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蒋那些满天飞的委座手谕,虽受人诟病

说起蒋介石,以下这一幕相信都印象深刻:

会议室里,一群国军将领坐在长条会议桌前,正在研究下一步的军事部署。这时,一位参谋拿着一个信封走进会议室,交给了会议主持人。会议主持人打开信封,拿出一张写满了毛笔字的单页信纸,突然高叫一声:“委座手谕!”

顿时,在座全体军官“啪”地一声,齐刷刷起立,笔挺立正。然后主持人开始全文照念这种以“某某吾兄”或“某某吾弟”为开头的蒋介石手谕,并马上开始部置落实。

有时,即使这样的手谕并不符合战场实际,也得落实。

在蒋介石手握大权的时期,这样的一幕曾频繁上演,这样的手谕也曾满天飞舞。

据考证,目前留存的老蒋的手谕,多达箱。

那么,这些手谕都说的啥事儿?

手谕不仅说军事,也说政事

老蒋的军事手谕,数量最多,举一个例子。

年5月5日,日军进犯洛阳,与第一战区部队激战。为此,老蒋特降手谕:

“特急。洛阳。蒋长官,转第十四集团军刘总司令茂恩、刘副总司令勘、张军长际鹏、武军长庭麟、谢军长辅三,并转陈副军长鸿远、陈军长武、张副军长信成、刘师长献捷、李师长纪云、马师长雄飞、范师长龙章、沈师长向奎、王师长连庆、张师长世光、李师长振清、王副师长文材、尹副师长作干、王副师长辅成、李副师长松昆、陈副师长德明、梅副师长展翼、赵副师长天兴暨各团长钧鉴:此次洛阳、龙门之会战,实为我抗战成败之最大关键,正我全体官兵杀敌报国成功成仁完成革命之职责,用慰我国父及阵亡先烈在天之灵,凡我忠勇将士,务须抱定必胜信念,死守阵地,发挥城存与存、城亡与亡之决心,上下一致,共生同死,服从命令,严守纪律,重申连坐法,如有怕死、后退伤害我全军之荣誉者,必斩无赦,望我各级官长尤应身先士卒,严督勤教,完成此重大之使命。我军荣辱,主义成败,国家存亡,民族盛衰,全在此举,希共奋勉,争取胜利,勿使长沙与常德战绩独美于前也。蒋中正手令。”

大战之际,最高首长手书降谕,副师长以上一一手书职务姓名,并附笔提及团长级军官,再以大义相激,以严纪相励。这样的手谕,既可鼓舞士气,又可严肃战纪,有何不好?

想来,此时收到手谕的“蒋长官”蒋鼎文,也会“啪”地立正,集合部下静听吧。

不仅军事,相关的政事,老蒋也下手谕。

年12月,老蒋决定改组广东省政府,他直接将拟议的广东省政府改组委员名单发给行政院长孔祥熙,并在文头上亲笔批注:“请孔院长核办,中正。”

在文尾的空白处,蒋介石又加写手谕:“广东省政府主席吴铁城另有任用,着即免职。中正。”

手谕不仅说大事,也说小事

老蒋的手谕,当然主要是说大事,比如杀人。

年7月5日,老蒋颁下手谕:

“查前兵役署长程沛民,办理兵役,舞弊多端,着即枪决,摄影具报,此令。中正。七月五日。”

手令中要求很严,不仅要立即枪决,而且还不能“无图无真相”,必须要把枪决他的照片送呈老蒋,以免弄虚作假。

程沛民,就是时任军政部兵役署中将署长的程泽润。按说他罪不至死,无非就是在任上收了点小钱,而且所在兵役署在抓壮丁时有虐待现象,被人举报了。

老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在亲往兵役署调查之后,他下令将程泽润交军法总监何成浚关押。

