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史志知多少

平凉史志文化传播常识问题探讨

——兼与张凤林等同志商榷

改革开放以来,平凉和全国一样,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精神追求也在不断升华,热衷于学习和传播地方史志文化的人越来越多,经常能在报刊杂志上看到有关平凉的各种文史文章。不仅如此,其中也不乏上乘作品,这对于推动新时代平凉地方史志工作转型升级、科学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一件极大的好事。

  笔者作为在市地方志主管部门工作的一员,对此感到由衷的欣慰。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关于平凉史志方面的一些叙述或表述,存在不够准确或明显的错误。下面,笔者就常见的几个常识性问题作一简要阐释,并兼与张凤林等同志商榷。

1

关于平凉得名的时间

  关于这个问题,实际上早在20多年前,我市方志界的老前辈祝世林先生在其著作《平凉古代史考述》一书第七章“东晋十六国”之第三节“前秦(氐族)”和其姊妹著作《平凉古代史考述(外编)》第五个问题之“苻秦时的平凉郡城”中已经阐述的非常清楚了,那就是年(建元十二年)。但是,笔者看到11月10日《平凉日报》之《平凉周刊》张凤林的署名文章《平凉历代地名你知道几个?》一文(作者也在该文最后注明“作者此文参考祝世林先生有关文章著作”)之说,为何却与祝世林先生之说相悖呢?为何直到现在我们的一些领导同志向外界介绍平凉得名时,仍然言称是年呢?甚至于我们文史界的一些同志在发表言论时也说是年(永兴二年)呢?

  从古到今,大家一致认为,前秦苻坚设置平凉郡,取“平定凉国”之意(也有“平定前凉”之说,实际上是“凉国”,“前凉”是后人为了区别河西五凉而加的称呼),平凉之名始见于史册。但对于设置平凉郡的时间,却有着不同的说法。清朝学者徐文范在其《东晋南北朝舆地表》中提出:“永兴二年即年苻坚置平凉郡于高平镇。”《甘肃大辞典》在“平凉郡与平凉县”辞条中认为:“建元元年即年置平凉郡。”《大清一统志》《甘肃省通志》又认为:“东晋太元中(建元十二年)即年之后置平凉郡。”以上三种说法时间差距不大,只要认定前秦苻坚设置平凉郡,我们再去考证苻坚在位的时间:年至年;前秦存亡的时间:年至年;前凉存亡的时间:年至年;前秦与前凉交战的时间:年至年;前凉张天锡在位的时间:年至年;晋武帝太元年间:年至年。从相关时段的交叉中不难发现,年是一个关键点。公元年(建元十二年),前秦王苻坚在高平厉兵秣马,以张天锡“虽称藩受位,然臣道未纯”为由出兵十三万攻破前凉,始以平凉之名置郡。

  另外,由市志办马维民、魏柏树主编,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平凉地区志(上中下)》也在其第一编“行政建制”之第一章“历史沿革”之“十六国”中认定“前秦苻坚移雍州治于安定。于永兴二年(),‘置赵平郡于鹑觚’,今灵台县部分区域属之;前秦甘露二年(),复爰得县;阴密县属雍州,鹑觚属赵平郡。又于前秦建元十二年()灭前凉,随后置平凉郡,今崆峒区大部分区域和华亭、崇信北部皆属之。”为此,我们说平凉郡置于年比较准确和科学。

2

关于平凉市名的简称

  “平凉”是个非常好的名字,甲骨文的“平”字,是天象平缓之形,后来表示语气平舒,再后来表示宁静、安恬等义;“凉”是由“水”和“京”组成,京的本义是人工筑起的高土丘,又表示方形的大谷仓,京常用来表示京城、国都,京字左边加“水”(起初是三点水,后来变为两点水),水绕京城,既能养城,又能护城,这字眼就更好了。

  平凉作为地名是因前秦皇帝苻坚以今之平凉为根基“平定凉国”所得。苻坚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与民休息,加强生产,终令国家强盛,接着以军事力量消灭北方多个独立政权,成功统一北方,并攻占了东晋领有的蜀地,与东晋南北对峙。有歌谣说:“长安大街,杨槐葱茏;下驰华车,上栖鸾凤;英才云集,诲我百姓。”在世界军事史上,苻坚的命运与拿破仑好有一比。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从此退位流放,百日王朝彻底垮台;苻坚兵败淝水,最后身死国破,一统江山化为泡影。大约是因为历史教材的影响所致,在大众心中苻坚的名气并不大,但作家柏杨却认为:“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有资格称得上大帝的不过五人,他们是秦始皇、汉武帝、前秦王苻坚、唐太宗李世民和康熙。”历史学家范文澜也说:“苻坚在皇帝群中是个优秀的皇帝。他最亲信的辅佐王猛,在将相群中也是第一流的将相。”因此,作为平凉人我们应为平凉得名与苻坚大帝有关而感到自豪。

  面对如此高大上的地名,一些市民特别是年轻人,为何热衷于将平凉简称为“凉城”或“大凉城”呢?笔者知道凉城县与人们把平凉简称为“凉城”、“大凉城”有关,而加深记忆则更与“鸿茅药酒事件”发生在此地有关。试想,只有24万人属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凉城县,本来就是法定的地名,而且除了药酒事件,也没有啥特别的,我们的市民为何喜欢这个简称呢?再说一个县能比一个地级市大吗?

3

关于平凉解放的时间

  7月30日,《平凉日报》   在   无论如何,笔者认为,这张最为珍贵又最为权威的《人民日报》已经无可分辨地指出了解放平凉的具体时间是年7月28日,我们也就该将解放平凉的准确时间从过去年7月30日的错误记述,改正为年7月28日的准确时间了。毕竟,历史是要用证据和事实来说话。

4

关于史志文化传播的原则

  笔者认为,面对平凉史志文化比较活跃的现实,必须正视平凉史志传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理应提出平凉史志传播的基本遵循和主要脉络,总的来说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地审视、辨析、核实历史资料。

  具体来说,应该以由平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和平凉地区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由“中华书局”年7月出版发行的平凉首部社会主义新志《平凉地区志(上中下)三卷》和各县市区官方印发的县区志书为基本遵循,有关过去平凉(各县市区)区域位置、历史沿革(包括得名原由、时间及其地名称谓)、自然资源、历史名人、文物等等的叙述,理应与目前唯一的该官方志书保持一致,其理由不言而喻。

  当然,对于志书中存在的明显差错例外,好在方志界有个弥补志书缺陷的规定,这就是编修下部志书时要同时附录上部志书的勘误情况。对于新发现的地方史志资料“史海钩沉”另当别论,但最起码的还是应该敬畏历史、对历史负责。既然大家都比较认可平凉史志界的前辈祝世林先生《平凉古代史考述》《平凉古代史考述(外编)》的观点,而且祝老研史严谨,不仅指出了平凉地方史志的清晰轮廓,而且对尚有疑虑的地方和需要挖掘的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见解,这为有志于研究和传播平凉史志文化的人们提供了主要脉络。

盛世修志,垂鉴未来;

  志载盛世,泽惠千秋。

  笔者坚信,只要继续保持和大力发扬目前我市广大史志爱好者空前高涨的热情,平凉人民引以自豪的历史文化积淀的后发优势必将得到充分发挥,平凉地方史志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繁荣局面一定会到来。(来源:平凉日报)

点↑大美平凉免费







































宁夏白癜风医院
女人脸上长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wuzx.com/cwxxc/54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