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战英雄张逸民回忆录29
年6月,我所在的快艇21大队3中队6艘艇的全班人马再加上两艘艇的人员,一同调往华东军区海军快艇第1大队,以加强快艇第1大队的作战能力。
我这个人天生有一副好眼力。入伍后,这副眼力逐渐展现出优势。在陆军时只是行军打仗比一般人看得更清楚、更真切,而且能过目不忘。真正评价我眼力好还是在海军。夜间鱼雷攻击时,我总能比其他人早2、3链发现目标。评估敌向角时,大部分时间准确度都一度不差。这在我们这些艇长中是没有的。夜间航行,我至少比其他人早3~5链发现灯浮。
我不仅视力好,记忆力又很强,看到的东西会像摄像机一般都记忆在脑子里。所以我熟习海区、记忆航道及航法,那是绝对准确无误。因此,我的领航能力非常强。在海军熟悉我的同行朋友都说:“张逸民这小子真神了,眼睛瞟一眼,就像录像机全被录下来一般。”我的这个好天赋在后来的海战中可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进小港,发现小港确实小了点,就这么个巴掌大的地方。但军港里设施很齐全。右岸是一大块水泥平台,那上边足够摆放12艘快艇了。靠江边的一面,全是用整棵细竹编成的网状竹墙,隔断了与外界的视线。这保密工作算做到家了。我的感受这里是袖珍港湾,已经被围得风雨不透,快艇被锁进了保险箱。随后,高东亚又陪我到码头的四周转了一圈,然后问我对小港的印象。我如实地回答了高东亚:“小港确实很美、很规范。很可惜,这里不应该是快艇的久留之地。”
我给小港概括为五句话:“大风吹不到,恶浪打不到,海水蚀不到,特务看不到,炮声闻不到。”说小港是世外桃源,我看一点不假。可高东亚却坚持说:“小港还是一块风水宝地啊,这里不仅能摩拳擦掌,还具有藏龙卧虎之效。说不定你会一生不忘。”说到这儿,我俩都会意地笑了。
“吴淞小港是块风水宝地”,高东亚这句令我一生不忘的预言,果然被其言中。就是这块巴掌大小的很不起眼的小地方,仅仅半年时间,就连续发生了多件令我一生难忘,甚至是对我有一生历史拐点意义的大事。吴淞小港,堪称是块福地。
第一件大事,就在我们3中队到达小港的第三天,快艇1大队随即召开艇长以上的干部大会。会上由大队马云伦参谋长宣读了重新编组快艇第1大队战斗序列的命令。
第1中队,中队长刘鸿章,指导员王守坚。
中队下辖三个分队:
1分队,分队长兼艇长高东亚;
艇长张逸民。
2分队,分队长兼艇长武小斯;
艇长吴文斌。
3分队,分队长兼艇长闫廷祯;
艇长程全茂。
第2中队,中队长王政祥;
政治指导员李春阁。
1分队,分队长兼艇长种敬义;
艇长刘春志。
2分队,分队长兼艇长宋尚礼;
艇长于吉水。
3分队,分队长兼艇长尹大法;
艇长吕清。
第3中队,中队长崔进喜;
政治指导员张德荷。
第3中队实际上就是空架子,既没快艇,也只有2条艇编制的人员。3中队的空架子一直保存着。
这次快艇1大队重新编组后,对我们艇长而言,是有很大意义的。这就表明,我们不仅编入了快艇1大队,而更重要的是我们都有了自己的战斗序列号。我因此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战斗集体。也可以说从此我有了自己的战斗番号:我是华东海军快艇第1大队,第1中队,第1分队2号艇艇长,这就是我的军中门牌号码。我有了战斗岗位,有了真正自己的战斗团队。大队就是我的大团队。艇就是我的小团队。今后就可以打起一面旗帜,为团队荣誉而战。
这次快艇1大队重新编队,说明我们从青岛21大队调进东海的3中队,已正式与快艇1大队完成合编。我们3中队正式入列华东军区海军。我们不仅有新的序列,又进入了解放台岛及沿海岛屿的战略高地上。这是我从陆军调到海军后第一次进入战略高地。这说明,我能从此出发,参加在海峡与蒋海军的作战了。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拐点。
第二件大事,就是更新了新的艇号,并以命令的形式予以公布。
快艇1大队新艇号,是从“东”艇至“东”艇止。
1中队的艇号为“东”艇至“东”艇;
2中队的艇号为“东”艇至“东”艇止。
我艇从青岛出发时是“”艇,现改为“东”艇。在中队序列中我是2号艇。在大队序列中,我也是2号艇。
从此,我在中队或大队战斗序列中,我均为2号艇艇长。这个2号艇艇长的身份一直保持到我被提升为1大队参谋长后方由我的后任接替。2号艇长,看上去是个不起眼的位置,但在航行时或编队形时,就会显得很重要。其实这个角色很难,不能掉队,一掉就是一件大事。要积极跟队,还要稳稳当当。
