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菜十年陕菜之乡评审对陕菜的推动

“陕菜之乡”的认定堪称陕西餐饮界的“高考”,是由陕西省烹饪餐饮行业协会主导,组织专家,到条件具备的各区县,通过听、查、看、品,认真鉴赏和召开座谈会、评审会等多种方式对区县推荐的餐饮名店的菜肴及当地特色小吃从食材选用、制作工序、味道口感、文化内涵等多方面进行严苛的考量,再进行反复筛选得出的结论。冠名“陕菜之乡”的目的是为了打造和提升区县地域餐饮品牌效应,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区县可以将申报和获得“陕菜之乡”的冠名作为契机,进一步挖掘弘扬区县饮食文化内涵,将发展区县餐饮的设想和计划,变成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计划,制定出各项具体政策措施,大力推动“陕菜之乡”餐饮业的全面发展,带动区县食品工业发展;餐饮业骨干企业要继续挖掘弘扬当地传统风味菜点,研制、创新、推出一批地域传统风味宴席,面向大众化,深入发展繁荣当地餐饮市场。可以说,评审“陕菜之乡”是推动陕菜发展的一件大好事,省烹协两届领导班子也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从年至今,有八个区县获得“陕菜之乡”的荣誉,分别是岐山县(年7月)、汉阴县(年3月)、蓝田县(年9月)、华州区(以前的华县,年7月)、临渭区(年9月)、大荔县(年12月)、陈仓区(年4月)、太白县(年10月)。除岐山县的评审是在年5月陕西省商务厅公布实施的《“陕菜品牌创新工程”工作方案》之前进行的,其余都是在年至年这十年间经过评审并获得的。

“陕菜之乡”的冠名,对拉动区域经济和推广陕菜的发展,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获得此殊荣的区县在保持现有水平的基础上,会不断努力创新,将陕菜和陕菜企业推向新高。

岐山县在陕西一百多个区县中获得首个“陕菜之乡”是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的。这里不仅是周文化的故乡,而且这里的民风民俗,饮食文化也是既深且厚的。千百年来的名优小吃,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精致的工艺名扬四海。

岐山饮食文化内涵丰富,民俗节日饮食多有传统,红白喜事饮食比较讲究,饮食文化礼仪规范严格,形成了一整套丰富的饮食文化体系。最具特色的是风味小吃种类繁多,丰富多彩,是陕西风味中的精品。岐山臊子面以其面质薄筋光、味酸辣香、汤煎稀汪,吃法特殊,风味多彩,独树一帜。岐山锅盔制作精细,色黄皮脆,干白酥香,风味独具。岐山挂面、稍米包子(烧麦)、岐山臊子、油胡旋、麦仁、酒麸、醋糟粉、酥饺等也都是当地的风味小吃系列名品。岐山的菜品、民间宴席独具风味,脍炙人口,如:民间宴席十碗饭、肘肚饭、海菜饭,有十三花凉菜、有肘肚、海味热菜,选料有鸡鸭鱼肉、海鲜、蔬菜,物料丰富,风味独特。

年后的岐山,品牌餐饮发展势头良好。蔡家坡十大碗民俗庄稼院由中国烹饪大师肖红军创办。十多年来,每日顾客盈门,参观学习者络绎不断。现旗下有十大碗民俗庄稼院、又一家·流水席、猪蹄世家·肖蹄坊、褒河·鱼道火锅四个实体品牌店。

总部位于岐山县凤鸣镇北郭民俗村的百年美阳民俗食品有限公司,创始于年,近年来,公司在致力于挖掘传承“西周饮食文化”,着力打造饮食文化品牌,先后开发研制出的美阳系列酱卤肉、调味料、特色小吃、面粉制品等十大类几十个种类特色食品品牌,先后荣获了中国杨凌第十届农业高新科技博览会后稷奖、中国森林旅游博览会县区产品金奖、农村自产自销原产地绿色食品等荣誉称号。

时隔七年,年3月31日,在汉阴县第七届油菜花节”开幕式上,陕西省烹饪餐饮行业协会会长李有堂宣读《关于汉阴县“陕菜之乡”冠名的决定》,省商务厅副厅长李生荣向汉阴县人民政府授牌,标志着汉阴县正式成为陕西省第二个“陕菜之乡,吃在汉阴,名不虚传!自年“陕菜之乡”的美誉落户汉阴之后,汉阴连续三年举办各类烹饪大赛,汉阴富硒特色美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秦康牌大米、兴利粉条等15种食品获得富硒认证,“蜡烛山”商标被认定为陕西省著名商标,白火石汆汤、油炸饺子、炕炕馍等小吃制作技艺,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汉阴美食“陕菜之乡”的金字招牌,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年3月举办的“汉阴美食文化周”活动中,推出各类汉阴美食、特色小吃、富硒食品,还有冬季养生宴、沈氏家宴、汉阴富硒宴、秦巴山珍蘑菇宴、毅成美食宴都是在获得“陕菜之乡”荣誉后推出的新品,秦巴山珍蘑菇宴老板石燕介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绿色、天然、健康的饮食理念越来越迫切,汉阴推出以食用菌为主体的蘑菇宴以及其他养生宴席,就是为“中国硒谷·养生汉阴”量身订制营养餐。

