑

周至

户县

清真专场

蓝田

官府菜

高陵

临潼

阎良

长安

岐山

凤翔

眉县

金台

扶风

麟游

陇县

太白

凤县

陈仓

渭滨

千阳

陕菜专栏:如画陕菜

振兴陕菜

陕菜春秋

白剑波专栏

高岩专栏

何金铭专栏

朱立挺专栏

徐长安专栏

王子辉专栏

其他:

永兴坊

中国陕菜网陕菜文化传承创新的领导者

编辑:李言

图片:来自网络

陕西美食探秘之旅第47站杨凌

探秘时间:年10月25日(星期天)

报名费用:元/人(含往返车费、餐费、保险等)

出发地点:大雁塔北广场(大唐博相府酒店门口)个人报名:—/

团体报名:—/

报名时间:每周一至周五08:30—17:30

联合运营:

大唐博相府文化艺术酒店、陕菜研究院、陕西省烹饪餐饮行业协会企业家委员会、陕西省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名厨专业委员会、陕西省烹饪餐饮行业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

刘强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用什么药膏
白癜风一般出现在什么部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wuzx.com/cwxxc/41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