第三件大事,华东军区海军于年5月1日上午在小港正式宣布命令:“张逸民为战斗艇长。”
作为鱼雷艇长,能早日成为战斗艇长,那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精神追求。“战斗艇长”这金光闪闪的四个大字,在我心灵上这是一份超出局外人想象的大事。“战斗艇长”就是使命、荣誉、资历以及快艇技术、战术水平集于一身的体现或称谓。形象点说,“战斗艇长”这四个字,就等于说我作为鱼雷艇艇长,已经拿到了一支打头阵的令箭。
也许这是局外人永远难以明白的,而我们这些鱼雷艇长们为达到成为一名“战斗艇长”的称谓,要付出多少心血,多少汗水啊。也可以这么说,就为实现这个称谓,我是将自己百分之百的精力全部都集中在自己操艇的舵轮上了。当我听到宣布张逸民为“战斗艇长”时,我的泪水再也无法控制而“涮涮”流下。在我心里,“战斗艇长”绝非单单只是个称谓,也非是单纯的荣誉。它是艇长的最高荣誉,是艇长综合战斗能力的最高境界。此时,我真的很骄傲,也很自豪。
而我感到我从陆军“铁军”来到海军后,只用了两年又九个月的有限时间便成为了一名“战斗艇长”,那是何等的不易啊!俗话说,拜师学武还得下三年工夫嘛,我还不到三年便出师了,我真的感到很自豪。想当年,蒋海军的大头目桂永清曾用鼻子哼过我们这些一穷二白的海军。今天,我们已经能横刀立马东海了,也敢叫板美蒋海军了。我们面对海峡豪气冲天,威风八面。桂永清口出狂言,也不过三年吧,如今人民海军已今非昔比,等待桂永清的将是他要付出血的代价。
第四件大事,年4月30日,我和高东亚二条鱼雷快艇第一次装上战雷,开始担任华东军区海军节日战备值班。
我说装上战雷是件大事,或许会有人不以为然,甚至会说大惊小怪。但是若从历史角度看就完全不同了。此刻装雷时,我们偌大的中国尚不能自行制造鱼雷,我们所用的鱼雷全是舶来品。单从人民海军鱼雷艇部队诞生也才刚刚四个年头。中国海军准备抗美援朝时,虽说成立了快艇总队,当时准备上前线打仗的只有快艇31大队的1个中队。那时节他们装没装过战雷,何时装过战雷,我不清楚。但我们华东军区海军快艇部队成立以来第一次装战雷,是年4月30日。
这是一个值得记忆的日子。说装战雷是大事,那是再确切不过了。装上战雷担任华东军区海军的战斗值班,这在华东军区海军快艇部队来说也是第一次。其意义重大,这等于宣布:我们可以用鱼雷快艇战备值班了。战雷是什么?是一种进攻性武器。它在当时的战略意义远远大于武器本身,谁能说这不是头等大事呢?这次是分队级值班,只有“东”艇、“东”艇两艘鱼雷快艇装上战雷,担任值班,是最小规模了。
因为战雷是军中的重要兵器,快艇装战雷是有许多规矩的,不是随随便便能进行的事。首先装雷是在专门码头上进行的。装雷时,码头上只能是装雷艇单独靠码头进行。装雷前,艇上要升起一面红色的信号旗,表示我艇正装载危险品,警示过往船只要远离我,要小心,更不可干扰我。鱼雷快艇按要求要实施装雷部署,事先要检查码头是否安全等。一切就绪后,方可装载。装载前一小时,艇长带着鱼雷手并持有大队开具的鱼雷检查的授权书到检查所接收鱼雷。
在鱼雷检查所内,要对鱼雷进行一项一项地检查。有的项目是检查号码是否相符,有的项目要检查是否装满,有的项目要检查器械是否灵活。只有检查一一合格后,由检查所人员现场将启爆器装入战雷头内,启爆器的安全插销取下后交给艇长,检查所的工作始算完成。从此刻起,鱼雷的全部责任就全由艇长负责了。
全艇同志此时迅速将战雷拖入鱼雷发射管内。鱼雷手将发射管后盖盖好,然后装好送药,并将后盖关合紧。此刻,水手长立即将“J”字旗升上主桅。“J”旗是信号旗语中,代表我艇装有战雷,代表危险的含义。鱼雷快艇只有升起“J”旗后,那便是这艘快艇最高等级的战备雄姿。如果快艇没有机会装载上战雷,那它就永远只是艘快艇而称不上鱼雷快艇。也只有装载上战雷的鱼雷艇艇长,才有资格称呼自己的爱艇是战艇。这次我们两条快艇装上战雷担任节日作战值班,这可以称作是华东军区海军一次意义非凡的实力拐点。
伴随时光的流逝,吴淞小港也好,快艇第1大队也好,如今这些故事都成了历史的烟云。但有一点不会被淹没,曾驻泊于此的快艇第1大队,曾创造了许多我军优异战绩:击沉敌舰最多、出身于快艇1大队的师以干部最多。这支部队南征北战,叱咤台海,浴血海疆,战功卓著。高东亚曾说过的吴淞小港是块藏龙卧虎的宝地,今天看来那是十分确切的比喻。它的历史价值很凝重,尤其在我们这些老兵心中,吴淞小港就是一座历史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