年9月,陕西烹饪协会向蓝田正式授予了“陕菜之乡”的光荣称号。蓝田民间婚、丧、寿、庆或逢年过节制办的“八八席”(即八凉八热菜)、“三蒸六炖席”(也叫九大碗)、“十全席”、“十二件子”等,荤素并举,朴实无华,原本就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后被蓝田厨师引入市场,同样受到城乡广大群众的宠爱。尤为使人欣喜的是陕菜中的又一组成部分,竟是红烧肉、全家福、炝白肉、炒肉丝、芹黄千丝、萝卜炖牛肉、蒜拌青辣子、醋溜莲花白等三秦大地的家常风味菜肴。其它如什锦麻食、水盆大肉、红肉煮馍、煎饼夹菜、鳝鱼煮馍、地软包子、凉粉炒米饭及肉夹馍、凉皮子、菠菜面等这些民间小吃,也被蓝田厨师逐渐纳入陕菜体系,使陕菜的大众气息更加浓郁而多彩。

年7月,省烹饪餐饮行业协会依据《“陕菜之乡”冠名认证条件、认证程序办法》,决定授予华县为“陕菜之乡”地域餐饮品牌。这是华县继“中国少华山”、“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中国钼业之都”、“中国皮影之乡”之后荣获的又一殊荣,也是继汉阴、岐山、蓝田后陕西省第四个获得“陕菜之乡”的县(市)。

年9月,省烹饪协会专家组来渭南市临渭区对餐饮市场、饮食产品生产基地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专家组经过座谈、讨论、认证等一系列严格程序后,一致认为临渭区达到“陕菜之乡”的评选标准,决定授予临渭区“陕菜之乡”荣誉。“陕菜之乡”的冠名促使临渭区进一步弘扬临渭“陕菜之乡”饮食文化,让临渭特色小吃美食走出渭南、走向全省,乃至全国,打造和提升临渭区地域餐饮品牌效应,繁荣城乡经济。

大荔县是全省第六个获得“陕菜之乡”冠名的县,年12月,省烹饪行业地协会专家组授予该县“陕菜之乡”地域餐饮品牌冠名。冠名当年,大荔县注册登记餐饮服务企业家,其中,三星级以上宾馆饭店3家,特色农家乐、渔家乐余家,餐饮服务业年营业收入达5.6亿元,年从业人员达到3.8万人。有家喻户晓的“中国名菜”1种、“陕西名菜”15种、“陕西名小吃”19种、陕菜示范店3个,饱含文化底蕴的带把肘子、九品十三花等百余种美食蜚声全国。

年7月8日,陈仓区被省烹饪餐饮行业协会正式授予“陕菜之乡”称号,餐饮品牌和餐饮大师认定数量居全省同类县区之首。同时,该区申报的“陕西名小吃”“陕西名宴”“陕西名店”“陕西烹饪名师”等项目获得省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多位专家的一致认可。此举开启了陈仓区美食品牌化的新纪元,为陈仓美食走向全省乃至全国奠定了良好基础。

年10月11日上午,太白县创建“陕菜之乡”评审结果通报会在太白县举行,太白县获得“陕菜之乡”命名。太白县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地域特色明显,处处体现着传统饮食习俗。逢喜事或节日以吃臊子面为主,也要摆“四碗一品”或“八碗一品”酒席。目前,全县拥有各类餐饮主体达到多家,年实现餐饮营业收入上亿元。

一个地区的餐饮要发展,单靠企业自身的努力还是不够的,政府的支持和行业协会的扶持也是很重关键的。一个荣誉可以促成一个品牌的诞生,也可以催生更多优质餐饮企业的诞生,打造区县地域餐饮品牌就是要政府、行业协会、餐饮企业共同努力。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古人告诉我们,不要为一时的困难险阻和挫折所吓倒,要看到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胜利总是会和勇敢者在一起。“陕菜之乡”的冠名有力地推动了区县餐饮的发展,这一点毋庸置疑,希望更多的区县和企业看到这一点,争取成为下一个“陕菜之乡”。

朱立挺简介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研究专家、陕西省烹饪专家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世界中餐业联合会饮食文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陕菜协会副会长、三秦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关中十三珍陕西小吃博物馆策划人之一。

“陕菜网”







































北京普通的治疗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
北京有治白癜风的专业医院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wuzx.com/cwxxw/2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