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传人成保明:一口叙述千古事
“中国的皮影戏是电影的开山鼻祖”,有西方戏剧史家这样评价。“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这就是中国皮影戏的魅力。皮影戏是融制作、挑线、唱念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大部分艺人能唱,但不会挑线,少数人能挑线,但不会制作,既会唱念挑线,又会雕刻制作,在省内,只有灵台县中台镇下河村76岁的成保明老人能做到。
贤惠的老伴是他的作品的第一位鉴赏者,一直默默支持着他的“事业”。
年届八旬的成保明,生活简朴、心态平和。
身体硬朗的他仍然能够坚持生产劳动,劳动是他的强身之道,也是他的生存之本。
他能唱20多种古戏和现代剧目,经常赴陕甘等地演出。近年,但凡当地有节会活动,他的皮影戏也是不可或缺。
现在看戏的人少了,但他的戏一年也能演30多场,受到城乡群众的热捧。
成保明13岁与皮影结缘,20岁师从当地皮影戏行家——灵台县中台镇坷坮村的苏镇海师傅学艺。两年后,他就会熟练地制作皮影,并能够独当一面。年后,他结识了本地和长武县的两位师傅,跟他们学习唱念和挑线,为他以后演皮影戏奠定了基础。现在,他能唱二十多种古戏和现代剧目,一般都是既挑线又唱戏。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几乎跑遍了灵台县的乡镇村社,还经常到陕西省的长武县、麟游县等地演出,可谓红极一时。近年,但凡当地有节会活动,他的皮影戏总是不可或缺的节目之一。现在,看皮影戏的人少了,但是老人一年还能演30多场。已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他唯一的憾事是:“现在很少有人学这行了,我这个手艺很难传承下去了。”说起皮影戏的前途,老人显得无限惆怅。
皮影的制作是极为复杂的,从选皮到影人成形上戏,有许多工艺技巧。工序可分为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个基本步骤。
成保明的作品被列入甘肃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受邀在省内巡巡回展演,他也成立了他的皮影有限责任公司。
13岁与皮影结缘,融制作、挑线、唱念于一体的民间艺人。
熟练地制作皮影。
原汁原味的皮影,土生土长的艺人,透过皮影,寻觅东方文化,感受历史辉煌。“千年曲目未惧辉煌衰落,漫漫乡路承载追求人生。”(王一平文/图)往期精彩回顾
蔫哩苦出、窄楞仰拌……平凉方言中的那些形容词
开幕!(精彩视频+美图)
平凉这12名同学拟推荐为“新时代甘肃好少年”
法院招聘用制书记员(附职位表)
分享快乐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快乐。快把快乐分享给您的伙伴们吧!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微博号:plrbtxwb12
出品:平凉日报融媒体中心
编辑:孙瑞
审核:赵晓燕
监制:曹彦仓
技术:崔烘奖
法律顾问:张忠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