何成浚与程泽润平时交情很好,认为这点小事算不了什么,于是将他安置在优待室,会见家属和亲友都很自由。

不料,程泽润的老婆余惠芳救夫心切添了乱。她为程泽润的事,去找了四川军阀杨森、邓锡侯、王陵基联名保释,又去找时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冯玉祥向蒋求情。

这些地方实力派的出面说情,其实正好犯了老蒋的大忌。这才直接导致了上述的杀人手谕。余惠芳好心办了坏事,害了老公的性命。

当然,老蒋的手谕也关心小事,比如车辆超载:“查各路长途汽车,往往有车夫私自搭客载货之舞弊行为,应即设法彻底查禁其在途中(未到站)让不买票之客搭载之弊端,应严密侦察防范及取缔,并先订赏罚规则与侦查办法为要。”

比如公厕卫生:“刘(峙)总司令、吴(国桢)市长、唐(毅)局长:民间公共防空洞内及其厕所,近皆污臭不堪,尤其洞深处,黑暗、污臭更甚,应切实检查,并按期派定人员(各党政救护人员)扫除,且在解除警报以后,立即扫除清洁,并分道派员负责检查。凡新式厕所平时应闭锁,非警报时不开启,解除警报清扫后应即锁闭,平时不开为要。”

老蒋还曾下手谕要求有关部门,专题研究女学生的标准发型;而对于学校中不守纪律的学生,则下手谕要求,不可简单开革了事,应先送入青年团的劳动营受训,然后再派至部队入伍。

连女生的发型都要管,看看人家老蒋,心多细。

手谕称呼有讲究

老蒋的手谕,对于下达对象的称呼,颇有讲究。

对于地方实力派,称呼对方就经常使用字或别号,尊称对方为“兄”,自己署名为“弟”:

比如对冯玉祥称“焕章大哥”或“焕章如兄”,对阎锡山称“白川兄”,对李宗仁称“德邻兄”。对于宁夏省主席马鸿逵,因其为拜盟兄弟马福祥之子,故称“少云世兄”。

最典型的就是,老蒋对比自己小14岁的张学良,也称“汉卿兄”,下面署“弟”。

对于比自己资历老的国民党元老如林森,老蒋为表示尊敬,手谕中称他“林主席”,下面规规矩矩地署名“蒋中正”。

对于黄埔学生,老蒋作为校长、老师,本可以直呼其名或仅称其职务加姓名,但他为了笼络人心,也常对其称兄道弟,如对胡宗南称“宗南弟”、对康泽称“兆民弟”。黄埔学生中,个别有本事的、得到老蒋特别尊重的,也称“兄”,比如他就曾称黄埔一期的杜聿明为“光亭兄”。

老蒋的手谕,其实是有明文规定的

老蒋一生手谕多多,旁观者认为他是患有“手谕癖”的。其实,公平而论,民国时期的大佬们,不止老蒋一人,很多军事长官都喜欢频下手谕。更何况,老蒋的手谕权,是有明文规定的。

年7月,抗战爆发后,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委员会于8月11日召开第51次会议,决议设立国防最高会议,为全国国防最高决定机关。并且,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为主席。

本次会议同时作出规定:“作战期内,关于党政军一切事项,国防最高会议主席得不依平时程序,以命令为便宜之措施。”

“不依平时程序,以命令为便宜之措施”,算不算明文规定?老蒋频下手谕,那是履行职责咧。

另外,老蒋军人出身,而军中习以命令行事,以期便捷与速效。所以,老蒋爱下手谕,的确有军人习惯的成份在。

而据目前资料看,身为军事长官而喜欢下手谕,乃至越级指挥者,民国时期的确不止蒋介石一人。事实上,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陈诚、胡宗南等人,都曾出现过此种现象。而以上诸人,可从来没有得到过政府明文规定的授权。

说穿了,老蒋之所以有这个“手谕癖”,实在是因为深感自身肩上责任重大,希望将自己所见、所听、所思的事儿,办得更好而已。

有错儿吗?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医院海口哪家好
北京什么白癜风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wuzx.com/cwxxw/6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